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统百货的转型仍在不断探索中(百货业走过寒冬迎来春的气息)

传统百货的转型仍在不断探索中(百货业走过寒冬迎来春的气息)2012年以后,中国百货店增幅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协会纳入统计的130家会员单位的主营业务利润虽然增长了2.29%,但利润总额却下降了0.87%。价格竞争走入死胡同百货企业被动触网2012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反映出中国百货业的发展趋向。报告显示,81家大中型百货店2012年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3.08%,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同一年,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2年中国百货店内人流量负增长,百货业成为相对不被看好的产业。2012年,百货行业出现关店潮。在中国拥有50多家百货商场的百盛集团在这一年关闭了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同年,不少其他百货企业也与百盛一样纷纷陷入关店的风波,如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闭、巴黎春天百货关闭南宁店、新

传统百货的转型仍在不断探索中(百货业走过寒冬迎来春的气息)(1)

过去的五年,是大众消费火热、消费热点频出、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环境改善的五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时尚化、智能化。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业格局的巨变,电商高速增长,传统百货转型压力倍增,大卖场增长乏力,便利店扩张势头迅猛。与此同时,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速。其中,餐饮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结构,开发大众消费;住宿业、旅游业、体育健身业、教育文化和娱乐业呈快速增长态势;家政、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也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提质升级。总而言之,一切因需而变。而市场赢家永远属于那些洞察消费趋势变化、紧抓消费升级先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的企业。

2012年,温州百货业在持续多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跌。据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百货业(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12年1~12月销售额为25.86亿元,相比2011年28.89亿元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5%,温州百货业进入寒冬。温州市区不少核心商圈出现严重的空置化,昔日繁华的纱帽河、第一桥、曹仙巷、下吕浦等地,不少商铺贴出了“低转让费、急转让”“店面出租”“店面到期出租”的启事。

温州百货业只是当时全国百货业的一个缩影。2003年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顺风顺水的环境使得百货业轻易就能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也在客观上导致了百货业的不思变化,而不思变的百货业在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背景下,已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消费者流失百货利润下降

2012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反映出中国百货业的发展趋向。报告显示,81家大中型百货店2012年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3.08%,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同一年,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2年中国百货店内人流量负增长,百货业成为相对不被看好的产业。

2012年,百货行业出现关店潮。在中国拥有50多家百货商场的百盛集团在这一年关闭了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同年,不少其他百货企业也与百盛一样纷纷陷入关店的风波,如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闭、巴黎春天百货关闭南宁店、新世界百货关闭台州店和汇美店、永旺关闭朝阳大悦城店等。

2012年百货业遭遇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趋紧,以及虚拟经济不景气已经传递到了零售终端;其次,商业地产租金无序上涨,百货店租金也有大幅度提升;再次,人力成本上涨,企业宣传费用等也水涨船高;另外,网上销售带来的消费者分流也是重要原因,网上商家效仿百货业的深度促销使百货业遭受重创。

价格竞争走入死胡同百货企业被动触网

2012年以后,中国百货店增幅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协会纳入统计的130家会员单位的主营业务利润虽然增长了2.29%,但利润总额却下降了0.87%。

百货业在应对客流减少、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时,采取的措施很单一,主要手段为价格竞争。不少消费者都能感觉到百货店打折现象越来越明显。非当季款低至三折以下,新款也可以有6~8折的折扣。部分消费者甚至养成了百货店不打折不购物的习惯。价格竞争让百货企业走入了死胡同,被普遍看作是一条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路。

而这一时期,电商已风起云涌,电商依靠强劲的发展势头抢占着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在电商的冲击下,打起价格战的传统百货仍面临被消费者“抛弃”的命运。百货企业开始审视自己的弊端,反思长期以来惯用的联营方式。

在客流流失过程中,百货企业意识到,联营比例高的模式导致百货店经营商品功能丧失、服务顾客功能退化、渠道影响力弱化、盈利空间难以拓展。为实现逆转,部分企业已走出了加大自营比例、开展电子商务的自我变革之路。部分企业也开始触网,春天百货、百盛、王府井百货都在电子商务方面砸下重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已开出网店的百货品牌并未迎来好日子。新世界百货网上商城虽然与实体店结合做出不少活动,但流量不理想;百盛网被指华丽有余、实用性不足;春天百货网上商城“赛特春天”由于流量过低,被迫转型为赛特奥莱网店。

百货企业做电商难有起色,有业内人士分析,百货企业负责人在观念上的相对保守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到“来不及”,是大多数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接触电子商务的过程。这也就造成百货企业主即使认可电商的确是未来趋势之一,但仍对触网一事持相对保守态度。因为百货企业主只是将做电商看做“保命”之举,而未把发展电商提升到投资布局的高度。

解决供需错配问题靠精准定位重拾失地

2014年,零售市场竞争狼烟滚滚,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备感压力,多数百货企业投身全渠道变革但无明显起色。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转变经营模式、寻找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一些百货企业意识到,百货的经营重心与核心竞争力应该为商品销售,应更多地掌握独家资源,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与商品重新捕获消费者。不少百货企业加快从联营向自营过渡。

2015年,百货关店潮越演越烈。为了应对竞争压力,部分百货零售企业进一步从关注商品转向关注顾客,从经营商品转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围绕开发消费体验、转变经营模式、布局全渠道、发展智慧商业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了增强竞争力,传统百货店业态在升级转型道路上艰难地摸索前行,许多百货企业还拓展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便利店业态以形成成多元化的消费形象。

2016年,百货业回归零售本质,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商品为本、服务至上成为许多百货企业的共识。部分百货企业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进一步转变经营模式;部分百货企业拥抱互联网,打造智慧型商业;还有部分百货企业协同多业态发展,实现业态迭代升级。尽管2016年由于竞争加剧,一些弱势百货企业由于亏损等原因无法持续经营逐渐退出,但一些强势企业和专注于模式创新的企业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百货行业的发展趋势将逐步明确。优胜劣汰之后,优质百货企业将迎来新的成长周期。同时,龙头百货企业将逐步优化供应链,提升营运能力、大数据能力、物流能力,并形成差异化,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中国百货业的转型创新势如破竹,走过寒冬的百货业已嗅到春的气息。(付连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