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上第几名最有发展空间(河北学子在第一层)
初中班上第几名最有发展空间(河北学子在第一层)就比如说,衡水中学的校长吧。但大多数人还是不“傻”的,尤其对于明白规则的人来说,寻找高考的洼地,那简直是见缝就能插上针。或许他这个山东人,和他媳妇这个河南人,当年在高考的面前还是挨得轻吧。在我和其他的朋友看来,放弃孩子的考学优势,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这多少都有点犯傻。毕竟在高考的洼地面前,一纸学历上的优势,就很可能会直接越过别人若干年的奋斗。
文|诚言呈语
我有一个朋友(真不是我),今年跟他老婆俩人离开天津,去江苏定居了。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我当然要祝他们顺利。
但是从下一代考学的角度来看,从天津到江苏,这简直就是“高考向左,他两口子向右”。
或许他这个山东人,和他媳妇这个河南人,当年在高考的面前还是挨得轻吧。
在我和其他的朋友看来,放弃孩子的考学优势,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这多少都有点犯傻。
毕竟在高考的洼地面前,一纸学历上的优势,就很可能会直接越过别人若干年的奋斗。
但大多数人还是不“傻”的,尤其对于明白规则的人来说,寻找高考的洼地,那简直是见缝就能插上针。
就比如说,衡水中学的校长吧。
你在第一层,衡中校长在第五层熟悉我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向来是力挺衡中的教育模式的。
一方面是真正走进过衡中,了解过衡中后就知道,外面盛传的严苛和教条,到底是真假几何。
另一方面,是衡中除了把高考玩得明明白白之外,还发掘了学生的潜力,锻炼了学生的毅力,磨练了学生的心智。
所以在看到了对衡中无端的诋毁后,我一般都是会直接回怼,整个人就像是个编外的衡中毕业生似的。
不过这两天,关于衡中校长儿子高考移民的新闻,大伙应该也都看到了,做题家的导师背叛做题家了。
这事要是往细了琢磨的话,就有点离谱。
你想吧,衡中的精神和士气,一定程度上都来自于校长的指挥作用。
可是作为“卷王培训厂厂长”、全国做题家的牌面,本来是说好了大家一起通过衡中模式去逆天改命的。
结果临到考试了,“厂长”直接撇开其他人,自己跑到高考洼地去“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了。
你都说不清楚这到底是在碾压西域的考生,还是在欺负衡中苦读的做题家。
所以闹了半天大伙才发现,原来是其他河北的学子站在了第一层,衡中的学子站在了第二层。
而衡中校长的儿子,则是直接站到了第五层,俨然一副“老千层饼”的架势。
当事情被曝出后,舆论上一片哗然。
这可以理解,因为这样的事,本就难免会让衡中学子心生疑虑,让围观群众对衡中模式增添质疑。
你在研究做题,别人在研究规则虽然“做题家”是一种自嘲的说法,但这两年也没少被人断章取义地乱带节奏。
平心而论,我不觉得做题家是什么贬义词。
毕竟大伙的起步都不一样,家境贫寒的孩子能有机会做题、能有机会做好题,本身就是在突破家族的上限,提高后代的下限。
所以他们面临的问题,或许本就不是他们这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
而再一次突破天花板的希望,也只能由下一代去完成。
对很多“小镇做题家”来说,虽然自己未必到得了罗马,但也获得了突破家族枷锁的成功。
而在他们为前途拼命的时候,也只需要专注就好,不该有其他基于家庭条件的声音去干扰。
但衡中校长儿子高考移民的事,就是一种典型的干扰。
因为这让做题家们突然发现,自己在研究做题时,别人已经开始研究规则了。
而自己先天的天资在后天的资源面前,竟然会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当然了,这样的打击,他们在今后也大概率会遇到。
但是在高度专注于读书的时候遇见,却难免会让他们心生困惑,质疑自己曾经坚定的信念。
这种心理上的打击,难道再打一波鸡血就能解决?
我看未必。
成也衡中,败也衡中说实话,我其实挺不希望这次“高考移民”的事,会发酵到改变衡中的教学理念。
因为在教学模式和对学生潜力激发的方面,衡中的做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当然了,很多人会说衡中的高升学率,是掐尖招生的福利,并不是教学水平有多高。
但实际上我们选择一所学校时,追求的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论证过程。
有好的结果,有大多数人的成功案例,而且没有负面案例出现,这不就够了吗。
而且,除了衡中之外,全国几乎每个省市都有那么一两所顶级高中,始终采取的是掐尖招生的模式。
而这种对人才的梯队划分,也有助于让尖子生在高质量群体里更拔尖,让后进生在普通群体里不掉队。
这说到底也一种因人制宜,一种因材施教。
不过讲到这肯定会有人要说,这样对学生和师资掐尖,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但是说实话,真正的均摊你也未必想要。
这不是吓唬谁,因为从数据上来看,农村学子和乡村教师的占比接近半数。
如果把所有师资全都打散了,均分到各个学校中去,你会发现每所学校的师资水平,会变得还不如以前的一个县城普通中学。
也就是很可能还不如你现在所享有的硬件和师资。
那么现在的你,还会声泪俱下地痛斥衡中掐尖,要求均摊教育资源吗?
所以,与其要求“衡中们”不掐尖,还不如早点汲取小镇做题家们的危机意识,让自己考入更好的高中。
不过这次衡中校长的操作,也难免会让本就已经有些盲目的指责,变得更加激烈。
而如果衡中因此改变了既定的教学方针后,那么全国各个掐尖招生的高中,或许都会随衡中而变。
看来应试教育这条路是否还能坚持,终归还是成也衡中,败也衡中。
写在最后虽然衡中的校长不能完全代表衡中,而在跨省高考的人里,他也不是第一个。
但是作为高强度教育的提倡者,这种“言传不等于身教”的做法,却会对衡中的学生和家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看到这我忽然感觉,自己那位去江苏定居的朋友就是记吃不记打。
因为尽管天津的高考就已经够容易了,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洼地上刨了一个坑,在高地上竖了一道墙。
讲到这,我都有点感动了。
原来真正“向死而生”的勇士,其实曾经就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