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们的故事(浴血四行的背后)
八百壮士们的故事(浴血四行的背后)谢晋元将军像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联系民族精神和祖国命运,慷慨悲歌振国魂。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后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歌,传唱至今。歌声中,让人似乎又看到了80年前的壮烈景象。
◎文|吴志菲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联系民族精神和祖国命运,慷慨悲歌振国魂。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后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歌,传唱至今。歌声中,让人似乎又看到了80年前的壮烈景象。
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
谢晋元将军像
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场景
困居孤军营与流放他乡的血泪传奇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战,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中国军事当局考虑到预定任务已经完成,乃于31日命令孤军撤退。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当即代表八百壮士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后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才挥泪表示执行命令,退入租界。
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张柏亭,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为安排孤军撤退,曾同负责租界驻军的英军司令斯马莱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英军压制日军火力,孤军通过西藏路,从新垃圾桥进入租界,然后搭乘英军汽车到沪西归队。
31日凌晨,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杨瑞符营长身负重伤,住院治疗。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孤军的武器,车运胶州路羁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定点明数量出具收据,绝非缴械。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胶州路孤军营。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这样,八百壮士被羁留在孤军营。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来到孤军营的第二天,谢晋元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倭寇与我们势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在条件艰苦的孤军营,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仍然过着严格的部队生活,早操、值勤、站岗,从不间断,并自力更生进行生产。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准备随时报效祖国。为激发爱国热情,他们还每天举行精神升旗典礼,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日军包围了租界,孤军营成为孤岛中的孤岛,也成了上海抗战的最后精神堡垒。有一段时期,孤军营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随便和孤军接触,在通往孤军营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同圣徒们拥向圣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时值上海“八一三”抗战周年纪念日,孤军向租界当局提出要求在孤军营内悬挂国旗,以示纪念。租界当局多方阻挠,企图阻止纪念活动。几经交涉,租界当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将旗杆截短,与营内礼堂屋顶相齐,避免日军看到。
11日,孤军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国旗在营内飘扬。上海同胞望见,无不感奋流泪。租界当局见状,害怕得罪日本人,派万国商团的白俄队冲入孤军营,欲强行摘下国旗。手无寸铁的孤军奋力抗争,手拉手地筑起人墙,围在旗杆下。白俄士兵开枪射击,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人。白俄队还将谢晋元等部分军官挟持到车上,拉至外滩幽禁起来。为此,孤军全体官兵绝食抗议,上海同胞亦愤慨万分,罢市3天,声援孤军,要求将谢晋元等送归孤军营。
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出版的《群众》周刊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17日,租界当局迫于各方压力,同意谢晋元等人回到孤军营。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活动日趋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其变节,但谢晋元毫不动摇。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谢晋元殉国后,孤军悲愤万分,失声痛哭,叛徒当场被抓获,受到惩罚。
噩耗传出后,上海人民震惊至极。4月25日,举行遗体棺殓仪式,前往吊唁者达10万之众。中外报刊纷纷报道消息,表示哀悼。国民党政府于同年5月追晋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并将他们送往吴淞口看管,4年的孤军营生活至此结束。此后,日军对孤军进行了百般残害,强迫孤军挖壕沟,做苦工,后来又将他们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即使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八百壮士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斗争。为瓦解孤军,日军仍将八百壮士分散看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八百壮士”田际钿
值得敬仰的民族英雄群体在湖北赤壁籍“八百壮士”田际钿的遗物中,笔者发现有这么一个油印的文字资料,上面记述:“在战斗开始时,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收到一则报道,标题为‘谢晋元率部500余人,退守四行仓库’。社长冯有真在审稿时改为‘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将500余人改为‘八百’,并以‘壮士’一词更加突出了这批战士的英雄气概。”于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八百壮士”一说使用至今,叫响历史教科书与史典。
据目前最新的数据统计,“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52人,70%的官兵来自湖北省咸宁市,其中通城县约有200余人(有名有姓有地址的通城籍士兵达76人,包括谢晋元副团长当年的警卫员万连卿及三连三排副排长樊城等),赤壁(蒲圻)市有名有姓有地址的共有22人。
抗战爆发之初,通城县保安大队下辖三个中队。由于战事的需要,其中的一、三中队奉调到武昌卓刀泉军营,编入省保安第五团,后由团长李书裕带队开赴上海拨交八十八师五二四团。通城保安一、三中队按原建制,对口编入因在闸北战场上伤亡惨重、每连仅剩五六人的第一营第一、三连。随后投入了多次战斗,直至在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震惊了中外。据樊城生前回忆:“我们先行军到蒲圻(赤壁)集中,当时蒲圻是专员公署所在地,然后乘车到武昌,在武昌卓刀泉附近作了短暂休息和整编,我们被为湖北省保安第五团,团长叫李书裕,不久即开赴上海。”为此,鄂南赤壁与通城可谓“‘八百壮士’之乡”。
湖北赤壁籍“八百壮士”田际钿生前回忆:“开拔的这一天,武汉各界市民在汉口中山公园召开大会,欢送我团上抗日前线,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亲临大会讲话,勉励我们英勇抗日,保卫国土。会后,陈诚送了我们一面团旗,旗上印有青天白日图案,写有‘湖北保安五团’字样。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我们全体官兵雄纠纠地通过市区到大智门火车站上火车,沿途店铺燃放鞭炮欢送,市民们向我们挥手致意。”
笔者了解到——田际钿当时乘坐的是一列货车,为防日机轰炸,火车只能夜间运行,行行停停,7天7夜后才到达上海南翔火车站,接兵部队领着他们经过一夜急行军进入上海市区,住在火车站大楼,很快团的番号改为陆军第四路军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一连二排。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死不退让,宁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飘荡!……”一首《歌八百壮士》至今听来荡气回肠!英勇故事无疑令人刻骨铭心,已铭铸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
(来源:《中华儿女》杂志2017年第16期总第455期。转载请注明微信ZHRN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