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地球的内部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为温度较高,呈现熔融状态。地壳岩石圈往下就是这一层。地震波遇到这一层会显著减慢速度。软流层也是板块重塑的地方,俯冲的大洋板块在这里融入岩浆,又通过大洋中脊喷发出来形成新的洋壳。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可能变质。图:侵入岩(图中夹在灰色岩层中黑色的岩层)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会导致地面上下震动。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导致地面水平震动。大部分人都知道岩浆的存在,它会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冲上来成为喷出岩,如果中途遇到阻碍则会停下来,凝固成为侵入岩。
上期在关于板块运动的文章中,有人在后面评论问地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我想,既然已经有人问出来了,那么还会有一部分人不清楚或者完全不知道。今天这篇文章就会系统展开介绍。
在展开介绍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目前的技术不能让我们深入地心,科学界对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析是通过对于地震波的探测得出结论。地震主要由于岩层断裂、错位导致,释放一定的能量,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会导致地面上下震动。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导致地面水平震动。
大部分人都知道岩浆的存在,它会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冲上来成为喷出岩,如果中途遇到阻碍则会停下来,凝固成为侵入岩。
图:侵入岩(图中夹在灰色岩层中黑色的岩层)
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为温度较高,呈现熔融状态。地壳岩石圈往下就是这一层。地震波遇到这一层会显著减慢速度。软流层也是板块重塑的地方,俯冲的大洋板块在这里融入岩浆,又通过大洋中脊喷发出来形成新的洋壳。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可能变质。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就是莫霍面,位于地下约33千米深处(平均值,实际上大陆地壳比大洋要厚得多,莫霍面也更深)
软流层以下就是地幔的岩石圈了,比地壳更加致密,以1000千米(距离地面)为界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岩石具有与陨石相似的组成成分,下地幔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密度更大,含铁的物质比重增加,也有一部分氧化物。
从地震波的传播来看,由上地幔到下地幔,波速逐渐加快。而在大约2885千米深的古登堡面,纵波明显减缓,横波消失。因此专家推断出古登堡面以下的外地核可能是熔融状态。
地核的平均密度很大,达到9.98—12.5g/cm^3,由一些比较重的金属物质构成。科学界经过一系列推断,认为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它们在超高压下能达到很大的密度,另外地球存在磁场,只有这些金属才可以产生磁场。
人们对于地心的好奇心一直没有削减。儒勒凡尔纳有代表作《地心游记》,讲了在地下的探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现实中火山管道是有的,容得下人们进去探索,但是可能很危险。关于地心文明,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火山爆发后遗留下来的岩浆管道里存在水,滋养着一些细菌,也有其他生命体。但是软流层以下,随着压力增大温度升高,对于生命的存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至于地核区域,那更不用说了。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对于地球圈层结构有什么疑惑,或者地理领域有其他不解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就给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