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最有特色的章法是什么(对诗经十五国风作品打破地域框框的价值观分类)
诗经最有特色的章法是什么(对诗经十五国风作品打破地域框框的价值观分类)最能全面表现统治者积极进取精神的当属《秦风》。《秦风》共十篇,约半数篇什赞美了春秋初期秦襄公率领他的团队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奠基秦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第一篇《车邻》写秦襄公的谦卑,他不把自己奠基秦国所取得的成就记在自己头上,而把它归因于自己的祖先秦仲所奠定的国祚基础和传下的优良家风。《驷驖》描写了秦襄公训练军队的情形,他率领军士们在狩猎场上打猎,以打猎培养军士们的射击能力。《终南》一诗也是写的打猎,却重点表现秦襄公打猎时“颜如渥丹”的潇洒的精神面貌,揭示了秦国立国大业有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拥有一位伟大的领头人。有这样的领头人,秦人的斗志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衣》就表现了士族们愿意同衣同食,跟随秦襄公外出作战,所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戎》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妇人虽思念丈夫却愿意接受丈夫随秦襄公出征的现实,她甚至为此而崇拜自己的丈夫,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召南》收录的是周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图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总计三百零五篇,在内容上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占《诗经》全部作品一半以上的一百六十篇的风。风即国风,它分为十五国风,所谓十五国风也就是来自十五个不同地区的,带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即反映不同地方风土人情的诗歌作品。尽管十五国风在题材选取上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思想内容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其在思想价值取舍上还是很多相同的地方,就是说,不同国风作品经常有反映作者相同的价值观的思想内容。我们如果打破十五国风的地域界限,从纯粹的思想价值取向上分类,那么,十五国风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类:反映统治者积极进取的创业生活;反映统治者残暴荒淫的无耻嘴脸;反映劳动者纯真热烈的婚恋情怀。
(图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反映统治者积极进取的创业生活
中国古代史基本上是一部朝代轮回史。由于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周朝当然是朝代,但是其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又是相对独立的,类似于朝代。当一个朝代因统治残暴、政治腐朽、剥削残酷以至于激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中的在野派便利用被统治阶级的力量成功的推翻了该朝代,建立起新的朝代。一般说来,新的朝代会吸取旧的朝代灭亡的历史教训,适当减轻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缓和阶级矛盾;在统治阶级内部重新分配阶级利益,扩大统治基础。但是,数代之后,上层统治者就会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贪得无厌的本性再度暴露,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再度激化,新的灭亡这个朝代的力量在加紧集结。有人说,这是古代朝代轮回的魔咒。是不是魔咒,我们这里不探讨,我想要说的是,在一个新的朝代建立的过程中和建立起来之后的最初一些岁月里,统治者代表的是生产关系适当变化的正确方向,代表的是促进生产力适当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时期的统治者往往是积极进取的。《诗经》的十五国风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篇什反映了统治者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周南》收录的是西周初年周召分陕而治后周公节制区即今黄淮流域中东部、江淮流域中东部、江南地区、吴越地区的诗歌,部分作品反映了周公东征后为稳定该地区统治秩序所采取的缓和周王室与东部诸侯之间矛盾的努力。《周南》的第一篇《关雎》因其“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而历来被后人称为爱情诗,其实这首诗如同后来唐代李商隐所作的那些“无题”诗一样,是以爱情诗的口吻表现别的,《关雎》表现代表先进文明的周礼在对东部诸侯国施加影响时的魅力,也表现东部诸侯国渴望得到周礼洗礼但是又不舍得放弃自我的稍带迷茫的心情。《樛木》写的是一个貌美的女子跟一个丑陋的男子之间的和乐婚姻生活,其实它所反映的是周王室用金枝玉叶跟东方蛮夷地区新建立起来的诸侯进行联姻以强化统治基础的情形。
《召南》收录的是周召分陕后召公节制区即今黄淮流域西部、江淮流域西部、江汉流域及湖湘一带的诗歌,部分作品表现了召公治理这一地区时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精神。《甘棠》写召公南巡途中,在棠梨树下现场设案办公,他在听讼断狱之际还劝农教稼。《羔羊》描绘了官员在衙门中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家的情形,其路上的悠闲昭示了其全天工作的紧张状态。《殷其雷》表现了士大夫无暇顾及家庭而赴远方从政的情形。
最能全面表现统治者积极进取精神的当属《秦风》。《秦风》共十篇,约半数篇什赞美了春秋初期秦襄公率领他的团队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奠基秦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第一篇《车邻》写秦襄公的谦卑,他不把自己奠基秦国所取得的成就记在自己头上,而把它归因于自己的祖先秦仲所奠定的国祚基础和传下的优良家风。《驷驖》描写了秦襄公训练军队的情形,他率领军士们在狩猎场上打猎,以打猎培养军士们的射击能力。《终南》一诗也是写的打猎,却重点表现秦襄公打猎时“颜如渥丹”的潇洒的精神面貌,揭示了秦国立国大业有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拥有一位伟大的领头人。有这样的领头人,秦人的斗志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衣》就表现了士族们愿意同衣同食,跟随秦襄公外出作战,所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戎》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妇人虽思念丈夫却愿意接受丈夫随秦襄公出征的现实,她甚至为此而崇拜自己的丈夫,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他国风中,反映统治者积极进取精神面貌的作品也有不少,比如:《邶风·击鼓》反映了春秋初年即公元前719年,完成国家“礼崩乐坏”新的政治形势下的创新建制的卫国联合处于相似政权形势下的陈国、蔡国反对郑庄公侵略的战争行动,表现了卫国君民英勇保卫新卫国的精神,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郑庄公试图维持其父郑武公霸业以巩固新郑国的进取精神。《郑风·淄衣》则借周王之口赞美郑武公招贤纳士以谋求霸业的行为,虽然有嘲讽周王和郑武公的双层含义,但是放在春秋时代特殊背景下,郑武公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曹风·鸤鸠》赞美了曹国第一代国君、周武王的弟弟曹叔(振铎)不仅仪容优雅,所谓“其仪不忒”,而且协助周公稳定西周初年的天下局面殚精竭虑,忠心耿耿的精神,所谓“心如结兮”。《曹风》还有三首赞美周公摄政与东征的作品《狼跋》、《九罭》。
总之,积极进取,努力创业的周朝统治者大都是取代商朝的西周初建时期的重臣、诸侯,或春秋初期诸侯形同改朝换代的转型、改制时期的诸侯、大夫,这是《诗经》十五国风所反映的第一类内容。
(图片: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二、反映统治者残暴荒淫的无耻嘴脸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被称为太平盛世的总是处于一个朝代的前期,诸如:西周的成康之治、西汉的文景之治、西晋的太康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北宋的咸平之治、明朝的洪武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但是,这些盛世都如同昙花一现,紧接着盛世的总是国力的缓慢衰败,朝代开始走向灭亡。为什么雄主所创立的基业会在传承几代之后就开始走向没落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创业之君的儿子甚至孙子亲眼目睹甚至直接参与了一个朝代的艰辛创立过程,接下来的三两代还能够经常听老人说起前人的创业故事,他们能够珍惜祖业,甚至能够励精图治,发扬祖业,创立盛世。此后,随着盛世所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后世的皇帝遂在无忧无虑的物质享受中渐渐忘记了前人的创业之苦,当其无休止的挥霍造成国库空虚时,他们便加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甚至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其他贵族的既得利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便产生了它的“规律性”效力。
所以说,相对于统治者在朝代存续前期的积极进取,朝代存续中后期的统治者则不思进取,不仅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还精神空虚,终年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诗经》十五国风中有许多篇什就描绘了周朝中后期统治者醉生梦死,残暴无耻的生活图景。
《王风·兔爰》以寓言的形式控诉西周末年周王室强加在劳动者身上的难以忍受的徭役和剥削之苦,所谓“百罹”、“百忧”、“百凶”。《周南·汝坟》反映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荒废朝政,因过分压榨诸侯致使诸侯在国内转嫁剥削,从而导致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并渴望家人团聚的社会现象。
《郑风·扬之水》及《郑风·出其东门》都反映了周朝中后期郑国的内乱。前者描述了郑国大夫谋害醉心于男女生活的郑昭公的“犯上”行为,可谓上下都无理;后者描述了郑国内乱中大夫、卿士、国人相互斗争,只求自保家室的窘状,是对前者的铺叙和深化。发生于周朝中后期的郑国内乱看似是周礼之崩的结果,其实,郑国统治者残暴的统治手段和荒淫的生活却是周礼在郑国持续崩塌的根源,或者说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不过,最能表现统治者残暴统治和腐朽生活的是主要反映卫国社会生活的《邶风》、《鄘风》和《卫风》。三风近四十篇,约占十五国风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近一半的篇什反映了卫庄公及其子卫宣公等卫国国君的腐朽生活。
卫庄公不仅昏庸无能,还喜新厌旧,疏远卫国所必须仰仗的齐国的公主、自己的正妻庄姜,先后纳了陈国姐妹公主和一位民间女子,可谓无心国运,只求生理享受。《邶风》中的《燕燕》、《柏舟》、《绿衣》、《日月》、《终风》等都是庄姜为控诉卫庄公而作的诗篇。比如在《终风》中,面对卫庄公对自己表面上和悦实质上疏远的虚伪心态,庄姜痛斥道:“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庄姜以这几句话不仅把自己有国无家,有家无爱,有夫无性的悲惨生活表达出来了,还隐约揭露了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那就是卫庄公的移情别恋和贪图感官享受的卑鄙灵魂。《卫风》中的《硕人》等篇也反映了卫庄公的淫乱生活。
卫宣公在卫国政变中获得国君之位,此后挥霍本来就有限的国力,依靠对国内人民的横征暴敛,对周边国家郑国、宋国、郕国等不断发动掠夺战争,他还过着淫乱不堪的生活。卫宣公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与其父亲卫庄公的妃子夷姜私通,甚至生了一个儿子公子伋。为了维护卫国与齐国的盟国关系,卫宣公为公子伋(太子伋)迎娶齐国公主宣姜,见宣姜貌美,他居然在迎娶儿媳妇的途中把宣姜据为己有,数年间与宣姜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淫乱的生活不会眷顾卫宣公,其淫乱生下的三个公子之间展开激烈的太子之位的争夺,结果太子伋和公子寿死于非命。《邶风》中的《雄雉》、《北风》、《新台》、《二子乘舟》等,《鄘风》中的《墙有茨》、《君子偕老》等都反映了卫宣公的淫乱生活。特别是《新台》和《二子乘舟》作为姊妹篇,描绘了卫宣公与宣姜在远离国都的卫、齐两国交界处的新台多年淫乱,不顾国事,而宣姜还瞒着卫宣公从事废长立幼的勾当,卫宣公的荒淫生活为卫国的衰落定下了基调,因为他的儿子、孙子等后来的卫国国君都有样学样,且一代不如一代。《鄘风》中的《鹑之奔奔》、《君子偕老》、《定之方舟》、《相鼠》、《载驰》,《卫风》中的《芄兰》等谴责了或淫乱,或贪鄙,或残暴的卫宣公以后的卫懿公、卫惠公等卫国国君。
当然,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在周朝中后期也大抵如此不堪。无论怎样不堪,周朝统治者的堕落大都发生于周朝中后期,或者是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历史演化规律使然吧。
(图片: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三、反映劳动者纯真热烈的婚恋情怀
历来,世界上劳动最苦,但是劳动也是最有价值的,因而,劳动者是最美的。历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是男人和女人,人生最绚烂的是爱情,而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劳动者的爱情是最美最美的。在阶级社会里,人被分为两大群体——劳心者统治阶级和劳力者被统治阶级,作为人生的最美的爱情自然是属于劳力者的,是属于被统治阶级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些篇章就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被统治阶级的青年男女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爱情关系和婚姻关系。当然,《诗经》里所说的劳动者主要不是指奴隶,奴隶在那时候如同奴隶主的牲畜,是没有机会接触爱情和婚姻的,《诗经》里所说的劳动者是指具有祖传少量土地的自由民、具有特殊技能的下层的士,以及在春秋时期奴隶制缓慢瓦解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的奴隶、破了产沦为士或自由民的基层官吏和低级奴隶主等。
爱情在劳动中诞生。《召南·野有死麕》描绘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在劳动中逐渐成熟的过程。第一天,青年猎人看中了一个农村姑娘,他打死一只獐子,用白茅草包起来向正在砍柴的姑娘献殷勤,试探姑娘的心。姑娘显然对爱劳动且有劳动技能的小伙子动了心,所谓“怀春”。第二天,她约小伙子在林子里见面,小伙子逞能,打死一只远比獐子大的多的野鹿,用白茅草编成绳索捆起来送给姑娘,姑娘很满意。当天晚上,小伙子翻墙进入姑娘的家,进入姑娘的闺房,姑娘并不拒绝他,只是要他别毛手毛脚的,“脱脱兮”,不然弄出动静会惹大黄狗狂吠,会被家长发现的。其他的再如:《王风·采葛》描写未婚男子傍晚时分思念早上出去采集植物的情人那“一日三秋”的心态;《魏风·汾沮洳》描写一个在水边采集野菜的女子时看到一个俊美的男子而爱上了他的心态;《陈风·东门之池》描写一个小伙子爱上了经常到护城河边洗衣服的姑娘的心态;《曹风·伐柯》男子以斧柄自居思念被他称为斧头的女子,比喻是粗俗了点,但是却是劳动者才会有的比喻,而且情真意切。《齐风·野有蔓草》、《郑风·东门之墠》、《鄘风·桑中》等都是歌咏劳动者的爱情的。
婚姻在劳动中巩固。在《周南·卷耳》中,一个农村妇女端着簸箕到村头去采卷耳菜,卷耳菜俗名婆婆指甲菜,是一种可供人吃更常用来喂养兔子的野菜。固然家里的兔子正等着喂养,但是这个妇女无心采集野菜,簸箕还没装满,她就把簸箕丢在大路边,忽而跑到山岗上,忽而跑到山脊后面,忽而跑到乱石堆上,她眺望着远方,眺望着她那外出谋生的丈夫回来时可能会出现的地方,她既想念丈夫,又担心丈夫在外的冷暖和安危。丈夫主外,女子主内,采卷耳菜的这个妇女与丈夫相依着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们那牢固的婚姻关系正是在年复一年的劳动中筑牢的。《采苓》是《唐风》中的一首诗,一个晋国农家妇女跟她的丈夫一起在首阳山下采集甘草,她一边采集一边数落丈夫听信谣言而误解她,要求丈夫“人之为言,苟也无信”;她的丈夫是相信她的,向她表态道:“人之为言,胡得焉!”是劳动,是共同养家的艰辛化解了这对夫妇之间的矛盾。《卫风·考槃》、《齐风·甫田》、《邶风·谷风》等篇章,或歌咏女子对所嫁丈夫的欣赏之情,或歌咏女子不敢想念丈夫却偏偏屡屡想念时的苦恼之情,或歌咏夫妇俩在劳动中互相鼓励永远举案齐眉的情怀。
《诗经》十五国风中最集中表现劳动者家庭的青年男女婚恋生活的是《郑风》,《郑风》中的婚恋诗也是西汉特别是南宋以来主旨最有争议的作品。《郑风》共二十一首,其中约半数是婚恋诗。《女曰鸡鸣》写的是猎户的生活。夫妇俩靠捕猎水鸭子、大雁为生,可能是头一天的工作太过劳累了,黎明时分,妻子喊丈夫起床准备外出捕猎,丈夫却还想再睡会儿,妻子便不依不饶的催他起床,一会儿向他描述勤劳将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美好的未来生活,一会儿哄他说他最听她的话。诗所写的本是夫唱妇随的普通水上人家的幸福生活,但是《毛诗序》说这首诗的主题是“刺不悦德也”,即女子因不满丈夫的懒惰德性而讽刺他,这显然是错误的。《丰》中的主角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她在外面劳动时被一个面容姣好的男子追求,但是她拒绝了他。而后她后悔不迭,央求叔叔、伯伯跟她的父母商量,把她送到他家里去。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民间少女纯真的爱情心态和坚定的爱情表达,但是《毛诗序》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男行而女不随”的所谓“婚姻之道缺”,其理解竟然如此肤浅;而朱熹甚至说这首诗是“淫奔之诗”,强行用他自己的封建礼教价值观解释这首早于他的礼教一千多年的诗,真是荒谬。《狡童》、《褰裳》、《出其东门》、《溱洧》等都歌咏了男女之间或热烈的直接追求,或苦闷的辗转追求的爱情心态,但是西汉至南宋期间却总是有诗论家歪曲这些作品的主旨。
此外,表现劳动者劳动欢欣的如《周南·芣苢》,表现劳动者被统治者强迫劳动而感到痛苦的如《曹风·七月》,表现卿士忧时恨世的,表现统治者的带有政治联姻特点的婚恋生活的如《召南·何彼襛矣》,表现统治者祭祀生活的如《召南·采蘩》,表现弃妇悲惨遭遇的《卫风·氓》等题材的篇什在国风中所占比例很小,不便于归类,但是它们依然没有被打上特定地域的烙印,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带有普遍性。
(图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孔子曰:“诗言志。”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表达真情是诗歌作品的首要任务。纵观《诗经》三百零五篇,四十篇的“颂”所表现的主要是周王室和贵族阶层的祭祀生活,其所谓“缘情”也是敬天、敬祖之情,表达的是永远压迫被统治阶级以维持自己荒淫生活的念想,算不得好诗。一百零五篇的“雅”作为朝廷正声,作者虽然都是贵族,但是其中不乏深入民间考察的忧国忧民的贵族,所以“雅”中有不少反映劳动者苦难,反映阶级矛盾的篇章,其数量甚至超过十五国风,这些作品与几乎全部国风作品对后世的乐府诗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一百六十篇的“风”虽然也有不少篇章反映了贵族生活,但是其反映的要么是周朝贵族或诸侯国贵族在时代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生活,要么是贵族阶层在周朝中后期残暴的统治和荒淫的生活,这两类作品具有很大的历史认识价值。而“风”中的那些反映劳动者纯真热烈的婚恋情怀的作品是全部《诗经》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认识周朝下层人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善于捕捉婚恋生活中男女微妙的心理变化,文学色彩最浓郁,是真正的“言志”、“缘情”的作品。
(图片:作者2020年初冬在北京)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知名辅导工作者。学业主攻唐宋文学,涉猎文史哲各领域。世纪初曾有论文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题征文一等奖,近年来为网络知名作家,曾以一年中获得约六十篇青云计划奖而获今日头条“深度优质长文精选频道创作者”、“青云实力派创作者”等称号,并被特邀为今日头条文史类参赛文章评委。
【说明】
1、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2、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3、编辑:董尧、霜婵、丰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