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雷导演作品有哪些:专访导演康洪雷
康洪雷导演作品有哪些:专访导演康洪雷“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织锦缎一样,一点点编织成一幅画。当这个戏完了之后感觉筋疲力尽,是跟人叙述完了的坦然。我们没有把城市生活展现得多么勾心斗角,也没有把草原生活展现得多么高尚,就是把一切删繁就简,做最单纯朴素的表达。”这部剧讲述的是有关民族融合的故事。中华文化由56个民族组成,剧中人物众多,文化多元,但大家又彼此保持独立和个性,互相影响又彼此融合着,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的境界。康洪雷导演把这一幕形容得十分诗意。不仅有斯琴高娃、涂门、阿云嘎这些名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还是一个包含了蒙、藏、汉、满、回,多民族的摄制组,经康导号召,许多民族演员一呼百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来支持这部剧。生长在内蒙古,加上多年来对民族题材的感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康洪雷从业以来第一部在家乡拍摄的剧,和每一次全情投入到新作品中一样,这部剧是一次饱含情感的倾倒过程。而由于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讲起这部戏来
虽然放在装甲兵的军旅环境当中,但故事里的人都是生活中的人,在处理同时代里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康洪雷看来,《陆战之王》在讲“协同”的同时,也在讲人如何面对情感、面对未知、面对自我的大主题。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回不去的乡愁
筹备四年,拍摄一年,从内蒙古草原的西部到东部,草从墨绿到金黄再到枯黄,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再到漫天飞雪,可以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摄制组有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拍摄经历。
不仅有斯琴高娃、涂门、阿云嘎这些名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还是一个包含了蒙、藏、汉、满、回,多民族的摄制组,经康导号召,许多民族演员一呼百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来支持这部剧。
生长在内蒙古,加上多年来对民族题材的感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康洪雷从业以来第一部在家乡拍摄的剧,和每一次全情投入到新作品中一样,这部剧是一次饱含情感的倾倒过程。而由于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讲起这部戏来,康导也是感触良多。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莫家二子莫成名(李泓良饰)离开南京,追随先行的大哥莫志乡来到内蒙古,发生的一系列关于成长的故事。“看起来这一代知青是受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影响的,他们在最好的年纪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另一个天地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都市和院校不可能有的。”
这部剧讲述的是有关民族融合的故事。中华文化由56个民族组成,剧中人物众多,文化多元,但大家又彼此保持独立和个性,互相影响又彼此融合着,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的境界。康洪雷导演把这一幕形容得十分诗意。
“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织锦缎一样,一点点编织成一幅画。当这个戏完了之后感觉筋疲力尽,是跟人叙述完了的坦然。我们没有把城市生活展现得多么勾心斗角,也没有把草原生活展现得多么高尚,就是把一切删繁就简,做最单纯朴素的表达。”
莫成明四姐弟的名字取自毛泽东的那句诗,“孩儿励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如莫成名一样的城市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宽阔的内蒙古草原,经历了从新鲜到恐惧、排斥再到难舍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一次次城市文明和游牧文化的零距离交融。
莫成名在内蒙古完成了个人成长和人生蜕变,所以对草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当他去了内蒙古大草原之后,遇见了那些个‘行在前,话在后’的少数民族们,他的很多一技之长是不得了的,在异乡唤起自信是非常有可能的,就像许三多不当兵哪来的自信啊。”
另一方面,康洪雷心中饱含来自家乡的情绪,故乡人们的命运,过去的辉煌与记忆无不牵动着他,对生命的一视同仁也让这个辽阔的地方一面充满了忧伤,一面又极具疗愈效果。
离开内蒙古定居北京,出走半生后的康洪雷对于故乡的怀恋和亏欠感也是促成此次拍摄的重要原因。
“蒙古族的歌声永远在唱父亲、母亲,唱永远回不去的故乡。草原是一个能医治人的心灵创伤的,也是一个可以排忧解难的地方。不管你事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七尺男儿,随着音乐哭一场没人笑话你。再不会喝酒的人到了草原上都能喝一两口。”康洪雷导演感慨道。
草原上的母亲心如磐石、忙碌的背影和高大的形象;草原人能歌善舞、得天独厚的艺术馈赠;慷慨赠与陌生游客、响彻长空的蒙古长调等等印记,都能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找到。
康洪雷:再看看,别信第一印象
艺术没有对错,但有高低之别。真诚,是康洪雷心中开启戏剧这把锁的钥匙。
虽然近年的作品渐少,但康洪雷依然关注着时下的热门剧集,也有技痒的时候,“很多青年导演只拍剧本,不是拍字里行间。艺术创作没有统一标准,可以有很多个维度,有时候靠的是灵气。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真诚,要相信,不能照葫芦画瓢。有些题材是不错的,但是创作者没相信这个故事,如果他再过几年看会找到一个更好的维度。”
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康洪雷对演员们提出的刚性要求,也是他一直遵循着的创作规律。康洪雷坚信,要让一个故事和人物有嚼头,得经过反复体会、琢磨之后再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