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从传统向现代推进的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1998-2004):1998 年以来,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转变,主要特点是生猪养殖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经历前一阶段的较快速发展后,产量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由“量”向“质”转变,生产效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要素。1.3 过渡阶段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1949-1984):建国初期,主要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购统销政策。生猪生产实行“调五留五”政策,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产品短缺,种、料、药和技术服务等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养猪生产力低下,肉食品供给匮乏,人均猪肉消费很低。截至1984 年,全国猪肉产量 1445 万吨,人均占有量仅 13.84 千克,肉食品种也相对单一,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

摘 要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近万亿元。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证监会表示,推出生猪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轮超级“猪周期”之下,预计20年市场规模将大幅超过万亿关口,对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更是产生深远影响。现通过生猪系列专题报告,解读生猪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1.1 统购统销阶段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1949-1984):建国初期,主要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购统销政策。生猪生产实行“调五留五”政策,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产品短缺,种、料、药和技术服务等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养猪生产力低下,肉食品供给匮乏,人均猪肉消费很低。截至1984 年,全国猪肉产量 1445 万吨,人均占有量仅 13.84 千克,肉食品种也相对单一,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 93.78%。

1.2 市场放开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1985-199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畜禽养殖的积极性,生猪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逐步取消生猪派养派购,实行自由上市,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生猪购销政策放开。随着“菜篮子工程”和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居民猪肉消费大幅提高。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 3956 万吨,人均占有量增加到 29.09 千克,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为 68.3%,1985 到 1997 年猪肉产量年均达到增速 6.7%。

1.3 过渡阶段

从传统向现代推进的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1998-2004):1998 年以来,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转变,主要特点是生猪养殖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经历前一阶段的较快速发展后,产量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由“量”向“质”转变,生产效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要素。

1.4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2005-至今):2005 年以来,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主要呈现为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地及销区更加集中、环保升级、食品安全升级以及生产效率升级。详情见产业现状。

二、产业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带动和市场的拉动下,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加强,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也进一步打开了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广阔发展空间。

2.1 猪肉产量&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猪肉产销数量稳居世界首位,以19年为例,USDA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产量4650万吨(国家统计局4255万吨),全球占比自15年的50.41%逐渐下降至19年43.8%,但仍然第二名高于2398万吨水平的欧盟,高于第三名1254万吨的美国,远高于第四名、第五名的巴西与俄罗斯。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1)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2)

2019年产业结构受到非洲猪瘟冲击较大,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较18年下降21.3%,明显低于16-18年5400万吨的产量水平。自18年8月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后,生猪产量明显下降,尤其对二元能翻母猪存栏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减少了生猪产业的核心产能。19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环比下降21.6%。产能产量减少呈现为生猪价格高位运行。

据USDA数据显示,我国19年生猪供给4650万吨,高于国家统计局数据4255万吨,生猪进口260万吨,高于海关总署的196.7万吨。不同口径数据总供给相差458.3万吨,但两者均明显小于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之前年度5500万吨以上的消费量,生产与进口的供给量减少,其他蛋白品增加替代、中央储备冷冻猪肉竞价投放市场,总供给依然不足以支撑15-18年的平均消费平均水平,从而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在高价格区间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3)

2.2 产业结构升级

2004 年,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07年农业部颁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给予政策支持2010 年起,农业部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创建了 1567 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全国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全行业的共同推动下,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在2016年,农业部颁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生猪养殖产业踏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2014年至今,生猪养殖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占比不断增加,尤其集团公司占比快速增加,而散养户受制于养殖收益低、环保水平不达标、抗病抗疫情能力差等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市场。2014 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41%,较2007 年提高了19.0 个百分点;而2019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62%,较201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集团公司占比大幅提升至18%,较14年的3%增长6倍。集团公司与规模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4)

集团公司&规模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2011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仅有1%-2%,而后呈现递增趋势,在环保清退与非洲猪瘟两个事件驱动中继续增加市场占有率。18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超过7%,预计19年占有率在8.5%-8.9%之间。以某龙头XX企业为例,其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生猪销售量1025.33万头,其中商品猪867.91万头;2018年全年销售生猪1 101.1万头,其中商品猪1 010.9万头。环比下降14%,远低于总体下滑水平,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此外,其商品猪销量虽然下降,但仔猪销量大增,综合考虑其猪类销售总量,市场占有率提升幅度更大。据公开数据整理,2018年出栏量较大的八家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 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844.78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6.98%。2019年该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较上年度减少300多万头,但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上升至8.27%,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龙头上市公司受非洲猪瘟负面影响小。查阅各公司年报、半年报可得知,生物性资产损失幅度远低于市场损失率,非洲猪瘟疫情尚未有有效疫苗,规模企业防控能力较强,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网数据显示,500头规模以下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超过30%,而500头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不足10%。此外,规模企业养殖点覆盖区域分散,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小,局部出现非洲猪瘟不影响全局。

养殖门槛继续提高,规模企业受益大,尤其现代一体化企业受益较大。猪瘟疫情下,对企业的专业能力要求越发提高,生猪养殖企业具备规模化、现代化、一体化优势才能有长足发展,自繁自养的同时,需要就地宰杀才能有效减少生猪调运,降低非洲猪瘟感染几率。那么具备“资金充足,跨多省扩张,自产饲料,自繁自养,系统内屠宰,冷链运输,兽药研制”能力的集团化企业更有扩张优势,尤其在中小散户让渡了很大规模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规模企业远景较好。据上市龙头公司年报、半年报数据显示,19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及存货大多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见龙头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正在主动性不断扩充。

2.3 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当前的三元商品猪,为祖代进口种猪杂交而来,进口种猪主要为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其中二元母猪为杂交品种,三元商品猪由二元母猪与单品系公猪繁育而来。非洲猪瘟疫情后,产业出现三元母猪留种作为能繁母猪的情况,则商品猪为“四元”猪,此特殊情况不做详细赘述。

但同时我国也在自主研发种猪体系,2009 年《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年》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已遴选出 74 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群种猪达 12万头;成立了国家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和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立了武汉、广州、重庆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山东等省级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确立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 50 个,以地方猪品种为素材,成功培育了龙宝猪 1 号配套系等 24 个优良品种(配套系)。目前,以核心育种场、资源场为基础,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

2.4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不断增强,按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健全防疫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保障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推行,有效提高了屠宰企业上市肉品质量。

2.5 养殖区域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 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2016 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受制于非洲猪瘟疫情问题,原规划推进步伐或有所放缓,但总体规划具体情况为: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5)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养殖优势不断扩大。东北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玉米临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区的价差逐步趋于合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低,由原来的“资源劣势 物流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 物流劣势”,产业转移的动力逐步增强。东北振兴和南方加大环保的大背景下,“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此外,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原规划有可能将关于限制生产相关的规划措施放缓执行,去年8月起国家就连续出台多个政策确保生猪供给,今年国务院2月5日出台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生猪供给保障政策力度再上一个台阶。文件第三章第(十五)项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而后地方各级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出台配套政策保障生猪供给。

具辅音国际(新牧网)数据显示,目前各大区域存栏情况基本符合“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华中地区受河南存栏较高影响,绝对量达到5838万头,居全国首位。而西南地区本轮产能恢复情况较好,达4660万头,位居第二。再次就是华东地区,山东与安徽的存栏予以支撑,存栏4549万头,略低于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存栏2168万头,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生猪产业链有几个环节(生猪系列专题报告)(6)

2.6 非洲猪瘟仍是当前面临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剔除非洲猪瘟外,生猪重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影响生猪生产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流行强度逐年下降,发病频次大幅降低,发病范围显著缩小。新发疫情大幅度下降,海南、辽宁、吉林永吉建成了免疫无口蹄疫区。口蹄疫等生猪重大疫情总体平稳,未发生区域性重大生猪疫情。

非洲猪瘟病毒在未出现有效疫苗的前提下,大概率无法完全杜绝,只能通过改善产业环境、增强防控水平降低发生概率,较初期相比,现在的重点防疫工作在生猪非法调运方面有所加强,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报告发生13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其中绝大多数疫情由违法违规调运引发。一体化养殖屠宰企业优势更加明显,冷链运输白条肉风险可大幅降低。这种背景下中小散户即便看到非常可观的利润,也很难参与复养。尤其有些此前经历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养殖户心有余悸,有些养殖户在各政策落地前就已经安全退出,并已经转向投入禽类和水产的养殖,短期内难以回到生猪养殖市场。

◎ 作者: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 赵广钰(Z0013074)

免责申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期货买卖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该分析师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以及分析方法,如与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及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了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场,所以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期货买卖操作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允许批准,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范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