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怕被坑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装修套路多一不小心)
装修怕被坑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装修套路多一不小心)合同签订后,家装材料的质量也很关键。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科相关人士表示,无论是消费者自己购买原材料还是家装公司提供,作为消费者一定不要选择太便宜或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的三无产品;选好材料运回家后,要检查验收原材料的品牌型号是否与当初订购的相符,避免安装后发现装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可以做到家装前签订合同,但常常忽略对合同内容的详细了解。一旦出现纠纷才发现合同内容约定不清。所以,消费者要反复斟酌合同内容,除在合同中注明使用材料品牌、材质、规格、价格、交货和交工日期、违约责任,保修期等内容外,还应注意将经营者所作的一些额外承诺也要载明清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买房后觉得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装修了。像张女士、王先生的遭遇也不是个例。有些打算装修的市民表示,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施工队和大大小小的家装公司,让人挑得眼花缭乱。好不容易选择了一家心仪的公司,又担心被“套路”
春季来临,家庭装修进入了旺季。很多卖场和家装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然而,记者了解到,在美好的宣传包装下,消费者可能会遇到一些隐藏的消费陷阱。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签订装修合同、挑选装修材料等方面都需要多留心。
装修“门外汉”吃了“哑巴亏”
“装修真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尤其在与商家打交道时需斗智斗勇。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坑’了。”市民张女士回忆起自己在装修过程中遇到的不愉快,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张女士告诉记者,买房后急于住进去,所以为了加快装修进度,她找到装修师傅后,就到建材市场购买各类装修材料。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装修的所有材料都打算在一家订购。由于材料较多,材料送到家时,只核对了数量,没有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一一检查。在装修进行到一半时,她发现玻璃胶已经过期。随后,张女士找到销售材料的商家要求更换新日期的玻璃胶,却被商家拒绝。交涉多次无果,张女士向监管部门投诉。虽然在监管部门的介入下,张女士的玻璃胶过期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担心商家会在销售板材上“设套”,张女士选择去别处购买所需板材。因为未在同一家购买板材,一间屋子所用板材出现了色差,看起来很不美观。
无独有偶。市民王先生经亲戚介绍找到一家家装公司。这家公司相关人士在测量完房屋面积、咨询装修预算后,帮助王先生列出了装修清单。由于之前没有装修的经历,一番交流之后,王先生听得云里雾里。王先生的预算是10万元,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用不了10万元”。听到这样的“承诺”,王先生心里一阵窃喜,果断签下了装修合同。然而,在装修的过程中,王先生发现有些地方的施工与效果图不完全一致,有些材料升级超出了当初的预算,还有一些增减项合同里没有涉及。“已经弄得乱七八糟了,如果重新换个公司,怕是麻烦事儿也不少。”王先生说,担心超出的预算太多,他不得不请了几天假,自己到建材市场购买部分材料。最终,碍于亲戚面子,加上超出的预算不那么离谱,王先生只能接受装修的结果,却也感叹自己“吃了哑巴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买房后觉得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装修了。像张女士、王先生的遭遇也不是个例。有些打算装修的市民表示,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施工队和大大小小的家装公司,让人挑得眼花缭乱。好不容易选择了一家心仪的公司,又担心被“套路”。
签订合同不可大意 家装质量是关键
针对市民的担忧,记者采访了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科相关人士。他表示,家装方面的“套路”在签订合同、选择材料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一些家装公司的人员手持某某公司的名片与消费者联系家装事宜,当装修协商谈妥签订协议后,该人以公司管印章的工作人员不在或其他原因为由,协议上没有盖公司的印章,而告诉消费者以后补盖。消费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细节就同意开工装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消费者在装修前不要轻信名片或者“熟人”介绍。一定要确认该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和装修资质证等合法手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可以做到家装前签订合同,但常常忽略对合同内容的详细了解。一旦出现纠纷才发现合同内容约定不清。所以,消费者要反复斟酌合同内容,除在合同中注明使用材料品牌、材质、规格、价格、交货和交工日期、违约责任,保修期等内容外,还应注意将经营者所作的一些额外承诺也要载明清楚。
合同签订后,家装材料的质量也很关键。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科相关人士表示,无论是消费者自己购买原材料还是家装公司提供,作为消费者一定不要选择太便宜或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的三无产品;选好材料运回家后,要检查验收原材料的品牌型号是否与当初订购的相符,避免安装后发现装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现今,互联网家装服务以价格低廉、信息透明、一站式服务等诸多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家庭装修的首选。然而,这种看上去既方便又贴心的服务,有时却因家装质量不过关让消费者费钱又堵心。 由于装修服务的专业性很强,许多消费者只能凭借直观感受来判断质量好坏。为了使装修质量有保障,建议消费者单独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做监理,帮助自己把好质量关。
相关人员提醒,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凡是购买的材料都要向商家索取发票。有些商家往往以发票用完为由拖延出具,消费者不要轻信。对于商家确实不能开具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在此处购买,或要求商家出具注明所销售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信息的销售单据,单据上还要注明何时换取正式发票,并加盖印章。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凭此证据可以维权。
全媒体记者: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