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妈妈后来到洛阳涧西医院(现在的科大一附院)学习妇产科,毕业后在村卫生室干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农村当时生孩子不像现在都到医院,都是该生的时候到医生(当时叫接生婆)家接着医生在自己家里生。生孩子不分时候,炎炎夏季也好,冰天雪地也罢,任管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只要有人叫,妈妈背上药箱就走,往往要翻山越岭步行很远的路程,有时遇到难生的,一去还会两三天,想想真不容易!不过后来走在村子里看到大大小小的一些人,妈妈说都是他接生的,还满有成就感,特别是一些难产的,后来还有几个认了妈妈做干娘,逢年过节的都会去瞧瞧妈妈。产妇生后家里人都会给接生婆打几个荷包蛋,烙个油馍表示感谢,妈妈为了能让我们吃,往往让人家把鸡蛋煮了自己带回家。尽管在饥馑年代,我兄妹没少吃油馍和鸡蛋!那时候还实行知识青年下乡,公社干部下乡,吃饭都是队里补贴粮食派到各家各户,也几乎都是派到我家里,所以当时父母认识很多公社干部和知识青年,在买布要

周末回家,给妈妈洗澡搓背,看到妈妈满头的银发,微驼的脊背,两臂松弛的拜拜袖,不禁有些难过。想当年妈妈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大美女,可岁月无情催人老啊!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1)

妈妈的前半生是坎坷的,好在现在可以安度晚年。
妈妈出生于1945年,原生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姥爷先有五个孩子,前姥姥去世,续弦姥姥带来两个孩子,又生四个,那个年代能够养活这十一个孩子实属不易,何况还是不一波的,纯属自生自灭型。

姥爷、姥姥早已去世,在我童年模糊的记忆中,姥爷、姥姥都是非常严肃、厉害的老人,好像没有见过他们的笑容,平日看我们就没有平视过,都是下巴微低,眼睛上翻似的瞪眼瞅人,所以我们小一辈的都非常怕他们,吃饭时谁去的晚可就没吃的了,没有人会给你留着。

妈妈的童年里没有爱。人多难养,我的姨们都是十几岁就早早被嫁出去,以减轻家里负担,从来也不讲究婆家啥条件。

穷则思变,姨妈们外出逃荒、打工,天南海北的分散在各个城市,现在一把年纪了,亲人们见个面都很难。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2)

妈妈也不例外,不到十七岁就嫁给了爸爸。爸爸的家庭也很特殊,我没有爷爷,只有老爷爷、老奶奶。听说,老爷的儿子还没有结婚就英年早逝,老爷为了给儿子续后,就收养了爸爸,老人对爸爸很溺爱,虽然家里穷,但总不舍得让他外出找活干、找饭吃!小时候,爸爸因为没有父母,常常受人欺负;妈妈年纪小,很单纯,嫁过去以后和老奶、老爷相处得非常好,生养我们姊妹四个,还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妈妈的家庭状况注定她不能上学,也造就了她独立、能干、好强的个性,结婚前在公社做话务员;爸爸当时也是公社干部,以后都被下放到村里。妈妈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之人,做得一手好茶饭,人又干净利索,所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那缺衣少食的集体经济时代,只要到了收麦季,大队晚上打麦子,要找几个茶饭头比较好的女人半夜烙油馍,擀面叶,这时候总是少不了妈妈的任务,并且都是在我家做。等干活的人完工,吃吃喝喝以后,免不了剩下一些。我们在睡梦中总是被妈妈叫醒,迷迷糊糊起来喝面叶,吃油馍,真是香啊!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3)

那时候还实行知识青年下乡,公社干部下乡,吃饭都是队里补贴粮食派到各家各户,也几乎都是派到我家里,所以当时父母认识很多公社干部和知识青年,在买布要布票的时代,他们给我们弄来很多纱厂印坏的布,论斤处理很便宜的。我家用来做被子、褥子,好看的也做成衣服穿,别的人家都眼红呢!

妈妈后来到洛阳涧西医院(现在的科大一附院)学习妇产科,毕业后在村卫生室干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农村当时生孩子不像现在都到医院,都是该生的时候到医生(当时叫接生婆)家接着医生在自己家里生。生孩子不分时候,炎炎夏季也好,冰天雪地也罢,任管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只要有人叫,妈妈背上药箱就走,往往要翻山越岭步行很远的路程,有时遇到难生的,一去还会两三天,想想真不容易!不过后来走在村子里看到大大小小的一些人,妈妈说都是他接生的,还满有成就感,特别是一些难产的,后来还有几个认了妈妈做干娘,逢年过节的都会去瞧瞧妈妈。产妇生后家里人都会给接生婆打几个荷包蛋,烙个油馍表示感谢,妈妈为了能让我们吃,往往让人家把鸡蛋煮了自己带回家。尽管在饥馑年代,我兄妹没少吃油馍和鸡蛋!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4)

妈妈还是很会居家过日子的人,那些年,队里分麦子的日子里,有的家里连着吃白面条,烙油馍,不长时间就把白面吃完了,以后长长的日月里,就只能吃粗粮;在我家,妈妈没有放开让我们过隐的吃过白面,一年到头,细水长流般,家人总能吃到红薯面、玉米面、白面三交叉的馒头、烙馍,日子到也顺风顺水,现在想想还挺怀念的。

妈妈在卫生室每月工资四元钱,这也是供养一家人的花销,小时候我们很难从妈妈手里要到一毛钱。即是到现在妈妈还是把手里的钱纂得紧紧的,好像怀里有钱,心里不慌似的,为此我们家人一直对妈妈颇有成见。妈妈的原生家庭和我们后来的生活状况,想想也释然。

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下放人员的复工政策,妈妈也恢复了乡政府的工作,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逐渐长大、工作、成家,结婚、生子、生活开始好转,妈妈兢兢业业工作到光荣退休。

小鸟养大了一个个都飞走了,家里只剩爸爸、妈妈两位老人,他们现在最期盼的就是儿孙们周末、过节能够回去吃他们做好吃的。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再夸他们几句,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5)

我们现在的大家庭聚在一起共有24口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半生苦难,一生辛劳,妈妈终于迎来晚年的幸福、和乐。

妈妈,小时候最想做的事就是快快长大;现在,女儿最想做的事就是希望陪着您慢慢变老!

父爱如山李雪岩的母亲(妈妈的家文李雪岩)(6)

作者简介

李雪岩,宜阳县中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爱工作,爱生活,爱家人。崇尚简单,希望传播爱与善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