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李秉权自知自己的处境,自幼养成勤奋向上的精神。哥哥嫂子依靠两架织布机织布卖布,节衣缩食供他读完高中。李秉权是云南省腾冲县越镇人,1922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的贫寒家庭。在他七八岁时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过世,等他长到十三四岁母亲也撒手人寰。母亲临终前,把孤苦无依的小儿子李秉权,托付给了他的兄嫂照拂。

泰戈尔说:“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这一辈子,生与死是最简洁的概括。

万物有了生的起始就有了死的归途。如何生,怎样死,则关乎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有这样一对医学伉俪,他们以爱为名诠释了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演绎了爱的深广。

这对夫妇是昆明医科大学教授李秉权和胡素秋,也许你并不熟悉他们的名字,但是你听完他们的故事也会深受感动。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1)

李秉权是云南省腾冲县越镇人,1922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的贫寒家庭。

在他七八岁时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过世,等他长到十三四岁母亲也撒手人寰。

母亲临终前,把孤苦无依的小儿子李秉权,托付给了他的兄嫂照拂。

哥哥嫂子依靠两架织布机织布卖布,节衣缩食供他读完高中。

李秉权自知自己的处境,自幼养成勤奋向上的精神。

李秉权年少有志,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和同伴们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在山路上历时2个月,来到省会昆明求学。

上世纪40年代,国立云南大学校园有一座两层医学实验楼。它是董澄农捐建的,取名“澄农馆”。几间简陋的房子,组成了云大医学院。

1941年,19岁的李秉权考入云大医学院(六年制)。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2)

李秉权

1942年,在抗战最艰难的阶段,他的家乡腾冲沦陷。他与哥哥之间也无法通上音讯。

此后李秉权只能仅靠“贷学金”(学校针对家庭贫困,不能支付学杂费用,而又勤奋好学的本、专科学生,给予低息贷款而设立的一种基金。)和“奖学金”维持生计。

李秉权的好学精神在老师同学中间是出了名的。晚间没有自习课,他泡在图书馆到10点关门。而后接着去青云街“蹲”茶馆。

那里关门晚,买不起茶水就买杯白开水,衣着单薄的李秉权一直学习到茶馆打烊。

那时,微薄的贷学金和奖学金扣除学费外,只够吃稀饭,一个铜钱的烧饼也舍不得买。

6年求学生涯中,李秉权几乎顿顿喝稀饭,使他以后看见稀饭就反胃,终生再也不愿吃稀饭。

寒暑假期,李秉权就外出勤工俭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偿还“贷学金”。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3)

胡素秋也是云大医学院的学生,是李秉权的学妹,比他低两届。

与李秉权艰辛的生活和求学经历相比,胡素秋则出生于朱门绣户衣食无忧。

胡素秋,1922年10月,出生于云南临沧地区云县茂兰镇茂兰村。她的父亲是护国战争名将、云南省代主席胡瑛。

胡素秋的兄姊弟妹共有18人,作为军长的千金,13个姊妹都和兄弟们受同样的教育。

当时,以他们的地位和家庭情况,是可以“堂上一呼,堂下百诺”,“食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胡瑛常告诫子女说:“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艰苦奋斗得来的,不能在父母的庇荫下混日子。”

他要求子女发奋读书,以完成其未能完成的“救亡兴国”壮志。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4)

胡素秋

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深刻地影响着胡素秋的价值观和择偶观。

胡素秋在她的自述里说:“我选择了李秉权,是爱慕他的贫贱不移、自强不息、勤学刻苦,而且对我一往情深。”

李秉权与胡素秋邂逅于图书馆,年轻的姑娘认真阅读的身影,吸引了他的目光。后来偶遇的次数多了,彼此就相识了。

在相互越来越多的了解中,迥异的经历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让两个人的感情牢牢地牵系在了一起。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5)

李秉权于1947年7月从云大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胡素秋于1949年7月从云大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1949年年底,云南解放,李秉权和女友欢畅极了。

李秉权向胡素秋求婚了,礼物是一支派克钢笔,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这支钢笔,胡素秋珍藏了66年。

那时的爱情是如此的简单纯粹,66年光阴,就是从那天起,直到她生命的尽头。

12月底,两人缔结良缘。婚后不久,夫妇两人作为医学人才,于1950年被聘到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6)

李秉权与胡素秋的结婚照

1956年昆明医学院建立,李秉权在神经外科,胡素秋在妇产科工作。从此,两人一生都没离开过昆医。

为了心爱的医疗事业,李秉权时常暴露在X光下为病人作气脑造影、脑室造影等。

由于长时期承受辐射,李秉权的白血球、血小板严重减少,肝功能也受到健康损伤害……。

李秉权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勇于奉献的情怀。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7)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诊疗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本着医者仁心的责任,胡素秋开创或自创了多项省内新手术。从事临床、教学工作45年,曾挽救无数妇女同志的健康与生命。

胡素秋利用自己娴熟的英文,翻译多篇英文医学论文,再由李秉权校对。在网上检索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到多篇学术著作,每一篇都凝结着心血与汗水。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8)

李秉权教授的家在昆医附一院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

在他们家三个子女的记忆里,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忙到没有时间做饭,三个孩子都是吃食堂长大的,甚至年夜饭也在食堂。

回到家中,父母谈论的都是各自新收了什么病人、怎样治疗。往往一天忙了十几个小时后,还在深夜读书著文。

1978年,知识分子期盼已久的春天到了。李秉权晋升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1985年7月李秉权晋升为教授。

有人说,迟到的荣誉犹如迟到的雨水一样,于田无益。李秉权淡泊于名利,从来对个人职称从不屑一顾,仅一笑置之。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9)

数十年磨砺,李秉权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从一个孤儿学子成长为云南省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和奠基人。

从事一辈子医学工作,当了一辈子医生、教了一辈子学生。渐渐地,年事渐高的李秉权开始感到身体每况愈下。

身患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李秉权,在病重期间,李秉权一次次想起他的老师沈福彭捐献遗体的往事,坚定了他捐献遗体的念头。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10)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遗体捐了,让后人去何处祭拜?”他的三个子女都持反对意见。

还是夫人最懂他 胡素秋对子女说:这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你们的父亲是在了却一生的心愿。”

李秉权说:“我一生拥有三种财富:一有三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二有几千册医学书籍;三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好妻子。而我的一生愿意奉献给医学。”

2005年3月8日,胡素秋和李秉权,一起填写了无偿捐赠遗体申请表,夫妇同时申请捐献遗体,这在当时尚属罕见。

2005年3月29日,李秉权教授在昆明逝世,享年83岁。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母校。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11)

丈夫去世让胡素秋陷入失去挚爱的痛苦中。她每天散步、打太极拳、看书看报看电视,不给关心她的亲人带来负担。

胡素秋健康积极的心态鼓舞了身边人,开朗的笑容伴随她度过了往后余生。

2015年12月17日凌晨,93岁的胡素秋教授也走到了生命尽头,无疾而终。她追随丈夫的足迹,也将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胡素秋说:“这样能感觉到我还和他在一起。”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12)

2019年9月25日 这对分离了14年的医学伉俪、风风雨雨一同走过50多年的夫妻 终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在母校。

他们的骨骼标本被安置在一起,“肩并肩”地站在一起。

奉献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大爱的延续。一秉虔诚,安之若素,静美如秋。

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怎样(过世后站在一起的夫妇)(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