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所以乾隆对火器的功用,肯定是一清二楚的,可是为什么,他却对英国使者马嘎尔尼送给他的火炮,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呢,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看了我们前面的故事,你肯定应该明白,乾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乾隆的对手中,除了清军以外,基本全部都火器化了,早就没有人还在使用弓箭了。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两门从没有使用过的,崭新的英国陆军野战炮,这是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当年访问大清时,送给乾隆的礼物。这件事后来被当作了大清统治者,落后愚昧的极佳证据,让很多当代的人痛心疾首,恨其不争。可是乾隆真的不知道火炮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吗?他真的也不在乎军队的装备吗?

原创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0-12-28

晚清沧海事下卷 11(中、下篇)

作者 | 罗马主义

1860年,在第2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不久,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抢掠并火烧了圆明园。

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两门从没有使用过的,崭新的英国陆军野战炮,这是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当年访问大清时,送给乾隆的礼物。

这件事后来被当作了大清统治者,落后愚昧的极佳证据,让很多当代的人痛心疾首,恨其不争。

可是乾隆真的不知道火炮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吗?他真的也不在乎军队的装备吗?

看了我们前面的故事,你肯定应该明白,乾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乾隆的对手中,除了清军以外,基本全部都火器化了,早就没有人还在使用弓箭了。

所以乾隆对火器的功用,肯定是一清二楚的,可是为什么,他却对英国使者马嘎尔尼送给他的火炮,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呢,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

……

当小和卓霍集占,看着兆惠一再的突破了他的想象,做出了他意料不到的举动之后,他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他和清军的战术能力相比,相距可不止十万八千里。

小和卓霍集占是一个相当的聪明人,就在这么短短的半天里,他就已经悟出了,仗不能这么打,要想击败清军,必须就要把战争变成最简单的比赛,直接硬碰硬,没有任何的花招可耍,没有任何战术可言,纯粹是拼蛮力,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全歼对手。

而且他也想到了,如何来实现这一点的方法,那就是打一场火力战。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他决定要靠火力来彻底压垮对方。

他命令火枪兵靠近敌军营地,先不要硬攻敌人的阵地,只是连续不断的射击敌人的营地,骑兵则在火枪兵阵线的背后,如果敌人出动骑兵发动反击的话,他们可以前出拦住对方,保护火枪兵。

随后不久,他又从城里运来了大量骆驼炮,一种口径在30~40毫米之间的前膛炮,而大和卓波罗尼都,还为他带来了几门刚缴获来的清军威远大将军炮,一种口径73毫米左右的火炮,猛轰敌人的阵地。

于是,他开始昼夜不停的向清军开火,密集的弹雨,不间断的射向清军的营地,而他的第一个战果,就是把兆惠又从马上打了下来。

一颗子弹从兆惠的面颊旁擦过,打得他鲜血淋漓,不过并无大碍。

很快清军就发现,他们无法站着行走了,因为那样肯定会挨子弹的,必须猫着腰前行,而在有些地方,猫着腰行走都不行,只有匍匐向前,才能保得住小命。

清军的阵地是在离河不远的一处林地里,幸好还有很多树木帮着挡挡子弹,不然的话,清军一天到晚,就只能都躺在地上了。

小和卓霍集占,连续组织了四天不间断的炮轰弹射,火力密集到了什么程度?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随便砍倒一棵树,里面都可以挖出成千上万颗弹丸。

可是效果如何呢?小和卓霍集占自己也不知道,在他之前没人这么打过仗,最多就是对射几轮就进入肉搏了,没有人像他这样的连续的轰了对方几天。

到了第四天晚上,小和卓的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也几乎看不到,清军的阵地上还有人在动,也看不见清军有任何反击,于是他决定,第5天的清晨发动总攻。

当清晨来临的时候,小和卓霍集占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狂轰滥射了清军两个多小时以后,他才决定发动总攻。

当他的士兵,呐喊着冲向了清军的阵地时,100米,80米,50米,越冲越近,可是清军还是没有反应,小和卓不由得暗喜,看来火力战还是起作用了。

但是当他的士兵,冲到距离清军只有三十来米,被第一道壕沟挡住,被迫放慢了脚步,准备翻越壕沟时,清军突然从隐蔽的工事里冒了出来。

小和卓霍集占突然发现,清军的人数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打了这四天,全都白打了。

清军从工事背后推出了火炮,在这么近的距离上,一炮轰过去,无处可藏,霰弹立刻就把最前面的穆斯林军,打倒了一大片,趁着他们慌乱的间隙,清军又用火绳枪,痛击他们一轮。

但是和穆斯林军不同的是,清军不会再使用火绳枪,而是改用弓箭,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由于射速的差距,一把弓的效能和七八支火绳枪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近战中,虽然穆斯林有人数优势,但是在火力上,清军反而占了上风。

很快穆斯林军的冲锋就被遏制,在丢下了一大堆尸体以后,开始后撤,而兆惠则趁机发动了反冲锋,在追击了对方几百米以后,才退回营地。

这天清军大胜,歼敌上千人,打的小和卓霍集占,完全没了脾气,那么小和卓连续4天的火力战,到底取得了什么战果呢?不好意思,清军只是伤亡了几十个人。

但是这场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却加深了清军长期以来的一个错误认知,就是火器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在战场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们再来看看,乾隆之所以不把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带来的火炮当成一回事,就是因为清军一再的打败那些以火器为主的军队,无论是之前的明军,后来的蒙古准噶尔部,还是现在的大小和卓的穆斯林军,没人不是清军的手下败将,也没有人展现出,火器究竟在哪一点,比清军现在的武器更好。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1)

西方画家所绘制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漫画

所以清代的人并不是愚蠢,他们只是运气不好,错误的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而已。

因为恰好到乾隆这个时候,火器的发展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非常缓慢的,有两个原因,水力和蒸汽动力带动的自动加工机械,还没有被普及或者诞生,机械加工的精度,误差非常大。

所以当时手工制造的枪管,和同样手工制造的枪弹之间,是配合不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枪弹造的小于枪管,因此,每支枪都是漏气的,威力自然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为了解决漏气问题,就必须在弹丸和枪管之间,塞入纸或者稻草之类东西,这样又容易导致枪管每次射完以后,会有一些没有燃烧干净的引火物,当下次倒入火药的时候,会直接引燃火药,经常引发事故。

其次是,这个时候化学还没有诞生,法国的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在巴黎,也才刚刚搞清楚氧气和燃素之间的区别。

所以,这个时候的火药配方,都是自己凭经验,瞎蒙的,在里面打上一个鸡蛋,加点料酒或者撒点儿藏红花,是大家都在干的蠢事,这样的火药威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而且当时的火炮,只有实心弹和榴霰弹两种,实心弹拿来轰城墙还有点作用,可是如果拿来打运动中的部队,基本就要靠撞大运了,至于榴霰弹,射程太近,面对快速冲过来的敌军,只有发射一次的机会。

所以乾隆和清军的将领们,不重视火器,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是世事就这么悲催,当清朝打完了所有的重要战役,进入了和平时期的时候,工业革命爆发了,瓦特在乾隆末年发明了蒸汽机,拉瓦锡也在差不多的时候,搞清楚了化学的基本原理。

于是枪炮的质量,立刻又有了质的飞跃,可是清朝人却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印象,等到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彻底明白过来以后,已经被甩开100年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还没有完全追上这段差距。

……

兆惠虽然打退了小和卓的全面进攻,可是他现在又面临了新的危机,他在营地里,挖出的水井不够所有的人喝,而要去河边去取水,要穿过穆斯林军的火力封锁线,实在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

不仅仅水的事情让他头痛,粮食的事情也让他头痛,他只有一个来月的军粮,而看现在这个架势,他被敌人围困,肯定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至于突围,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没有三头六臂,三千人对两万多,任何的轻举妄动,都是自取灭亡。

唯一的对策就是固守待援,他现在已经派人送消息到离他最近的阿克苏,不过等消息再传到北京,即使是600里加急,至少也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因为阿克苏到北京有将近3600公里的距离,比广州到哈尔滨还远,然后北京再发命令给巴里坤,派援军又需要一个月,援军赶到还需要一个多月,这多出来的三个月吃什么?让兆惠几乎都愁白了头……

损兵折将,未能攻下兆惠的营地,让小和卓霍集占很气馁,只好改弦易张,选择长期围困。

不过当他从俘虏口中,听说了兆惠曾经孤军被围,最后竟然反败为胜的故事以后,开始有点惴惴不安,生怕被这个家伙再次翻盘。

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有没有尽快消灭对方的办法,这天,他又来到了河边,隔着河观察远处清军的营垒,看着滔滔的河水,他忽然灵机一动……

兆惠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应对眼前的窘境,于是就把额敏和卓和霍集斯请来一起商量,让两个当地人出出主意,看看有没有什么对策。

他刚把情况一说完,霍集斯立刻哈哈大笑,说:“我能给你提供一个月的粮食,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有两个月的粮食。”

这话把兆惠说得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额敏和卓却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霍集斯在说什么。

看见兆惠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于是额敏和卓就给他解释说:“南疆和内地不同,贵族向农民收税,是没有一个固定额度的,收多收少,全看心情。”

“所以农民每年都会把一部分必需的口粮,预先埋了起来,防止被贵族收走,时间久了,双方都心知肚明,一般贵族如果觉得收少了,就会去挖一两处,如果觉得差不多,也就算了。”

“而农民埋东西,最喜欢埋在林子里头,这样挖坑的时候,不容易被别人发现,而我们所在的这个林子里,肯定有不少农民埋藏的粮食,能挖出多少,就要看运气了。”

兆惠听罢,喜出望外,立刻发动全军,在额敏和卓和霍集斯的指点下,在林子里东挖西刨,居然找到了上百处粮食,少则一两担,多则七八担甚至十几担,看来应付一两个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就在兆惠满心欢喜的时候,忽然有侦察兵来报,穆斯林军正在河的上游筑坝,兆惠一听,脸立刻变得煞白……

再说兆惠率军南下以后,乾隆看到传回来的奏章,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很满意,觉得兆惠终于完全按照他的意图在行动,没有婆婆妈妈的和他讨价还价了。

可是再看一遍,他又忽然有点担心,兆惠南下才4000多人,这也太少了一点吧,是不是自己催的太急了一点?

乾隆不由得深思起来,越想越不安,他开始担心,自己之前会不会过分乐观了?是不是已经捅了一个大娄子了呢?万一兆惠真有一个三长两短,大小和卓完全有可能在南疆翻盘!

乾隆忽然感到后背有点发凉,冷汗直冒,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他马上提笔写信,给兆惠之前在伊犁的副手富德,让他立刻率兵南下,前往乌鲁木齐,相机待命。

信送出去了两天以后,乾隆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于是他又给富德写了一封信,让他可以自行判断局势,决定是否南下。

……

小和卓霍集占的水坝完工了,现在水位已经蓄得相当高了,小和卓霍集占站在坝顶上,最后欣赏了一下清军的营地,然后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相信这一次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这可是大自然的力量,是无可抗衡的。

他走下了水坝,从手下接过了火把,亲自点燃了导火索,心中暗想:“中原人,你们在南疆的冒险结束了,最后的胜利者,只能是我!”

一声轰响之后,水坝被炸出了一个缺口,滚滚的洪水扑向了清军的营地,这一次,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富德这个人,虽然出生自正黄旗,但是论背景,鬼才知道的什么人,自然就不值一提。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做事,大家就指着富德说:“那个谁谁谁,你去把这个事做下,再去把那个事做下……”富德嘴笨,又不会装,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做事,一天到晚东奔西跑,无意间,也天天出现在了四处忙于应酬的大领导面前,混了个脸熟。

按照当时的惯例,要参加讨伐四方的战斗,所以富德照例也参加了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而且表现得相当好,立了很多功。

不过由于富德出身卑微,所以很容易被人忘记。但是话又说回来,由于大领导平常使唤富德惯了,所以送报功文书这类的琐事,自然还是要富德去跑腿。

结果富德站在大领导面前的时候,领导突然想起来了,报功文书上忘了写富德的名字,于是又临时把他加了上去,这样富德就变成了二等侍卫,正厅级干部了。

不久,领导又在其他的报功文书上,发现又忘了写他的名字,于是再次给他加上,接着他就变成了副都统,跨入了部级干部的行列。

由此看来,一个人嘴皮子不灵,又不会偷奸耍滑,经常被别人使唤,也未必是什么坏事,老天爷总是公平的,有付出才能有得到。

乾隆20年,收复新疆的战役爆发,富德一来表现的不错,二来也遇的好时光,前面的领导干部纷纷落马,这对公务员来说,那简直就是八辈子烧高香的大喜事,所以很快,富德就变成了新疆战场的第二把手。

现在富德奉乾隆之命,急忙从新疆伊犁北面的哈萨克草原,赶回了乌鲁木齐,不过由于乾隆催的很急,他也没有带多少兵,只有2000多人。

再说兆惠这边,听到侦察兵来报,说小和卓霍集占,在河的上游筑起水坝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是要玩水淹7军啊!于是他急忙召集了所有的军事将领开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哪怕再危险,也必须立刻突围,能冲出去几个算几个,不然全都要变成了落汤鸡,最后被对方一锅端。

接着大家决定,立刻回去准备,连夜就进行突围。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额敏和卓跑来找兆惠,对他说不用害怕敌人的洪水,更用不着冒险突围,我有一计,可以化解敌人的水淹威胁。

他这话一出,让所有的人都惊讶不已,滔滔的洪水怎么防?不会是吹牛皮吧……

乾隆终于收到了来自阿克苏的消息,兆惠果然被敌军包围了,虽然形势很危急,但是兆惠自己说,他还能坚持一两个月,这让乾隆多少看到了一点希望。

于是乾隆马上作出安排,他命令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以最快速度进军叶尔羌,解兆惠之围;以副都统阿里衮、舒赫德、爱隆阿为参赞大臣,调集兵马、骆驼前往增援;令陕甘总督黄廷桂预备马匹二万,供西征清军调用。

然后他又命令北路的蒙古王公成衮扎布,征发驻扎在外蒙古,投诚清廷的准噶尔人,于次年从特穆尔图淖尔(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下助攻。

听起来安排得挺恢宏,但是说句老实话,其实这些援军,现在距离战场都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还没有几个兵。

先说距离最近的舒赫德和爱隆阿,这两个人在阿克苏,兆惠在南下的时候,留了舒赫德和500名士兵在这里驻守的,而爱隆阿就是兆惠派去,北上负责接应的那800人的首领,这两支力量靠的最近,但是人数太少,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下来也是找死。

至于富德和阿里衮,一个在乌鲁木齐,一个在巴里坤。富德从乌鲁木齐赶到叶尔羌,两地相距1600公里,比广州到郑州还远200公里,巴里坤则更远,相距2000多公里,几乎都相当于广州到石家庄了。

从这两地去支援兆惠,要走的距离,都是几乎南北穿越大半个中国的距离。

至于陕甘的兵和外蒙古的兵,乾隆给他们下的命令,都是争取明年能赶到,具体多久,都没有敢下死命令,这个时候才10月底,还有两个月才过年,乾隆都没敢指望他们今年能到乌鲁木齐。

所以,这要是走寻常路,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富德一收到了命令,立刻就把这帐给算清了。

而且富德这还算的是,他立刻出发的时间,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军方法,各路兵马全部都在某一地会师以后,再一起挺进的话,估计就是到了明年二三月份,也未必能赶到叶尔羌,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富德就想,能不能再快一点?他就找到当地的维吾尔族贵族,问他们有没有近路,对方回答说:“有!”然后又加了一句:“但是,那是直接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横穿而过,只有几个水源地,你错过一个,就会立刻全军覆灭。”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2)

小和卓炸开了河坝,洪水滚滚的冲向了清军营地,但是想象中的水淹七军的景象,并没有发生,河水全都流入了清军连夜加深加宽的的壕沟里,然后又顺着壕沟被引到了低洼处,重新流回了河里。

清军不但毫发未损,还解决了喝水问题,气的小和卓吹胡子瞪眼,没想到又白忙活了一阵子。

原来,额敏和卓当年跟着清军退回到关内以后,为了适应关内的生活,就开始了屯田,因此也就学会了修建水利设施。

所以他一看见小和卓霍集占筑坝,就立刻想到了挖深壕分流,他根据小和卓修得坝的高度,估计了清军要把壕沟加宽加深的工程量,然后向兆惠提出了建议。

兆惠一听他说的有理,立刻动员清军连夜动手挖壕,然后再额外挖了几条引流槽,分别把壕沟里的河水,引向低洼地和河道,结果,从此清军的阵地前就有了一条护城河。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眼看一计落空,小和卓霍集占决定再施一计,他下令绕着清军的阵地修一道城墙,让清军的一兵一卒都无法进出。

兆惠一看,这绝对不能让你得逞,不然我们岂不成了瓮中之鳖了!

于是他头几日做无动于衷的样子,好像不在乎对方修墙,可是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他分兵两路,悄悄地摸进了敌人的营地里,然后一阵猛砍猛杀,打的穆斯林军屁滚尿流,狼奔豸突,然后趁机摧毁了敌人的围墙,烧毁了敌人的营地,得胜回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兆惠之所以在这天晚上突击小和卓,就是因为风高月黑。

所以,之前被小和卓霍集占逼跑的黑山派和卓的死党们,也是因为这一天晚上,风高月黑,因此也就勾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偷袭了大和卓波罗尼都的老巢,喀什葛尔(今天的喀什城附近),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但是消息传到小和卓霍集占的耳朵里,反而把他给搞糊涂了,因为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容易想得太多,结果钻了牛角尖。

他反复的琢磨,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清军和黑山派,会在同一个时间发动了反击,难道是两者有勾结?

这让小和卓霍集占有点紧张,他觉得攘外必先安内,应该先彻底消灭了黑山派的余党在说,再加上他发现兆惠这块硬骨头,实在是不好啃,于是就派人送信给兆惠,请求和谈。

小和卓霍集占在信里说,大家之前的所有不愉快都是误会,现在要不我们各退一步,化解一下这个误会,我们撤掉对你的包围,送给你粮食,让你能退回阿克苏,你回去报告大清皇帝,说我们愿意臣服于他,很快就会派使者前往北京,上表称臣。

兆惠看着小和卓霍集占的信,一头雾水,这是什么状况?

因为他并不知道黑山派发动袭击这件事,所以在他看来,自己的小命至少有半条,还被小和卓霍集占捏着,对方却表示要向自己投降,这不是忽悠又是什么?

兆惠把信拿给大家看,所有的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小和卓霍集占肯定是在出阴招,不知道肚子里又有什么坏水在流,千万别理他。

于是兆惠就给小和卓霍集占回了一封信,简单明了,投降可以,你们兄弟俩立刻到我的大营来,跟我一起去北京,我保证路上你们的人身安全,其他的听皇上发落。

小和卓霍集占收到兆惠的信以后,又重新开了一个条件,兆惠一看就有点烦了,心想你把我当傻子呀,于是就对使者说,回去给小和卓霍集占说,不要东扯西扯,要投降立刻来我的大营,跟我一起去北京,要不就继续打!

看到兆惠的回复,小和卓霍集占多少有点愕然,不过他也不是真心投降,只是缓兵之计而已,于是双方又重新开打。

……

时光荏苒,转眼就二个多月过去了,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兆惠再次面临断粮,可是援军却遥遥无期。

这一天,兆惠带着众将巡视战场,望着远处的沙漠戈壁,顶着凌冽的寒风,让人顿生豪迈之情,有人不由的诗意大发,念起了岳飞的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情此景之下,众人离家万里,挽弓塞上,无不感同身受,壮怀满胸,很多人身不由己的跟着一起唱和。

兆惠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听着众人的吟诵,也感到心潮激荡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以下这段文字源自当时的记录:

“惟拒守日久,粮日乏,仅瘦驼羸马亦将尽,各兵每乘间出掠回人充食。或有夫妇同掳至者,杀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则荐枕席。明日夫肉尽,又杀此妇以食,被杀者皆默然无声,听烹割而已。”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时间很快来到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马不停蹄,抄近路跑了两个多月的富德,终于看到了希望,只要再通过最后的一个水源地,他就可以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入叶尔羌了。

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寒风凛冽,战马的嘴角都吐出了白沫,士兵的嘴唇也都干燥开裂,从上一个水源点携带的水早就喝完了,人马现在都疲乏到了极点,就在这时,维吾尔向导指着远处说,最后一个水源点就在前方,这次喝了水以后,就可以走出沙漠了。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3)

众人听到了这个话以后,立刻来了精神,纷纷争着向前赶,免得落在后面,喝不上干净的水。

就在大家靠近水源地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一声:“前面有敌人。”话音刚落,密集的枪声就响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被狂风暴雨般的弹雨打倒,后面的人急忙找地方隐蔽。

富德急忙上前查看,这才发现,天哪,有五六千敌人盘踞在水源地周围,如果攻不下这个地方,喝不上这水,全军都要完蛋。

富德急忙组织军队发动进攻,务必要夺下水源地,可是敌人早就在这里组织好了防御阵地,居高临下的射击富德他们,压的他们头都抬不起来,根本都攻不上去。

就这样激战了一整天,富德却没有丝毫进展。由于缺水已经到达了极限,战马开始纷纷倒毙,士兵全靠找山崖石块上,稀稀拉拉的被冻着的冰块解渴,但是这样可是撑不了多久的,形势万分危急。

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和卓霍集占获得了情报,得知了定边副将富德率领援军,为了赶时间抄近路,强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消息。

于是他就让大和卓波罗尼都带领五千多士兵,提前驻守在这个最后的水源地上,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他知道只要守住这里,清军就会全部渴死在沙漠里。

现在看起来,好像他的计划就要得逞了,这一仗如果打赢了,清朝的援军全部被歼的话,乾隆无论如何都必须向他低头,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开心的哈哈大笑……

安西提督豆斌,是清军里,忠实的火器粉,他对推广火器的使用,提高火器的性能,是不遗余力的。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4)

豆斌

乾隆初年,他就向朝廷建言说,清军中所装备的火绳枪,式样太多太混乱,而且质量普遍低劣。

他建议朝廷颁布命令,统一按照陕西威字号缠丝枪作为标准,修改重造现有的火绳枪。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5)

火绳枪

之前有学者说,缠丝枪中缠丝的意思,可能是枪膛里的膛线,并且举出了证据,他们发现解放前西藏地区,有些当地铁匠在生产火绳枪的时候,会把一个带有凸起螺纹的钻头用锤子打进去,形成膛线。

而且他们还举出了一些文献上的证据,说当时有一些记载,比如有人用火绳枪,击中了300步外的飞鸟之类,所以肯定不是滑膛枪,而是线膛枪,不然不符合物理规律,这说明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早发现了膛线的作用。

不过目前大部分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人不可能认识到膛线的作用,所以缠丝枪,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用丝把枪管缠在木质枪托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6)

缠丝枪

他们认为,清代之所以会采用这个看起来非常原始的工艺,而不是西方那样用螺丝铁皮固定,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加工工艺的落后,铁匠手工制造的枪管,和木匠手工制作的枪托之间,经常配合不好,所以用丝把枪管密密麻麻的缠在木质枪托上,反而更可靠一些。

所以,陕西威字号的缠丝枪到底是那种火绳枪?我们现在也搞不清楚了,但是豆斌非常擅长火器,这一点是无须争辩的。

这个时候,他正率领了上千名火绳枪兵,跟着富德一起南下,在一个叫呼尔慲的地方,被大和卓波罗尼都挡住了。

本来他和富德之间的正常配合是,他率领绿营火绳枪兵居中,富德率领八旗的重甲骑兵在两翼,他吸引住敌人主力,富德从两翼抄袭敌人。

可惜的是,由于赶到水源点时,战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一个个口吐白沫,根本就跑不动了,人如果硬要骑上去,马立刻就倒了,更不可能冲上高地了。

激战了一天以后,这些已经奄奄一息的战马,因为喝不到水,纷纷的渴死,富德的八旗重甲骑兵没了马,全都变成了摆设。

更让人着急的是,这些人的装备,不是为了步战准备的,每个骑兵都身穿着四十多斤重的布面甲,足蹬10多斤重的,镶有铁片的战靴,再扛着一只10多斤重的长矛或者马刀,背上还有十多斤重的弓箭。

像这样扛着将近七八十斤重的东西,在沙漠里走不了几步,就累的气喘吁吁,连一个高点的沙丘都爬不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办法,玩什么两翼包抄了,基本上也只能站在远处,看绿营兵的火绳枪表演。

可是,豆斌的火绳枪兵,虽然奋力攻击对方,却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因为沙漠里地形起伏不定,非常好隐蔽,听着弹如雨下,但是双方却都没有死几个人,不能给对方决定性的打击。

富德也试着组织了几次敢死冲锋,可是在沙漠里,步行移动的速度太慢,沙子太软,深一脚浅一脚的,再加上沙丘阻隔,根本就跑不起来,没等冲到敌人面前,就会被对方的火枪,打成筛子了。

连着打了4天,清军虽然拼死进攻,但是穆斯林军依然牢牢的守住了高地,没有了八旗兵决定性的骑兵突击,绿营兵死活也攻不上敌人的阵地。

情况变得异常危险,清军已经断水五六天了,战马也已经全部死光,再这样下去,周围能找到的冰渣子都快吃完了,人也无法继续生存了,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了……

再说兆惠这边,几天前,才度过了一个被敌人围困中的除夕。

不过,这个夜晚最大的新闻,是军中一个超级吝啬的将军,号称清军中的第一铁公鸡,终于把他从路过酒泉时,别人送给他的好酒好肉拿了出来,请其他将领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被围了100多天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迫吃人肉度日,此公平常也是吃糠咽菜,而他居然留有如此多的好酒好肉,不由得让所有的人都一脸惊讶,不得不佩服他确实是一个铁公鸡。

但是,等大家吃完了以后,又忽生感慨,连铁公鸡都肯让大家拔毛了,难道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吗?不少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

就在大家都在过除夕的时候,兆惠亲自率领亲兵巡营,防止穆斯林兵借节日之际,趁机偷袭清军。

冒着凛冽的寒风,兆惠把每一个清军阵地都走到了,仔细的检查了防务,又把敌军也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遍,虽然他每天都会这么做,但是这一天,他做的更加认真。

他忽然发现敌人虽然营帐都在,可是营帐中的士兵,人数明显减少,再数数傍晚升起的炊烟数,也比平常少了几十根。

“难道援兵靠近了,敌人前去堵截去了吗?”兆惠的脑子里,一下子闪过了这个念头,心跳也开始急剧加速……

再说驻扎在巴里坤的领队大臣阿里衮,接到了乾隆的命令以后,立刻抽调了600名精兵强将,和副将鄂博什一起,带着2000匹战马,1000头骆驼,立刻出发。

为了赶路,他也抄了近道,不知不觉的就跟在了富德后面,由于他带的牲口多人少,不像富德手下还有一部分步兵,所以走的很快,虽然出发时比富德远了700公里,可是却几乎快追上富德他们了。

就在富德被挡在水源前的第四天,阿里衮赶到了,由于他的牲口在沙漠里是被牵着走来了的,没人骑过,所以畜力充沛。

这下立刻帮了富德大忙,富德的骑兵终于有马了。

第五天一早,清军发动了全面进攻,豆斌集中了全部火力压制对方,阿里衮和鄂博什率领清军的重骑兵从两翼包抄。

有了马的重骑兵,一个冲刺就从敌人阵线侧面,冲入了火枪阵,立刻就把对方冲的七零八落,穆斯林军的火枪立刻全哑了,前面的富德和豆斌乘机带领步兵冲入了敌阵,双方开始了肉搏战。

这个时候,穆斯林军有五千多人,清军只有不到三千人,白刃战毕竟人多的一方占优势,清军渐渐有点不支,形势非常危险。

激战中,豆斌突然看到敌人阵线的后方,一个人马都身披重甲的敌军首领,在马上来回吆喝,指挥敌兵作战。

豆斌立刻敏锐的意识到,这是敌人的战场总指挥,于是他立刻招呼数名火枪兵,跟着他一起,从混战中的人群里,挤向这名敌酋。

当豆斌带领数名火枪兵,挤到了离敌酋不到50米远的地方,豆斌亲自发枪射击,对方应声落马。

就在对方落马的那一瞬间,穆斯林军忽然停止了呐喊,战场上突然诡异的静寂了一秒钟,然后一部分穆斯林丢下武器就逃跑,另外有一帮人疯了一样的冲向豆斌他们。

原来,被豆斌打倒的人,正是大和卓波罗尼都,这枪击穿了对方的锁子甲,从肋下击入体内,把对方打成了重伤。

本来清军虽然突入了敌军阵地,可是在大和卓的精神蛊惑下,这帮人高呼着圣战口号,一个个都像疯子一样,死战不退。

但是豆斌这一枪,彻底摧毁了对方的精神支柱,一部分穆斯林发现,先知的后裔照样挡不住一颗子弹,立刻失去了信心,转身就跑。

另一部分则咬牙切齿,要为大和卓波罗尼都报仇,于是全都扑向了豆斌,而豆斌身边只有几个士兵,寡不敌众,和豆斌一起,全体壮烈殉国。

但是,这一击彻底扭转了战场局势,其实在白刃战中,面对面的杀死敌人是很难的,但只要对方一跑,砍对方后背就很容易了。

大和卓波罗尼都被亲信救上马去,逃离了战场,其他人也跟着一哄而散,清军趁势掩杀,阵斩了一千多名穆斯林士兵,彻底打开了前往叶尔羌的大门,如果不是因为急着喝水,战果本来还可以再大一些的。

……

再说兆惠这边,自从发现敌人包围圈的人数减少以后,他就估计肯定是援军不远了,当富德他们在呼尔慲和大和卓波罗尼都激战时,兆惠隐隐约约听见,几十里外有枪炮之声。

兆惠又立刻派士兵爬到树顶观察,发现从枪声传来之处,不断有信使来往,而且小和卓似乎又准备抽调军队,前往枪炮声传来之处。

兆惠立刻明白了,清军的援军就在附近,于是就在听到枪响的第五天一早,兆惠兵分两路,全线出击。

而这一天,恰好是阿里衮援兵赶到,富德发动了全线进攻。

结果,由于兆惠也在同时发动了猛攻,小和卓不仅仅无法向大和卓派出援军,反而被兆惠攻下了两座营垒,撕开了封锁线。

很快,兆惠军就和富德军取得了联系,双方合兵一处。而小和卓霍集占,看见大势已去,只有被迫撤掉了包围圈,全部渡过黑水河,回到了叶尔羌。

按照乾隆的指示,兆惠率领援军,退回了阿克苏,乾隆决定不再冒险,等到当年六月,从全国各地调往南疆的物资和军队全部到齐以后,然后才再次南下,确保万无一失。

至此,黑水河之战结束。这是一场军事上的奇迹,兆惠以不足3000人的孤军,在万里之外,被穆斯林军2万多人,围困了三个月以后,居然仅仅损失了不到400人,却杀敌2000多人,简直超出了当时所有的人,最夸张的想象。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7)

乾隆下令绘制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中的《黑水解围》卷,图左侧的营盘即为兆惠坚守的黑水营

在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境地之下,清军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坚韧的战斗意志,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俄军,和普鲁士军不相上下。

所以,如果在乾隆年间,俄罗斯人和大清一较高下的话,他们会输得很惨。

可惜的是,如此勇武之师,两代之后,居然会沦落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病夫,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听到了出征的命令,很多旗人就会立刻紧张的大小便失禁,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这是兆惠富德他们的后辈吗?想想这些敢于孤军深入,以少胜多,不畏艰难,永不低头的八旗勇士,再想想到了咸丰年间,只会提笼架鸟,看见别人杀鸡都打哆嗦的八旗玩跨子弟,你很难想象,他们居然流着相同的血脉!

历史常常让人唏嘘……

黑水河之战,不仅仅在军事上是一个奇迹,而且在政治上也彻底打垮了大小和卓兄弟,让他们的所有神话全部破产。

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维吾尔族人,现在都看得很清楚,大小和桌并没有受到神的恩宠,他们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居然连清军区区的几千人都拿不下来,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对抗堂堂的大清,最重要的一点,这说明他们不是天命所在。

所以,当黑水河之战结束的时候,大小和卓在南疆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除了极少数极端分子以外,绝大多数维吾尔人,都已经决定投向清廷。

乾隆24年6月,内地送来的物资和兵员,全部顺利到达了阿克苏,兆惠于是决定再次南下,大小和卓这时已经穷途末路,他们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逃跑。

于是富德奉令,率领军队翻山越岭,穷追不舍,一定要取大小和卓项上的人头。

虽然大小和卓沿途绞尽脑汁,拼命抵抗,可是他们已经灯尽油枯,再也没有任何回光返照的机会。

在伊西洱库尔淖儿,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叶什勒池附近,大小和卓试图发动最后的抵抗,他们带领上万名被裹挟逃跑的穆斯林群众,据守在临湖的高山上,想和清军决一死战。

但是维吾尔贵族霍集斯和鄂对两个人手持大旗,走到了阵前,用维吾尔语高声大喊:“跟着大小和卓,就是死路一条,要想活命,立刻过来投降!”

话音刚落,上万名穆斯林就冲向了大旗,请求归降,奔跑的声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周围的人听起来,犹如滚滚的雷声。

小和卓霍集占和他手下的几十名死党,拔出刀来,接连砍倒了上百人,也无法阻挡穆斯林们的离去,最后他本人也被逃跑的群众,冲倒在地上……

最后小和卓霍集占的身旁,除了家奴和眷属之外,没有一个维吾尔人留下,就连他的死党也跑光了,他已被南疆人民彻底抛弃。

……

很多年以后,为了纪念这场胜利,乾隆皇帝令人立碑于湖东,碑上以满、汉、维吾尔三种文字刻御撰碑文,即“高宗纯皇帝圣制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文”,俗称“乾隆纪功碑”。立碑处被称作苏满(今Somatash),即清代文献中的叶什勒库勒,清军在此处建造房屋、石庙驻守。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8)

19世纪俄国人拍到的碑座照片 ,石碑已经被毁

光绪十八年(1892年),俄国突厥斯坦总督区主力营上校扬诺夫,率军强占包括叶什勒池在内的帕米尔地区,把这里划入俄国领土。

虽然清廷表示抗议,对此未予承认。可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靠实力说话的,没人在乎晚清政府的抗议,乾隆纪功碑被俄国人运往塔什干的博物馆,附属建筑也被拆毁,这块国土,从此沦陷他人之手。

哎,这真是世事无常,清朝前期,全是我中华英姿勃发的故事,清朝末年,却全是心酸的血泪……

大小和卓最后逃到了阿富汗东北部的一个穆斯林王国,巴达克山里,富德随后率军追到,派使者通告其国王素勒坦沙,立刻交出大小和卓。

当地的伊斯兰教首领,以大小和卓是伊斯兰教先知的后裔为名,鼓动巴达克山国王素勒坦沙,拒绝将他们交出。

大小和卓是谁(大小和卓机关算尽终被剿灭)(9)

清朝绘制的“巴达克山回民”(当地穆斯林)

当对方的使者,把这个意思告知富德的时候,富德大怒,严厉呵斥来使说:“我大清皇帝乃天命之所在,号令既出,无人可违,别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的后裔,就是先知本人,也须俯首听命,若敢不从,兵锋必至,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一席话说完,吓得对方瑟瑟发抖,巴达克山国王蹑于清军的兵威,决心交出这两个人。

这一刻,我们又体会到了,那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气势,可惜的是,这是大清最后一次,在国际舞台上闪光!

但是巴达克山境内的伊斯兰教宗教领袖,却坚决反对,并企图纠集人马,抢夺大小和卓,情急之下,巴达克山国王杀死了小和卓霍集占,割下了他的首级,结束了这个分裂分子卑鄙的一生。

而大和卓波罗尼都,此前已经因伤重而亡,他的尸首先被掩埋,后来被宗教狂热分子盗走。

巴达克山国王,把小和卓霍集占的首级,还有大小和卓的家眷,全部献给了清军,其中一个被小和卓霍集占抛弃的妻子,来自黑山派和卓艾力的女儿法蒂玛,被乾隆看上,成了后来的容妃,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香妃。

至此,乾隆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大业,把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彻底结束了2000多年来,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也把中国的古代史,推向了最辉煌的巅峰。

这一刻,中国成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不但超过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超过了当时的俄罗斯,远远大于日不落的英帝国和它的殖民地。

这一刻,中国是世界上国民总产值最高的国家,军力最强大的国家,人均税赋最低的国家,总体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然后……

然后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乾隆执政的后半期,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把中国远远的甩开。

中国从世界第一,一路狂跌,最后堕落成不入流的东亚病夫,而新疆自从它被纳入中国的版图以后,也只短短的平静了几十年,就再次开始动荡不止。

一切都源于一个叫做萨木萨克的人,他是大和卓波罗尼都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后来这个小老婆和大和卓两个人离婚了,所以这个小孩就被交给佣人抚养。

因此,清军最初忘了这个人,可是等到清军想起来的时候,他已经被极端分子用另外一个小孩换走,这下就不好玩了,恶魔留下了孽障,从此,邪恶时刻觊觎着新疆,又一场腥风血雨,就要掀开大幕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