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游竹里馆的唐诗(京城指洛阳的唐诗)

游竹里馆的唐诗(京城指洛阳的唐诗)最后,长安并不在泾河边上,中间还隔着渭河,而渭河更加不可能是“浊河”。因为上一句中的“清渭”,不可能在下一句里变成了“浊河”。杜甫的诗句“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只是在夸张,不代表真的不能分辨。其次,“清渭浊泾”虽然是一个成语,但诗句并没有此成语的寓意,并且唐诗中“清渭”后面也可以没有“浊泾”。比如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中的“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归雁二首》中的“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留花门》中的“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泛江》中的“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中的“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王湾《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中的“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李商隐《幽人》中的“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栖白《赠识古法师》中的“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李昂《纪事》的“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3. “送郑州”就是送某人

唐朝实行两京制,长安和洛阳都是京城。但由于长安作为实际都城的时间更长,所以唐诗中的“京城”多指长安,只有少数几首指的是洛阳。其中就包括杨炯的《送郑州周司空》:“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游竹里馆的唐诗(京城指洛阳的唐诗)(1)

诗中“京城”指洛阳的理由如下:

1. 浊河自古特指黄河,而长安并不在黄河附近,能“枕”黄河的京城只能是黄河边的洛阳。

2. “枕”作动词使用时,一般会跟“山”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山就像枕头一样。比如“河山北枕秦关险”“北枕居庸”。长安和泾河之间是平原,中间没有山,用“枕”并不合适。而洛阳与黄河之间是低矮的邙山,黄河边就是孟津关,用“京城枕浊河”来形容非常贴切。

3. “送郑州”就是送某人去郑州的意思,唐诗中多见这一用法。比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就是李使君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时王维写的赠诗。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诗中写明在南昌送别李少府,而韦城在今天的河南滑县。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送郑州周司空》是作者杨炯在关中送赴郑州的友人周司空时所作。郑州在洛阳东,路程基本就是从长安到洛阳。而洛阳作为东都,周司空很有可能在洛阳稍作停留。所以上一句写关中,下一句写洛阳,合情合理。如果“浊河”是泾河,“京城”是长安,诗句的意思就是“关中在渭河边,长安在泾河边”。描写送别场景应该写具体的景物,平白无奇的地理常识介绍毫无意义。

5. “浊河”一定不会指泾河。

首先,“浊河”特指黄河。比如“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出自唐代高适的《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作为同时期的文人,杨炯绝对不会特立独行,用“浊河”来指代泾河。

其次,“清渭浊泾”虽然是一个成语,但诗句并没有此成语的寓意,并且唐诗中“清渭”后面也可以没有“浊泾”。比如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中的“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归雁二首》中的“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留花门》中的“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泛江》中的“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中的“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王湾《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中的“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李商隐《幽人》中的“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栖白《赠识古法师》中的“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李昂《纪事》的“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

最后,长安并不在泾河边上,中间还隔着渭河,而渭河更加不可能是“浊河”。因为上一句中的“清渭”,不可能在下一句里变成了“浊河”。杜甫的诗句“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只是在夸张,不代表真的不能分辨。

6.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一句并不是互文,上下句意思是各自独立,类似与诗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

综上所述,诗中“京城”指的是洛阳,并不是长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