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对程派的看法(伍蠡甫先生的学术思想及艺术风格的背景)
艺术家对程派的看法(伍蠡甫先生的学术思想及艺术风格的背景)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艺术导读》 公众号ID:daodu777 ,也可添加小编微信(xiaopeng332011603)投稿交流、咨询文中所展示作品。这表明甲午之战后,构成社会思想统治核心的儒学思想遭到了否定,价值逆反心理成为社会上一种相当普遍的心态。金观涛还指出:此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变迁是如此迅速,以至于差不多每过五年就出现一代新人和新思想。这种社会心态为封建王朝的解体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美术革命也是在这种对传统文化价值充满逆反的社会心态下发生的,客观而言,这为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思想启蒙。士大夫及知识分子由以汉文化为中心的盲目自大的心态转向了对传统文化自卑而对西方文明崇拜的心态,这一转变发生在1895年。是年,甲午海战中国以战败告终,宣告洋务运动失戟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金观涛先生对1895年后发生的社会转折归结为经世致用的儒学在面临外敌入侵时的失败,他以历史的视野比较
中国文化艺术在历史的自然演进中,成为独立体系,并具有与社会形态相一致的强烈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虽说外来思想文化多次进入中原,但在彼此的交融中,没有形成新的形态。即便是明清时期,西方的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他们除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之外,也带来了西方文明。可是,这仍然没能真正地动摇过中国传统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因为士大夫们有“天朝”与"中央"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中华文明永恒地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即认为其他文明都附属于中华文明。中国书画艺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艺术特点,历来士大夫们把持着艺术评判与艺术史写作的话语权,他们有意识地排斥不符合他们审美品味的审美形态。
汤胜天作品
这一方面能看出中国书画艺术的封闭性与排他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有别于传统的西洋画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凡与中国艺术相背离,便是不入流的艺术,凸显了中国士大夫的盲目自满的心态。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遭到外敌强势入侵,举国上下都在为国家命运而忧虑之时,中国人才开始了向西方寻求解救民族危亡的良方。政府开始公派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开明之士开始借西方文化以完成中国文化的自省。中国士大夫们心目中关于“天下”的概念在地理空间上也随之扩大,即不再是“东至东海,西北至大漠,南至交趾”,而是“万国”或世界的概念。世界的扩大与中国的缩小,使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和接受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也就是多元文明区域的存在,过去那些被想象成荒蛮异邦、蕞尔夷狄万国,不再是天朝大国理藩院属下职贡天朝的四裔,也不再是上国不屑的小小弹丸之弃岛,而是与“中国”同样的国度,因为他们的文明、语言、物产逐渐被认知,这种认知改变了中国知识界的无端傲慢。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和知识体系在走向瓦解,特别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以及其他先进器物之时,国人的心态逐渐由对器物的膜拜最终走向了对西方知识体系的膜拜。
汤胜天作品
士大夫及知识分子由以汉文化为中心的盲目自大的心态转向了对传统文化自卑而对西方文明崇拜的心态,这一转变发生在1895年。是年,甲午海战中国以战败告终,宣告洋务运动失戟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金观涛先生对1895年后发生的社会转折归结为经世致用的儒学在面临外敌入侵时的失败,他以历史的视野比较了两次大思想融合期的不同特点:
汤胜天作品
洋务运动失败的真正含义,则是证明笼罩整个19世纪的中国近代传统中用经世致用来强化儒学事功能力的破产。它清楚地表明,既然儒学经过强化事功的变构不能对抗西方冲击,使中国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那么,与儒家伦理相应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世界中也不是一种好的制度。如果一定要保持它,中国就会亡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这表明甲午之战后,构成社会思想统治核心的儒学思想遭到了否定,价值逆反心理成为社会上一种相当普遍的心态。金观涛还指出:此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变迁是如此迅速,以至于差不多每过五年就出现一代新人和新思想。这种社会心态为封建王朝的解体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美术革命也是在这种对传统文化价值充满逆反的社会心态下发生的,客观而言,这为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思想启蒙。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艺术导读》 公众号ID:daodu777 ,也可添加小编微信(xiaopeng332011603)投稿交流、咨询文中所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