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访谈完整吃口饭(徐皓峰的入世江湖)
徐皓峰访谈完整吃口饭(徐皓峰的入世江湖)一开始,徐浩峰在电影圈成名主要依托两部作品—陈凯歌所拍的《道士下山》,他的身份是原著作者;王家卫拍了《一代宗师》,他则是作为编剧和武术顾问。这两位导演的名声极大,且各自自有风格。至于拍出的电影如何,则各有褒贬。《道士下山》里的“猿基术”算是一个意外惊喜;而《一代宗师》则是在金像奖出尽风头,横扫各项大奖。作为作家,他有代表作《逝去的武林》、《国术馆》、《大日坛城》等。他同时还是评论家,影评集《刀与星辰》颇受好评。但自打当了导演之后他就不再写影评了,说不能一边拍电影一边写影评。一个讲规矩的人。么错,下周就是周星驰的特辑。虽然身为粉丝,但依旧会保持公允的态度,我们就跟龙叔一起随着这两期的节目解读一下星爷吧。关于徐浩峰,主要有两种身份,可以从名字上区分:徐皓峰是文人,而徐浩峰是导演。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本周四的节目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美人鱼》!!
嘛,拖到现在是因为《美人鱼》延期,所以按照暑期档来安排滴!!!
大误大误,其实是因为龙叔也是史蒂芬周的粉丝,所以要单拿出来讲,也便于跟下周的节目连接起来。
么错,下周就是周星驰的特辑。
虽然身为粉丝,但依旧会保持公允的态度,我们就跟龙叔一起随着这两期的节目解读一下星爷吧。
关于徐浩峰,主要有两种身份,可以从名字上区分:徐皓峰是文人,而徐浩峰是导演。
作为作家,他有代表作《逝去的武林》、《国术馆》、《大日坛城》等。他同时还是评论家,影评集《刀与星辰》颇受好评。但自打当了导演之后他就不再写影评了,说不能一边拍电影一边写影评。一个讲规矩的人。
一开始,徐浩峰在电影圈成名主要依托两部作品—陈凯歌所拍的《道士下山》,他的身份是原著作者;王家卫拍了《一代宗师》,他则是作为编剧和武术顾问。这两位导演的名声极大,且各自自有风格。至于拍出的电影如何,则各有褒贬。《道士下山》里的“猿基术”算是一个意外惊喜;而《一代宗师》则是在金像奖出尽风头,横扫各项大奖。
有人说,《一代宗师》算是两位大师的天作之合,徐皓峰的作品,除了他自己也只能让王家卫去拍;而徐浩峰作为导演,可能又是另一个王家卫。这两位的确有很多想通之处,比如很好的学识以及很高的审美品味。但如果细究起来,其实两人的作品的气质还是很不相同的。
徐浩峰的作品强调要有精神,有韧劲。正如他曾说过的那样:在中国,过去的人都以精神饱满为荣,“人与人相对,亮着精神气,所以人间爽利”。而在王家卫过去的电影里,常有的则是那种情思靡靡,形单影只又无所归依的气质。所以说,看似完美的合作,大概用心磨合了很久。
有人曾评价,说他们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一个是皮相,一个是筋骨。《一代宗师》的光影音乐气氛都是王家卫的,讲的故事道理是徐皓峰的。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民国绮靡精致的氛围,也在于发人深省的道理。但看完电影之后,在有所触动的同时却又有不能言说的杂糅感。好比你遇见一个神色寂寞游弋人间的落拓子,他张嘴说话,你以为他要讲自己受了多少爱情的伤,可事实上却一本正经地要教你许多做人的道理。道理多,感悟深,都舍不得扔掉。闷久了的人,的确是这样的。
再说徐浩峰自己导演的三部电影,均改编自自己的武侠短篇集《刀背藏身》 同样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虽说故事背景设定都不尽相同,但格调气氛却是一以贯之—硬瘦。这三部作品分别是《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以及《师父》。这里的顺序是按拍摄的时间来的。事实上,《箭士柳白猿》是在《师父》之后上映的,这还要多亏了《师父》的好口碑。
《倭寇的踪迹》得以开拍,是徐浩峰用《国术馆》的版权费换来的。《倭》这部片子,牛刀小试,风格初见端倪。总体来说,像是一部独立电影,而走的大概是喜剧武侠风。色调很好,如雨后天青。同时还有很多细节值得默默玩味,如对现实的隐喻讽刺,如打输了才可以开宗立派,那一句“我们不是坏人,只是起了邪念”;除了有些笑点略有些不明所以,总体上来讲对第一部电影来说,已经着实算不错了。
而《箭士柳白猿》,三部曲中承上启下,比《倭》要来得成熟,比《师》要更独特—风格独特。画面是黄昏古刹,老树寒鸦,配乐是钟声鼓点,音韵铿锵。氛围实在是好,衬得了高手的孤寂苍凉。影片前半段有些乱,一时有些东西不能明白,也可能是为后来做铺垫,看到后面就好了很多。这部片子讲了很多,比如说—“心结”。匡一民的心结是要施展才华抱负,所以拼了命要保护一个下野军阀杨乃兴,因为他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寄托和希望。在影片后半段柳白猿向水中射箭,心中默许顿悟,不再苦苦寻找姐姐的下落。“姐姐或许本就不存在”这也是心结的解开。甚至最后那场弓与枪的对决,都是两个畸零人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道义上的交待,对自己空有一身武艺的交代—有时候人要给自己一个借口过得去。
电影《师父》算是最为人所知的一部了。磨了些许棱角,整体上更圆融了一些,不再显得那么曲高和寡,因而观众的接受度也更大。故事的背景是民国时期的江湖。说是江湖,不如说是武行来得贴切。在这部电影中,武行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发展完整纯熟,讲阶层体系。本质上和官场、军界并没有太多区别。在武行门外,只看得它庄重森严、高深莫测;进了武行里,得依它的繁文缛节、亦步亦趋。该讲的场面话要讲,该笑的时候也得笑,并不能因为读的书多,或是武功更强,这俗世就宽容你半分。所以话里蓄力,做事节制。高手,冷峻自持。看人与人之间不咸不淡地说几句话,表面上只是水波漾漾,内里却是波涛暗涌。
徐浩峰的电影在豆瓣和知乎里讨论度很高,可惜现实中的票房并不可观。电影的总体评价不错,但也存在着许多质疑。典型的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压根不愿意看,不过有一种评价倒是共识 ——“认真地做了一个东西”。这似乎算不上褒奖,但至少是一个肯定,尤其是在当今浮夸速食的影坛里,不夸张地说,影片都被衬托出了风骨。
与之类似的“认真做出的电影”还有口碑突出但票房不高的《绣春刀》,以及央视出品的系列电影《侠僧探案传奇》等。在这类影片中,武林是一个虚焦的背景,人性倒是最终的命题。这与80、90年代的武侠不同的—当年使人陶醉的是一种气氛:肆意张扬,风流不羁;而社会系统更倾向于虚置,人与人之间的侠义背叛,爱恨情仇,才是情节的主要推动力。
但如今,叫好的武侠更具有现实的带入感。矛盾冲突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影片中的矛盾也是你我的矛盾:有稳定,就有阶层的腐朽,有热血冲劲,就有阻挠压迫。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破旧却坚硬的社会系统里,但如果想在这里混出一方天地,那就要讲道义,讲情理,讲面子,讲合作。做一个“孤胆英雄”,一时风光,却不能长久。
在最后,如果真要给徐浩峰一个简短扼要的评价,只能形容他是一个“学武的文人”。也正是因此,文人的清高、武人的刚硬,他都占了。所以他的电影,几乎比任何拍武侠电影的人都更强调责任与抱负,更讲究情理与道义。人们更为欣赏怎样的江湖呢?理想中的江湖应该肆意,应该江湖事江湖了,应该快意恩仇。可他偏不,他的江湖有强烈的入世的精神。
要赢得生前身后名,要开创门派,要振兴武行,这讲的是抱负;倭刀的流传,柳白猿作为裁决公正者的流传,以及咏春在北方的流传,这讲的是传承。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讲述着这些,也许是因为他自己潜意识中也提醒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流传下去。正如他所说的,人不能等,但作品可以等。用电影里的话,就是“凭一口气,点一盏灯”。他所拍的几部电影,尽管没有好票房,但有好口碑,有人愿意去研究去讨论,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知音了。 在儒家的文化里,入世强调的其实不是名利,强调的是责任。
听闻徐浩峰现在要执导《天涯明月刀》了,古龙的作品。傅红雪是比楚留香、陆小凤来得苦闷些。古龙作品里高手交战,一招胜负。而徐浩峰与古龙的交手,也许能打开来一片武侠的新天地。
想和龙叔直接互动,请按住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添加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或手动搜索微信号lbdhdy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
想让你的影评&影视相关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请将作品 姓名 联系方式(QQ&电话)发送至3197165716@qq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