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磅礴是指格局磅礴: 为什么? 四个词:“磅礴,深情,质朴,浪漫。”

《我和我的祖国》一共有七位导演,七部短片,要问最喜欢哪部?

答案是陈凯歌的《白昼流星》。

为什么?

四个词:“磅礴,深情,质朴,浪漫。”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

磅礴是指格局磅礴

从天上到地下,从国家壮举到少年之心,从扶贫到航天伟业,视野之广,立意之高质的称赞。

深情是指主题深情

导演把镜头对准了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用一个关于“希望和改变”的故事,传达了人世间的善良与美好。

质朴是指手法质朴

影片画面唯美质朴,高天厚土寻梦人,用现实主义白描的方式,带给观众以视听的震撼。

浪漫是指结尾浪漫

少年策马扬鞭追赶“白昼流星”,场面极富感染力,导演用一个美好的结局化解了人们心中的苦涩。

一部短片,其实蕴含着陈凯歌从影多年来的所思所想,融入了着他长久以来坚持的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白昼流星》: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2)

七个故事,158分钟片长。

这些零碎的单元叙事要如何实现统一?

《我和我的祖国》立项之初,作为总导演的陈凯歌,就为本片定下了12字的主题方针:

“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

这12个字翻译翻译,其实就是说:

视角,特别重要。

陈凯歌强调这次的创作“写人不写事”。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3)

主旋律影片之所以较少取得市场成功,主要是有两点重要的弊病症结:

一是很容易拍成说教片。

因情感梳理的不到位,到最后只能生硬地拔高主题,呈现给观众的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不够接地气儿。

二是很容易拍成纪录片。

片面的追求表现国家发展成就,从而忽略了对人物的深入刻画,最终变成电视新闻纪录片,缺乏电影美感。

《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能够领跑国庆档,其原因就在于很好的化解了这两点“顽疾”。

而这贴妙方的根源就在于陈凯歌说的那个字:

人。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4)

陈凯歌说:“电影就应该关注最平凡的人。”

祖国70年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劳动人民,他们也都是建设共和国的无名英雄。

这份对人民的情怀,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土地的眷恋,在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5)

《黄土地》剧照

1985年,陈凯歌拍摄了处女作《黄土地》,这是他事业与梦想起航的地方。

影片中陕北地区的高天厚土,成为了陈凯歌所钟情描绘的重要符号。

上山下乡期间,少年时代的陈凯歌被安排到云南插队,他对底层人生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感悟。

34年之后的《白昼流星》,承接和延续着陈凯歌的土地情怀。

不用讨巧的喜剧桥段,也不用刻意煽情的表现技法,陈凯歌的《白昼流星》细腻而磅礴,含蓄又不失力量,彰显出十足的大师风范。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6)

对于为什么选择《白昼流星》这个题材,陈凯歌说:

“我在成长过程中,真正见过穷人的日子是什么样,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重点部署了扶贫攻坚的工作,我从心底里深受触动。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发达地区的生活,更应该关注祖国的边远地区,因为再偏远的地方也是中国的土地,再贫穷的孩子也是中华儿女。”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7)

七个故事中,《白昼流星》是唯一一部不以城市为主体的短片。

67岁的陈凯歌,一双锐眼看过几十载浮世沧桑,其格局和胸怀之广令人钦佩。

《白昼流星》讲述了身处四子王旗的两位叛逆少年,在扶贫办李叔的关怀下,最终因见证神州11号降落而发生改变,重新找回人生意义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8)

一开始,因亲情与关爱的缺位,两兄弟产生了叛逆颓丧的心理,甚至想要逃离故乡的冲动。

而扶贫办老李的出现,不仅代表着国家政府的关心,更代表着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热诚关切。

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我们却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人,“爱”的暖流可以在彼此之间互相传递。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悲悯。

是自古以来天下文人的核心情感诉求。

而这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陈凯歌的作品里处处可见。

《白昼流星》中,导演展示出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平实审视和观察,也表达出对天下苍生和江山社稷的悲悯情怀。

这其实已经超出一部电影的娱乐消费意义,其间更蕴含着无比珍贵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9)

陈凯歌说,《白昼流星》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像,让更多的人看到四子王旗,看到在边远地区生活的中国人民。

电影,其实就是一种理想的传递。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就是要让生活优渥的人有帮助他人的动力,让贫困落后的人有改变自我的决心。

扶贫。

最重要的是“精神扶贫”。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这层语义上来说,《白昼流星》又何尝不是一场温暖人心的精神扶贫呢?

它给予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情怀,化解这世间的冷漠和孤困。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0)

匠心独运的陈凯歌,还在《白昼流星》中埋设了许多隐喻与符号。

比如:

神舟11号喻指着高新科技。

沃德勒和哈扎布策马奔腾追逐“白昼流星”,其实就是在追赶极速发展的时代。

“白昼流星”意指神舟11号飞船返回舱。

而这也是四子王旗人们心里的一束光,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1)

很多人议论:沃德勒和哈扎布的转变为何如此突然。

这转变真的很突然吗?

一点也不。

先来说四子王旗地区的真实情况,自从神州11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之后,当地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变得更加积极阳光。

与此同时,“神舟效应”也为四子王旗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城建、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进步。

从文本上来说,当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尝试站立起来。

当他们看到白昼流星从眼前划过,触动和改变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他们的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过程,而是精神上找到了可以依赖的东西。

正如我前文所提到那样,不仅陈凯歌对土地有感情,事实上沃德勒和哈扎布对故乡故土也有感情。

所以当他们看到白昼流星落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时,内心中蕴藏已久的炽烈感情,就会被瞬间激发出来。

很多人不理解这份转变,是因为没有在贫苦中生活的经历,他们不曾经历巨大的绝望,也就难以理解美好出现时的重要意义。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2)

陈凯歌电影游走于写实与写意之间,他习惯于用来实景拍摄带来独特的艺术质感。

在拍摄《白昼流星》时,陈凯歌邀请到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参与电影拍摄。

剧组做了真实的道具,不仅特种车辆、返回舱降落伞是实物,连片中两位航天员的宇航服亦是当年穿过的。

景海鹏来到拍摄现场后感慨道:“太像了!就像回到了当年返回的时刻。”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3)

对于真实的展现,其实还埋藏在一些细节里。

当地草原上有许多犬鼠洞,稍后不慎就会踩空,这一细节也被设计到了电影中,当众人抬着航天员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突然有人摔倒。

紧随其后的就是两兄弟过去接过椅子,当观众诧异两个陌生人为什么能随意进入现场并参与其中的时候,画面也随之逐渐转变为黑白色的照片。

动作象征着蜕变的发生与完成,美术色调的变化,则可以理解为是梦境的重现与展示。

亦真亦幻的手法,写实与写意之间的转换,为本片增加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白昼流星》从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出发,以浪漫主义的理想实现作为结尾,完成了一个华丽而顺畅的心路探索历程。

当鲜衣怒马的少年在大漠奔腾时,超广角镜头摄影展现出极为壮美震撼的剪影。

昂扬青春的少年志气令人备受鼓舞,辽阔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心驰神往。

《白昼流星》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勾勒出祖国发展与个人命运交织的立体图景,融合了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主题。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是什么(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14)

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白昼流星》。

其实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鸿篇大作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它关注小人物,从心出发,表达对广大人民的赞颂和关怀,表达出伟大祖国的歌唱与热爱。

白昼流星,不仅是戈壁滩上的梦,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

有梦,才有希望。

有梦,才有未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