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后来,吴健雄还专门到中国公学去投到胡适的门下,做过一段时间他的学生。由于她每次考试不仅交卷最快,而且答题十分完美,因此深得胡适欣赏,并把她视为自己“最得意门生”。吴健雄11岁的时候,考入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她在那里有幸听过胡适的演讲,从而激发了她要做出一番作为的志向。这位传奇女性的名字叫做吴健雄。1912年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她,自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健雄,这个最男儿的名字,伴随她走过一生的辉煌。吴健雄上面还有一位哥哥,父亲便她取了雄字,小名“薇薇”。她的父亲吴仲裔是一位思想开明的爱国知识分子,由于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吴健雄从小就得到了与族中子弟同等的教育机会。

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她被人誉为“原子弹之母”、“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等等,是她亲手将杨振宁、李政道推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她还有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袁世凯的孙媳妇。

在全球都非常出名,甚至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她也算是推动了世界历史。

这样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在中国国内,她名字出现的频率却远远低于林徽因、张爱玲等人,并且很多国人对她都有深深的误解,这是为何呢?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1)

这位传奇女性的名字叫做吴健雄。

1912年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她,自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健雄,这个最男儿的名字,伴随她走过一生的辉煌。吴健雄上面还有一位哥哥,父亲便她取了雄字,小名“薇薇”。

她的父亲吴仲裔是一位思想开明的爱国知识分子,由于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吴健雄从小就得到了与族中子弟同等的教育机会。

吴健雄11岁的时候,考入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她在那里有幸听过胡适的演讲,从而激发了她要做出一番作为的志向。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2)

后来,吴健雄还专门到中国公学去投到胡适的门下,做过一段时间他的学生。由于她每次考试不仅交卷最快,而且答题十分完美,因此深得胡适欣赏,并把她视为自己“最得意门生”。

1930年,吴健雄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努力,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深深吸引,于是,她在第二学年申请转到物理系学习,师从著名教授施士元先生。当时我国的物理学还十分不完善,很多研究成果和数据都需要让去国外出差的同事带回来。

再加上当时世界动荡不安,被逼无奈下吴健雄只好出发到达美国旧金山以求继续深造。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3)

经过同学的介绍,她认识了袁家骝,两人有着同样的理想和志向。命运的红线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爱情的萌芽也逐渐扎根。袁家骝出身显赫,他的爷爷是袁世凯。

两人相识后不久,袁家骝便主动“献殷勤”,充当吴健雄的向导,带她参观柏克莱大学的物理系,深爱物理的吴健雄被学校中完善和精良的实验设备所吸引。

自此,她决定留在柏克莱,致力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并于袁家骝成为了同班同学,师从物理学界巨擘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人。两人的感情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4)

1942年他俩在洛杉矶成亲的时候,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还帮他们录了一段珍惜的婚礼视频。

结婚后没多久,两个人又分头钻进了自己的实验室。印象当中,李四光的女儿与她的丈夫也属于这种情况。夫妇俩都是科研工作者,把毕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当中,然后不知不觉就老了。

1944年,吴健雄接受了奥本海默的邀请,参加入了美国当时最严密的实验曼哈顿计划。吴健雄是唯一一个女性华人物理学家。最终也正是因为吴健雄的加入,导致原子进程可以顺利地推进。

奥本曾经说:

“作为东方女性,吴健雄既柔美又聪慧,他是名副其实的原子弹之母。”

可是,美国对于这一成就选择了沉默。一直拖到了1992年,科学界才承认吴健雄的成就,哥伦比亚大学给她发了科学界权威的普惠奖,这让一切的秘密公布于众。

这样优秀的人才,美国是无论如何都要留住的,吴健雄起初不同意更改国籍,无奈美国实施重压,令她学习无法继续,为了不被这些条条框框固定住,她只好屈服将国籍改为美籍。

虽然国籍改变,但是吴健雄爱国的心,却从没有因为来到异国他乡而就被遗忘,所以无论多少年过去了,吴健雄还是坚持穿旗袍!看到吴健雄年轻时候的老照片时,我们真的被惊艳到了。五官清秀,精致端正,笑容甜美,身穿旗袍的吴健雄丝毫没有科研人员的古板,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古典旗袍美人竟然是核物理界的人才。

当时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研究不守恒定律时,这项研究没有得到物理界的认可,即使是对的,也没人为两个中国小伙子撑腰。于是,他们找到了吴健雄。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5)

1956年,吴健雄放弃了得来不易的回国的机会,用β衰变实验从本质上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即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结合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从而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亲手将杨振宁、李政道推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然而她却并未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诺贝尔委员会不公平忽视的一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

1958年,她被擢升为正教授,这也是哥大历史上第一位物理系女教授。其实,在这项实验前,根据吴健雄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她早应被评为正教授。同年6月,在美国享有盛誉的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吴健雄荣誉博士,她也曾经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女讲师。她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中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

即便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吴健雄依然获奖无数,物理学奖比较深奥,我来简单归纳一句:她是这个星球物理成就最高的女性之一,被称作“东方的居里夫人”。

胡适先生是吴健雄的物理学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她终其一生的良师益友

不过,毕竟两人年龄还是有些差距,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很难永远地持续下去,最终,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研院院士会后有个酒会,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应邀出席。胡适讲完话后请吴健雄讲,吴健雄说已公推吴大猷作代表发言了。于是胡适请院士们用点心,突然心脏病发作,面色苍白,仰身倒下,摔到地上。

吴健雄亲眼目睹恩师倒地,浑身颤抖,悲痛万分。

她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1964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科姆斯托克物理学奖;

1967年,她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会长。吴健雄还获得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章。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6)

在1975年,吴健雄荣获以色列的首任沃尔夫物理学奖。沃尔夫奖被认为是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奖项,这也算稍稍弥补了错过诺贝尔奖的遗憾。

她说:"我希望西方社会不要对东方抱有偏见,科学没有女性的力量注入,是对潜在才分的一种可怕的浪费。"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7)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8)

吴健雄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从1973年开始,吴健雄就和丈夫几乎每年都要回国访问和讲学,她非常关心祖国的科学事业,曾对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的高步辐射加速器等实验设备的研制进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且对祖国高等教育和乡村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过周总理、邓颖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吴健雄回家的机会到来。中美关系正常化,让吴健雄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知识带到中国。1982年,她被聘为北大、中科大等大学的名誉教授,以学术交流的方式,把很多先进的物理学知识带到中国。1984年,已经72岁高龄的吴健雄回到中国,独立出资捐建教学楼,然后又为母校捐款100万美元。

东南大学报请中共中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

1990年,紫金山天文台以吴健雄的名字将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今天,它遨游在我们头顶的苍穹。

1994年,吴健雄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正如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人格精神方面的贡献,往住也许比单纯的才智上的贡献要大得多。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9)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去世,享年84岁。临死之前,她要求将自己埋葬在自己的家乡苏州。

1997年4月6日袁家骝依照她的遗愿,将吴健雄的骨灰护送至她幼时就读的太仓明德学校,并暂时安放在明德楼。她的墓志铭上写着:“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60年代搞原子弹的大学生(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10)

2021年2月11日,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大年三十,也是世界妇女和女童参与科学国际日,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永久纪念邮票,这张邮票就是吴健雄的头像。这是一种比诺贝尔奖更高的荣誉,要知道美国建国245年来,得过此殊荣的物理学家也只不过有爱因斯坦、费米、费曼等寥寥无几的几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