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不过,柴静说,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她问外国老黑人:“你们会选择暴力吗?”他说不会。“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智慧能。”“愤怒不也是一种力量吗?”“是,但是一种危险的力量。”“那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力量?”“我们还有更好的方式,我们有法律。”他说。 所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新闻记者,柴静的体悟少部分和新闻相关,大部分与生活相连:我们都努力把自己报道的世界与生活隔开,但是都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CNN的记者安德森·库珀说:“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当时两眼一抹黑,被新闻专业主义牢牢绑住的柴静听到这话时说:我见惯了强人,他这

《看的见,想不通》:柴静,真相不可能抵达,只能被无限接近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1)

许知远说,读书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次合谋。看柴静的节目,读她的博客,看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有思想相合的感觉。正如她在后记中写道:余江波是我博客的读者,一再告诫我,不要偷懒简单地使用过去的材料,读者是不会满足的,必须重新与生活打滚,不断地深化材料。就像你每日朝夕相对的朋友,你以为足够了解她,但她内心里还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2)

在这本书里,她一一阐述,看得我涕泪交加。而涕泪交加的原因,不是感动,是一种共鸣。她说的话,讲的道理,碰在了你的心上,因为被揭穿、被看透的那种疼痛,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人们称之为共鸣。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谁心里没有点恐惧和隐忍,唯有这种独白式的写作,唯有把内心湿哒哒的感情挤出来,内心才会在极度的不安中得到些许平稳和宁静。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3)

柴静在序言里讲: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她没有读过新闻专业,从长沙铁道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开始做电台主播,即使后来考上了北广,读的还是电视编辑专业,但让她声名斐然的是在《新闻调查》当中做记者的这十年。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小崔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每次录节目,开场前,心里焦虑,总得冲着墙向自己攥拳头。

当时两眼一抹黑,被新闻专业主义牢牢绑住的柴静听到这话时说:我见惯了强人,他这点软弱几乎让我感激。她把法拉奇、拉里·金、陈大会等人的采访都打印下来,塞在文件夹里,提问抄在小本上,采访前常常偷换一下问题的内容就直接用,老老实实蹲马步,照猫画虎。当时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记者陈大会跟柴静说:新闻本身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接近新闻的核心,那你这期节目就让他一个人说话,其他两个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也无所谓。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4)

不要管这个节目到底要什么,不要去管氛围啦交流啦,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这话当时像钉子一样钉在柴静心上,、她去做《双城创伤》,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相继服毒自杀,真相是什么?其实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的多,但在最后的节目当中很多东西没有被呈现出来,记者不是要揭示真相、告诉人们真相吗?这种有选择性的真相,对吗?但新闻的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我们都不陌生,真相永远不可能抵达,只能被无限接近。

在新疆大地震、非典、汶川地震、虐猫、药家鑫的采访中,柴静慢慢明白,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要疑问,不要质问,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陈虻一语中的:“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5)

所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新闻记者,柴静的体悟少部分和新闻相关,大部分与生活相连:我们都努力把自己报道的世界与生活隔开,但是都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CNN的记者安德森·库珀说:“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

柴静最后一句话(看的见想不通柴静)(6)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不过,柴静说,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她问外国老黑人:“你们会选择暴力吗?”他说不会。“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智慧能。”“愤怒不也是一种力量吗?”“是,但是一种危险的力量。”“那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力量?”“我们还有更好的方式,我们有法律。”他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