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工具(阡陌不再交通)
阡陌交通工具(阡陌不再交通)“阡陌交通”已经是历史了,农村正沿着“村村通”之路走向富裕,走向小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景象。“阡陌”是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好好的田地,何以有“阡陌”呢?农村人都知道,这是抄近路的人踩出来的。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是,这种路大多是临时的,春耕时,便全部毁掉,种上庄稼。只是不久抄近路的人还是要踩出路。
田间小路虽距目的地近,但不好走。首先是两边的叶子拉(划)人,一不小心,脸上、脖子上、手臂上就会拉出红红的印子,火烧似的疼。其次是秆高叶密,十分闷(闷热)人,夏天走在里面,进时衣裤干爽,出来时衣裤早被汗水浸透。再粘上玉米花子、高梁花子什么的,擦都擦不掉。再次是庄稼叶子和路边的野草,秋晨或秋晚结满露水,走在前边的人,衣裤皆湿,冰凉刺骨。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没有点儿“舍己为人”的劲儿,还真不敢逞能。
但是,只要孩子们一踏上小路,一切就都不遵守常规了。男孩子喜欢惊吓女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到前边躲藏起来,等女孩子们一到,突然大喊一声,张牙舞爪,扮着鬼怪蹿出,女孩子们先是尖声惊叫,等到男孩子得意洋洋时,一齐冲上扭打,男孩子只好狼狈逃窜,又钻入了高高的庄稼里不见了。女孩子们也不甘被调理,有时也先跑到男孩子们前边,把小路两边的高草或庄稼叶子系在一起,设成绊索,男孩子毛毛愣愣,顾头不顾腚地跑过,总会被绊个“大马趴(趴倒在地)”。女孩们报复成功了,望着地上狼狈的男孩子,也会哈哈大笑。男孩子们说不上是理亏还是大量,总是跺跺脚,吓跑女孩们就了事了。
头些日子,我突然心血来潮,给农村老屯儿的自小玩伴打了个电话,问到了村前村后田间的小路,玩伴们告诉我,别说田间小路没有了,就连地与地间的大路,除了春种秋收走走农用车,也都无人走了。“村村通”公路修通多年,人们一出门,不是骑摩托车,就是开轿车,屁股后一冒烟儿,烟还未散尽,车已到目的地,方便快捷极了。
“阡陌交通”已经是历史了,农村正沿着“村村通”之路走向富裕,走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