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感悟及解释(修道达到天人合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感悟及解释(修道达到天人合一)蜂虿虺蛇不螫;蜂和蛇我们都知道,虿是指蝎子之类的毒虫,虺是古代传说常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毒蛇,蜂虿虺蛇,在这里泛指自然界的毒虫;螫,就是毒虫或毒蛇蜇咬的意思;攫鸟猛兽不搏,意思是凶猛的大鸟和野兽不抓击他,不伤害他;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有疑问了,毒虫和猛兽真的不会伤害刚出生的婴儿吗?也就是说,7天之内的婴儿是纯净无瑕的,老子用赤子的形象来比喻具有深厚大德的人,可以说是智慧高深,就像在第28章中说的,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只有具有深厚德性的人才能复归到如婴儿般纯净柔和的状态。接下来老子借用初生婴儿的一些特质形象地说明了具有深厚德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这一章不是太好理解,我们还是先看一下译文: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毒虫不蜇(zhē)咬他,猛兽不伤害他,攫鸟不抓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小手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
大家好,我是雅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聆听。
在第54章,老子给我们讲了善于守道、善于立德的人建立德性的过程;在接下来的第55章,老子再次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赞美具有深厚大德的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shì,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一章不是太好理解,我们还是先看一下译文:
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毒虫不蜇(zhē)咬他,猛兽不伤害他,攫鸟不抓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小手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元气纯和的缘故。知道和才是永恒的常德,守住永恒的常德才叫做“明智”。贪生纵欲是灾祸的征兆,用欲念去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是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很快地败亡。
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道德修养境界的人,赤子,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中医上把刚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称作赤子;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由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较多,所以呈现红色,一周后随着多余红细胞的衰亡,绝大多数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皮肤开始呈现黄色,在婴儿肝脏解毒功能逐步增强之后,大部分的生理性黄疸才会自然消退;婴儿皮肤才会逐渐变得白皙。
也就是说,7天之内的婴儿是纯净无瑕的,老子用赤子的形象来比喻具有深厚大德的人,可以说是智慧高深,就像在第28章中说的,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只有具有深厚德性的人才能复归到如婴儿般纯净柔和的状态。接下来老子借用初生婴儿的一些特质形象地说明了具有深厚德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
蜂虿虺蛇不螫;蜂和蛇我们都知道,虿是指蝎子之类的毒虫,虺是古代传说常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毒蛇,蜂虿虺蛇,在这里泛指自然界的毒虫;螫,就是毒虫或毒蛇蜇咬的意思;攫鸟猛兽不搏,意思是凶猛的大鸟和野兽不抓击他,不伤害他;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有疑问了,毒虫和猛兽真的不会伤害刚出生的婴儿吗?
当然,因为我们没有亲眼所见,更不可能说去拿新生儿做实验,况且现在也很难在自然界找到这些毒虫和猛兽,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合理化的分析,其实这和第50章中所说的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道理是一样的。赤子也好,善摄生者也好,含德之厚者也好,首先,他们都不会轻易置身于危险的境地,所以遇到毒虫猛兽攫鸟的机会就会少之又少。其次,他们负阴而抱阳,具有虚静柔和之德行,不会对毒虫猛兽造成威胁,那么毒虫猛兽,自然也不会主动攻击他们。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具有深厚大德之人,可以做到天人合一,能将个人磁场融于自然,同样也与毒虫猛兽的磁场保持和谐统一,那自然也不会受到攻击和伤害了。
骨弱筋柔而握固,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初生婴儿的蓬勃生机,在第76章老子写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新生儿骨弱筋柔正是其蓬勃生命力的体现。生命来之不易,人的一生更是充满了种种挑战,所以人出生的时候拳头握得很紧,似乎要把命运抓在手中,而在人死去的时候手会彻底地松开,我们称之为撒手人寰。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是人在进化成人之前,是生活在树林中的,手握树枝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不管怎么说,手握得紧都是生命力的象征。含德深厚的人,凡事皆遵道而行,惟道是从,自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他们的命运也自然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牝牡,原意是指鸟兽的雌雄性别,这里是指女性和男性;牝牡之合,指的是男女夫妻之事;朘zuī,指的是男孩的生殖器。朘作:意思是男婴的生殖器勃起。号的意思是哭,嗄sha:是指嗓音嘶哑。男婴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元气纯和的缘故。“精之至”是形容精气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气凝聚和谐的状态。
老子以婴儿比喻“含德之厚”的得“道”者。他们无知、无欲、无争、无为,因此于内“专气致柔”,于外不受异物伤害,始终处于纯真而且充实、自然而又不失和谐的状态。我们在第42章中讲过,和是万物生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阴阳融合以趋于合理,阴阳调和以趋于和谐;只有阴阳调和,才能健康有序的生存发展;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包含着和则生,不和则亡的道理。所以说和气才是永恒的常德,守住永恒的常德才是明智的,因此老子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赤子固然是专气致柔,充盈和谐;然而随着婴儿的成长,身体和意识都会受到外界的种种诱惑,各种欲望便会慢慢滋生,逐渐膨胀;其专注和谐的局面很容易被打破;如果没有道的指引,就会丧失先天具有的厚德,有能力满足欲望的一部分人会过度的养护生命,贪生纵欲,就如我们在第50章讲过的以其生生之厚,最终却动之死地;而那些没有能力满足欲望的人,则会拼命追逐名利和地位,不知足,不知止,就如我们在第52章讲过的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老子把这两种不和谐的情况称为: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祥字不太好理解,我们平时说的祥都是吉祥的简称,而古汉语中,祥是一个中性词。意思是吉凶的预兆,吉凶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所以凡吉凶之兆皆曰祥。说文解字校订版中说:祥,详也。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前汉·五行志》中也说:妖孽自外来谓之祥。所以说老子说益生曰祥,意思是贪生纵欲是灾祸的征兆,心使气曰强的意思是用欲念去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
人们一旦贪图生活中的享乐,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过度调动自己的精力和气血,虽然看似刚强,实则外强中干,刚强之后便是衰老;懂得了男女之事,若是放纵欲望,结果会精亏而萎糜,一旦和谐之气受损,话说多了声音就会变得沙哑,喉咙也会疼痛,这些都是灾祸来临的征兆,也是老子常说的过分的过度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不合乎大道的,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同样的话老子在第30章中讲反对战争时也讲过,包括第23章中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都是在告诫人们,贪生纵欲,任气使强,就背离了“道”,就会由兴盛强壮走向衰老灭亡。已就是灭亡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要人们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那纯真和谐,无知无欲,无争无为的含德之厚的状态。
好,第55章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