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申请(荡气回肠的申请总结)
荡气回肠的申请(荡气回肠的申请总结)博士申请结果:金融相关实习2段;GRE: 156 170 AW 3.5;硕士期间海外科研3段(2次Asset Pricing 1 次 CS & Fintech);学术,科研,交换奖学金等荣誉若干;
背景
本科华东某985德语系;
海外金融硕士;
免语言;
GRE: 156 170 AW 3.5;
硕士期间海外科研3段(2次Asset Pricing 1 次 CS & Fintech);
学术,科研,交换奖学金等荣誉若干;
金融相关实习2段;
博士申请结果:
Offer:意大利博科尼Bocconi University: Finance PhD (全奖);
德国曼海姆 Mannheim University: Finance PhD (全奖);
港中文(深圳)CUHKSZ:Finance PhD (全奖);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个英美master offer)
前言
曾经在申请之前就在幻想,某年某日的我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一篇申请总结呢?然而,当那一时刻到来的时候,我却不知如何开头。不是丝毫没有感受,而是不只从何说起。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半,为了写这一篇总结,我不断的回忆着从本科到硕士的这几年。回忆着那些年泡过的图书馆,熬过的夜,赶过的due,为了弥补金融和数理背景的欠缺,而留在海外学习科研而不能回国的日日夜夜。一切经历貌似很遥远,但又很近,我甚至现在依旧能切身体会到当初熬夜后心脏的不适感。
可能在整个世毕盟的申请资料库中,我都属于最为独特又最为棘手的那一类学生。德语系本科毕业的我,因一时冲动,选择了去海外继续攻读读金融学硕士。更不可思议的是,毫无数理背景,甚至当初连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都没学过的我萌生了要继续攻读金融博士的念头。虽然我现在依旧不知道当初的我以及现在的我为什么有这样狂妄自大的想法,但我也并不想再继续纠结这个问题。人生总是充满了随机性,与其纠结人生中的因果关系,还不如把握住每一次奇妙而又毫无来由的想法。现在回忆起来,我真的很感激当初那一份年少轻狂。如果我对自己有丝毫怀疑的话,我可能如今都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
与其他申请者把这里当成一个展示自己或者回忆青春的平台相比,我更愿意省略掉那些别人可能不会在乎的个人生活与心路历程,而是尽可能的多写一点申请干货和一些申请捷径。所以,各位客官,请多喝点水,我要说干的了!不要被噎到哈哈哈哈哈哈。(现在请大家接受我流水账的冲击吧!)
背景提升
对我来讲,真正接触金融的时间只有硕士那两年。扣掉申请季那半年,实际上给我从0提升背景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一年半。所以在硕士一入学的时候,我就几乎已经规划好了未来所需要做的所有工作。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具体准备工作如下:
1.GPA
无论对于申请硕士还是博士,GPA都是最重头。金融硕士的课经常很早开始上课,而我家住的又远。所以我当初专门为了不错过任何一门课而买了辆好几手的破车,每次遇到堵车我都要在车上骂骂咧咧,生怕错过课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每次室友都要在副驾驶上像关爱智障一般的看着我。这里要再次强调一点,GPA一定相对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遇到那些说GPA没那么重要的学长学姐们,请绕道走。导师在看我们简历的第一眼,肯定看的是GPA,因为这个是唯一能量化我们学习能力的因素。事实上,在和几个导师接触下来,也正如此。唯一不同的是,有些老师可能更加在意高年级课程的GPA。
对于商科博士来讲,对应的知识储备有些时候并不是阻碍我们申请的障碍(但理工科博士不一样)。虽然我花了两年时间恶补欠缺的背景,但依然有些学科的内容没有来得及学,比如经济学。但是博科尼的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和我说:“我们更加在意的是学习的潜能和能力,而不是所储备的知识。因为知识可以来了博科尼临时学,但学习能力是没有办法后天弥补的。”对于导师来讲,能看出我们学习能力的指标也只能是GPA那冷冰冰的数字。(没错!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2.数理背景
对于申请金融博士的申请者来说,数学可能比金融本身更重要。当初的我真的是疯了一样补数学和统计。因此我可能更加建议申请人在选课的时候选数理类的课程,而不是为了GPA而选水课。除此之外还可以多上几门有证书的数学网课,虽然说不可能代替有学分的课,但是只少会给导师一种我们一直在进步的错觉。
3.计算机背景
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因为要申请金融博士而想去补足计算机背景,而仅仅只是出于兴趣。然而在申请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所掌握的编程以及AI的知识反而却成为了我最大的竞争力。每次面试,导师几乎都主要问我的编程能力以及对于未来Fintech的看法,甚至都没有问我传统金融的科研项目。所以我真的强烈建议各位商科的申请者,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学习编程知识。如有精力,最好系统性的学习一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跟着大趋势走总没有什么错。
4.GRE&语言
尽早准备,因为一边写论文一边考GRE真的很难受(比如我)。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或者那些想一次分手的考G者来讲,我觉得一些机构的GRE课程其实可以避免我们走弯路。所以有些时候,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除此之外,不要过于纠结GRE分数,真的是够用就好。
5.科研
科研真的是申请博士的必备要素。没有科研的话,申请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所以我硕士期间,几乎学院的科研资源我全都尝试了一遍。各位申请博士的学弟学妹们,实习对我们来讲真的完全不重要,时间还是尽可能的分配给科研吧。除此之外,paper不是必须,只是加分项,所以各位不要太担心有没有科研产出的问题。(来自没精力发paper的申请人的借口。对的,那个人就是我!)
选校
选校真的是个技术活,特别是对我这个只想申请个位数学校的申请者来讲。我和我在世毕盟的Mentor(Berkeley Haas商学院金融博士)选校的时候会特别在意性价比,而不是一味的冲刺。对于我这个背景的申请者来讲,美国的学校竞争压力会特别大,与其选择排名稍微靠后的美国学校,还不如主要申请性价比以及排名更高的欧陆学校(我还是知道我这个菜鸡的半斤八两的)。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学弟学妹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国家偏见,不要只盯着美国的学校。对于背景一般的申请者来讲,美国的学校反倒性价比不是很高。我们要多搜集资料,多看官网,特别是博士的简历,去向,师资,国际合作,科研成果。如果你考虑了上述几点的话,你会发现欧洲学校的闪光点。所以我最后想说,美国学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强,但如果你只能去美国综排40开外的学校的话,那么请放眼世界,你会有意外惊喜哦。
文书准备
我可能对文书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没有收到任何导师对于文书的反馈。但我觉得大家在写文书的时候只需要注意逻辑性。这里的逻辑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是文章结构的逻辑性,如上下文的衔接要自然要有逻辑,要让招生官看起来舒服。第二是内容的逻辑性。内容的逻辑性指的是我们一定要在PS里面体现我们申请某个项目的理由,我们为什么合适,我们有什么潜能,有什么能力,而不是只一味的堆砌毫无关系的经历。除此之外,我并不同意PS和简历不能重复这一观点,PS里反到应该重点提一点简历里已经出现的但对申请又十分重要的经历,加以重点描述。这里真的要感谢世毕盟的模版!!!真的十分有用!!!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叛逆!不喜欢模版!!但是!!在这里请不要叛逆了好吗!!!!这个模版是真的好!!!为什么放着好东西不用,然后自己胡乱创造呢。(颇有我当年不写学校作业,然后自己疯狂买课外练习册的风采)
关于世毕盟
很幸运能碰到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以及最开始把我领进世毕盟的W老师。培训师姐姐的规划相当周到,提前很久就会告诉我各种规划的时间节点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每次找培训师姐姐也回复的特别及时,我甚至抽风半夜发信息的时候,培训师姐姐都能秒回。W老师也特别的nice,就是因为W老师我才决定签世毕盟。我记得我在签合同前的一年半之前就一直在联系W老师,毫无半点不耐烦!!!一直耐心回答了我快两年的各种问题。Mentor姐姐也特别的认真负责,虽然我签的是DIY项目,但每次Mentor都很负责,建议也都很中肯。DIY的服务都这么好的话,我相信B项目也不会太差吧。找到世毕盟是我近两年来唯一不后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