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防守紧的应该怎么中投(饭圈打投为何畸形至此)
遇到防守紧的应该怎么中投(饭圈打投为何畸形至此)一开始,奶企是将投票的二维码印在瓶身上,有很多粉丝就跑到超市把二维码割走但不购买饮品,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奶企也无法达到圈钱的目的。于是奶企就将二维码印在瓶盖上,粉丝想要投票,就必须购买饮品才能打开瓶盖。譬如优爱腾的偶像选秀,最主要的冠名商是奶企,企业便想法设法将打投与饮品的销量挂钩。这就出现了新的打投途径:只要你购买了奶企指定的产品,你就额外拥有了打投的票数;购买得越多,票数越高;票数越高,偶像出道的几率越大。到后来,打投就演变为饮品销量的对决,谁买得多,谁就是胜利者。倒牛奶的发生,追根溯源,是选秀节目的打投模式出现问题。打投,其实就是投票的进阶,它更强调集体性、组织性和规模性,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投票行为。有选秀,必然就有打投。只是前互联网时代的偶像选秀,比如《超级女声》,其打投形式只有总决赛才有,当时是通过短信投票。那时候的选秀,看的还是选手的实力,粉丝打投只能决定冠亚季军的归属
(ICphoto/图)
5月4日深夜,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被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点名,后者责令节目制作及播出平台爱奇艺暂停本季节目后续录制。随之而来的是爱奇艺官方表态“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在决赛关头,《青春有你3》被勒令停止录制,既与节目的热门选手余景天的双重国籍传闻有关,也与几天前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倒奶视频有关。在这则短视频里,几位受雇的中年人围坐在沟渠边,一边说笑,一边撕开手里的牛奶包装,奶盖留下,瓶身扔在旁边,牛奶倒进沟里。而这群人身后,还有一排排整箱的牛奶饮料。“牛奶成河”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这是极大的食品浪费,尤其是联想到中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孩子喝不起牛奶,更让人觉得这一场景是不可接受的。
为何会出现倒牛奶这样的场景?该如何彻底铲除这一畸形行为的存在土壤?
当牛奶成为“奶票”
倒牛奶的发生,追根溯源,是选秀节目的打投模式出现问题。
打投,其实就是投票的进阶,它更强调集体性、组织性和规模性,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投票行为。有选秀,必然就有打投。只是前互联网时代的偶像选秀,比如《超级女声》,其打投形式只有总决赛才有,当时是通过短信投票。那时候的选秀,看的还是选手的实力,粉丝打投只能决定冠亚季军的归属。
自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以来,其借鉴了韩综《PRODUCE101》的选秀模式,决定偶像去留的,不是台下的导师,而是屏幕外的所有“producer”(制作人),也即粉丝。粉丝打投的方式,不是古早的短信,也不仅仅是APP内的站内投票,它也为资本所捕捉和利用,打投成为资本创造利润的一环。
譬如优爱腾的偶像选秀,最主要的冠名商是奶企,企业便想法设法将打投与饮品的销量挂钩。这就出现了新的打投途径:只要你购买了奶企指定的产品,你就额外拥有了打投的票数;购买得越多,票数越高;票数越高,偶像出道的几率越大。到后来,打投就演变为饮品销量的对决,谁买得多,谁就是胜利者。
一开始,奶企是将投票的二维码印在瓶身上,有很多粉丝就跑到超市把二维码割走但不购买饮品,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奶企也无法达到圈钱的目的。于是奶企就将二维码印在瓶盖上,粉丝想要投票,就必须购买饮品才能打开瓶盖。
这时,饮品的功能就被异化了。在粉丝眼里,饮品不是饮料不是食品,它就只是“奶票”。饮品不是用来喝的,只是拿来当票数的。当粉丝拿到奶票,大量开盖的饮品根本无法饮用完毕,只能被倾倒,粉丝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这就出现了视频中的这一幕。
不论视频网或是奶企,并非无法预料视频中场景的发生。事实上,《青春有你2》时已出现类似事件,只不过当时没有在舆论中发酵。冠名费不菲,奶企也不舍得切割打投模式对饮品销量的巨大带动。
数据可以很直观说明一切。《青春有你3》中拥有投票权限的饮品共有两种:一种单价54元/箱,拥有10次助力机会;另一种单价69元/箱,拥有20次助力机会。以第三次排名时排第一的余景天的助力值换算,其13559007的“助粒值”需要花费大约7300万购买饮品;虽然站内投票的“助粒值”占据一半,那么粉丝也需要花费3650万购买饮品。由此可见,一次选秀节目对于奶企饮品销售额的拉动,是以亿元为单位的。
(ICphoto/图)
当一切由“钱”说了算
《青春有你3》暂定播出了,视频网站与奶企纷纷道歉,这是否意味着饭圈畸形打投行为会从此告一段落?
情况可能并不乐观。因为畸形打投背后,是选秀模式畸形化了,如果选秀模式没有“刮骨疗毒”,那么畸形打投会换个面貌卷土重来。
偶像选秀“101模式”,从本质上说,是无限抬高了粉丝在偶像制造中的功能与地位。粉丝不再只是旁观者和消费者,粉丝更是偶像制造的参与者、主导者和创造者,偶像是否能够出道,决定权完全在粉丝手上。无论是《创造营》还是《青春有你》,导师评级主要是在初舞台阶段,之后偶像的排名全部依赖于粉丝投票。换句话说,偶像哪怕是菜鸟,哪怕唱跳不行,哪怕文化程度不高,哪怕私下里各种绯闻不断,但只要他受粉丝欢迎,能够讨粉丝欢心,他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出道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近两三年来,偶像塌房的事件频频发生,因为德不配位、无才无德的偶像实在太多了。他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仅凭粉丝的爱,就成了娱乐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聚光灯下,轻易就暴露出真面目。
如今的选秀模式,实力虽然依然重要,但粉丝是否有钱,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力量。选秀与其说是实力的比拼,毋宁说是粉丝的比拼,是金钱的比拼。甚至可以说,只要愿意砸下足够多的钱,任何人都可以出道。所以选秀节目前所未有地注重粉丝的力量,节目将粉丝称之为“制作人”“创始人”,因为的确是他们的钱,在“制造”偶像、“创造”偶像。
这样一来,选秀模式的本质,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决定论。在此之前,“奶票”是金钱的换算物品,哪怕经此风波后,“奶票”被取缔了,也会有新的金钱换算物出现。因此,要让打投走向正规,前提是选秀模式是健康的、合理的。
这一次倒牛奶打投风波,需要检讨的不仅仅是粉丝——某种角度看,粉丝也是受害者,他们落入资本选秀的陷阱;需要检讨的也不仅仅是奶企为代表的赞助商,它们利字当头,“煽风点火”;更应该检讨的是视频网站平台,毕竟它们才是选秀模式的创造者和运营者,它们利用饭圈的特点和弱点,不断挑逗或迎合粉丝的情绪,鼓动“金钱追星”“金钱造星”的非理性观念,渗透并污染了饭圈的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源源不断生长出什么样的果来,平台就可以一茬又一茬地收割流量与金钱。
这一次《青春有你3》被叫停,看似意外之外,其实正当其时。借助这一契机,平台与资本需要认真检讨、深刻反思,放弃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选秀模式,切实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任何一档节目、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无法传递出正向价值观,无法引领年轻人积极向上,或者打着正能量的幌子底子全是生意,那么它们注定走不长远。
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