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会1951年创建了(上海工会五一讲堂)
上海工会1951年创建了(上海工会五一讲堂)编辑:尹文卓《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世纪50年代,一个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口号,大胆放弃条条框框的束缚,想要将这段中国才子佳人的故事通过西方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位大学生就是陈刚。陈刚在讲座中也回答了在场聆听职工们的一些互动问题,有职工问道:“是什么魅力使《梁祝》能旷日持久地受人青睐?今天的人们从《梁祝》中又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对此陈刚表示,《梁祝》是中西方文化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她只能在上海诞生,海派文化成就了她。上海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融合最好的地方,上海方言中有大量的外语,上海的建筑以及上海的饮食文化也都有所涉及。陈教授自诩自己是一个“调酒师”,“我们在《梁祝》里面听到了竖琴、小提琴以及结尾处用到的中国乐器板鼓,都是我和何占豪一点一滴调配出来,
来源:劳动报
《梁祝》诞生在了最适合它的城市
上海工会“五一讲堂”迎来作曲家陈刚
劳动报讯(劳动报首席记者 庄从周)日前,上海工会“五一讲堂”第三讲开课,这次主讲嘉宾邀请到了中国著名作曲家陈刚教授。他作了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梁祝》,我的蝴蝶梦”为主题的讲座。陈刚表示,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世界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关注到东方,打开了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沟通的大门。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世纪50年代,一个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口号,大胆放弃条条框框的束缚,想要将这段中国才子佳人的故事通过西方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位大学生就是陈刚。
陈刚在讲座中也回答了在场聆听职工们的一些互动问题,有职工问道:“是什么魅力使《梁祝》能旷日持久地受人青睐?今天的人们从《梁祝》中又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对此陈刚表示,《梁祝》是中西方文化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她只能在上海诞生,海派文化成就了她。上海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融合最好的地方,上海方言中有大量的外语,上海的建筑以及上海的饮食文化也都有所涉及。
陈教授自诩自己是一个“调酒师”,“我们在《梁祝》里面听到了竖琴、小提琴以及结尾处用到的中国乐器板鼓,都是我和何占豪一点一滴调配出来,最终达到现在的浑然天成的完美‘比例’。”
编辑:尹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