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西湖夜月》行书诗   十六年二月,随着平定三藩的战事出现转机,康熙帝对治道治术有了新的想法,在崇尚理学的同时,公开提出要“修举文教”,以文学和书法来塑造自己的“儒雅”之气,于是命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地呈上来,以便研修。康熙手迹康熙手迹康熙行书论书法,镜心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

爱新觉罗·玄烨

清代康熙帝酷爱书法,并大量接触汉文化,身体力行,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帝从小喜好书法,但真正开始练习时已是20多岁。讲官们按照“帝王之学”的要求,只注重治道蕴意,而不赞成皇帝将精力分散在学习写字上。奏曰:“皇上书法端楷,尽善尽美……但人君之学,与儒生不同。写字无甚关系,恐劳圣体。”康熙帝说:“人君之学,诚不在此。朕亦非专工书法,但暇时游情翰墨耳。尔言朕知之矣。”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

康熙手迹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

康熙手迹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

康熙行书论书法,镜心

  十六年二月,随着平定三藩的战事出现转机,康熙帝对治道治术有了新的想法,在崇尚理学的同时,公开提出要“修举文教”,以文学和书法来塑造自己的“儒雅”之气,于是命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地呈上来,以便研修。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

《西湖夜月》行书诗

释文 月照清涟静不波,鸾簫象管夜来多。

轻舟岂羡江湖胜, 欲写无私属棹歌。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

行书唐太宗诗 扇面 水墨金

释文 笺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

行书七言诗《唐人早朝》 扇面

水墨金笺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斋

康熙帝一生临写董宇甚多,此轴即为刻意模仿董氏笔意之作,画笔原劲秀逸,平淡雍容,字间与行间疏朗匀称,典雅静穆之气充盈幅上。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

临董其昌书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0)

康熙《柳条边望月诗轴》局部

  当时,詹事府的詹事沈荃以善书著称,康熙帝便经常召他至懋勤殿切磋书法,并令其写大字、小字、草书《千字文》和《百家姓》进呈,以便于摹写,还令人传谕:“朕素好翰墨,以尔善于书法,故时令书写各体,备朕摹仿玩味。”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1)

御笔溥仁寺碑文 水墨绢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2)

康熙御制诗 手写本 1折 纸本

  康熙帝的书法活动绝非一般文人间的相互酬答唱和,而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成为其密切君臣关系、贯彻政治意图和统治思想的重要手段。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3)

康熙《柳条边望月诗轴》

清,行书。康熙帝书。

纸本,纵124cm,横58.4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译文: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递月明中。

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

其一,鲜明地体现了崇儒重教的思想倾向。

其二,大力表彰忠臣廉吏。

其三,密切“上下周浃”的君臣之谊。

其四,体现对海外属国的怀柔思想。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4)

行书《将之山庄四首》 手卷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对文人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一个人字写得好坏,是其思想深度和格调高低的重要参考。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5)

草书八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

康熙帝发现,自己日益长进的书法技艺使群臣尤其是汉族文臣钦佩不已,而颁赐书法作品又能使他们感恩戴德。于是,书法作品便成为赏赐文臣的重要物品。依靠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康熙帝与汉族士人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点和沟通情感的桥梁,他很快赢得了汉族士人的普遍认可。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6)

《行书五绝诗轴》洒金笺135.8×5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康熙帝曾说自己“政事稍暇,颇好书射”。“书”与“射”是他文治武功的典型表征,而对“书”的巧妙运用恰恰体现了他高超的统治艺术。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7)

《行书柳条边望月周》纸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8)

行书五言诗轴纸本 纵200厘米、横59厘米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1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0)

钤印:康熙宸翰(朱),敕几清晏(朱), 渊鉴斋(白)。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1)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2)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释文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3)

《朱子五言诗》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4)

行书“唐句” 立轴 洒金笺 大连文物店旧藏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5)

行书五言诗《冰渡》立轴 绫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6)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洒金绢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7)

行书 镜心设色纸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8)

行书花竹风泉联 立轴 纸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29)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绫本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0)

行书唐诗轴111.3×46.5厘米 行书 首都博物馆藏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1)

楷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康熙亲笔手书的《金刚经》被誉为书法艺术与传世经卷完美结合的珍品,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2)

史载康熙皇帝一生共抄过两次《金刚经》,一次是他15岁习字时抄写,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当时其祖母孝庄太后身染重病,为了给孝庄太后祈福,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他又精心抄写一遍《金刚经》,这部《金刚经》展示了康熙高深的书法功力。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3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4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5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6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7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7)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8)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89)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0)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1)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2)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3)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4)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5)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6)

康熙书法海纳百川(康熙书法帝王之气)(97)

后记

“人君之学,与儒生不同。写字无甚关系,恐劳圣体。” 虽是贤臣的谏言,但却要遏制帝王爱书法之心,帝王何尝不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性情所好,只是他比平常人多了太多的责任与担当,要遏制不止普通人所能享受的得一心人,好一所喜,享清闲一生。“人君之学,诚不在此。朕亦非专工书法,但暇时游情翰墨耳。尔言朕知之矣。”这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内心虽带着那丝丝的不舍,但仍及其明白以“大局”为重,帝王对“事事”都不会有“专一”,这是他们的个人“弊端”,也是他们对天下人的“承担”!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方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