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半夜回忆起过去(一夜回到解放前)

半夜回忆起过去(一夜回到解放前)比如某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把未来的钱算在当下,打肿脸充胖子,以后,爱咋咋的! 转眼又到年报季,看年报时,诸君要多个心眼儿。接下来,读懂君带大家看看这几家公司是如何操作的。/ 01 /收入确认,确实是个问题

半夜回忆起过去(一夜回到解放前)(1)

2018年,新三板公司共发布914份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涉及收入类、现金流、资产类等多种调整。

这里可是内有乾坤。一些公司因为税务调整等原因尚可理解,一些公司赶在2017年年报发布当口,以当初的项目核算不准确为由,一不小心,公司就要大幅调减前期净利润、净资产。

有些公司的处境是雪上加霜,有些公司则可以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扭赢为亏,净利润调减700%、400%……净资产调减70%、50%……

2019年开年,15个工作日里,股转公司已经下发了25份自律监管函,其中10份自律监管函便剑指部分公司在会计差错更正方面的“任性”。

转眼又到年报季,看年报时,诸君要多个心眼儿。接下来,读懂君带大家看看这几家公司是如何操作的。

/ 01 /

收入确认,确实是个问题

把未来的钱算在当下,打肿脸充胖子,以后,爱咋咋的!

比如某人力资源外包公司。

此前,公司将收取用工单位的费用总额直接确认收入。一年后,新来的审计机构发现了问题,所以公司决定确认劳务派遣费时,要把用工单位的付费扣除应支付派遣员工工资,然后按净额确认收入。

知错能改,但是公司2016年度的营业收入,被追溯调减超70%!

再比如,某销售公司,发货给代理商就确认收入,不等代理商回款也不考虑是否会退货,先把收入冲上去再说。

但要命的是,公司和代理商并没有在合同中表明这是买断式销售,这也意味着你发货给代理商,货不好卖人家是会退回来的。很不巧,这家公司应该是赶上了回款难 退货多,玩不转了,只能追溯调整:调减2016年净利润近5000万元,扭赢为亏。

而且,公司也在审计机构的提醒下,吸取了“教训”,将自己的收入确认时点改为收到代理商销售款。

辛辛苦苦,一夜回到解放前。

/ 02 /

研发支出,想资本化就资本化?

研发支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费用化,一部分是资本化。研究阶段的投入可以归为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投入,可以归为资本化。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费用化等于消耗掉了,而资本化则意味着未来可以转化为资产,也就是说可以见到成果。

但偏偏有公司拎不清。

比如某软件公司,内部研发的软件产品,属于对原有产品的定期更新,产品并没有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产生根本性变化;其开发的游戏产品还处在研发阶段,根本无法合理预计收益,这两部分费用根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公司统统计入了无形资产。

这可好,事后追溯,开发支出、无形资产、未分配利润七七八八,公司2016年的净资产被调减过半,由1.3亿元变为了6000万元……

还有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会计更正公告中也未解释说明原因,直接冲回2015年、2016年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无形资产,调减了500余万元的无形资产。

/ 03 /

少结转成本增加资产

(不只要小心扇贝了

2018年中,某服装销售公司发布前期会计差错调整:

2016年末的公司净资产减少1200万元,调整幅度达到76%,亏损由百万级扩大到千万级,调整幅度超400%。股转公司因此发出警示函。

读懂君带你看一下这家公司的操作:

2016年的商品流转数据统计滞后,造成已销售商品未及时结转成本,对于促销活动赠送商品的统计口径不规范,造成赠送商品未计入核销模块,导致未及时结转已赠送商品成本。算下来要补1000多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

卖/赠出去的商品,钱是收到了,可是公司没有算成本;赠出去的商品还能体现在报表上。这样一来,公司流动资产多出千万来。

可是卖东西,能不算成本吗?

另一家销售环保设备的公司用行动告诉你,不用。

这家公司之前把自己的营业成本计为了预计负债。按照销售合同,除设备外,相应耗材及后续的维护工作也由公司提供。这样下来,合同总收入就包含了设备销售、耗材销售及后续服务收入;相应成本也就包含销售成本和后续服务成本。

而此前,公司在客户验收设备后直接确认了合同总收入,并把后续服务应计入的营业成本计为预计负债。这样一来,在利润表中,收入多了,成本少了。完美。

只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还有某制造业公司,居然也上演了“扇贝、海参跑了”的戏码:调整2016年存货记录与实物记录累计的核算差错,调减存货3000多万元。

盘点错误,多算了3000万,数学不好。

举个栗子,仓库里某批库存已经卖了,但客户暂未提货或尚未送货上门,而这家公司却把那3000多万元暂存库存计入了成本核算,存货跌价计提还是其次,暂存库存送出后,账上的3000多万库存上哪儿找?对不上账,只能调减当年的库存。

这两年农企饱受“摧残”,投资者更是心惊胆战。下次买股票,碰上存货占比高的公司,还是跑到仓库看看为妙,你说呢?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给个“好看”再走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