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卓越成就(严复精通西学)
严复的卓越成就(严复精通西学)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和当时很多第一次出国的人一样,身处异国,东西方体制的差异扑面而来,年轻的严复感觉一切都很新鲜。1867年,严复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福州船政局堂艺局,在这里不但可以伙食免费,而且每月可以拿到4两银子补贴家用。这是他当年唯一可以选择的出路。而正是在这里,严复接触了西方文明,学习被当时人认为的“末技”的西方技术,这正是从这里开始,孕育了以后一个著名的思想启蒙家,他的思想将改变中国。堂艺局遗址1877年5月,作为福州船政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23岁的严复被选中来到英国伦敦,同年9月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专业。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翻译的《国富论》和《天演论》是最出名的,相信我们在高中时的历史课本上见过这两个书名。
严复
1854年1月8日,严复出生在福建的官县盖山镇阳岐村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严振先是当地有名的中医,有着“严半仙”的雅号。严复和其他孩子一样,7岁的严复被父亲送回阳岐村随博学的五叔严厚甫读书,开始接触《大学》《中庸》一类的儒家经典,为以后的科举做准备。
但他的父亲在1866年去世,失去父亲的经济支持以及家庭顶梁柱,严复决定放弃科举“正途”,因为家庭需要他支持,他开始寻找既能让他继续学习又不会增加家庭负担,甚至还能补贴家庭的方法时,福州船政局出现在了他眼前。
1867年,严复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福州船政局堂艺局,在这里不但可以伙食免费,而且每月可以拿到4两银子补贴家用。这是他当年唯一可以选择的出路。而正是在这里,严复接触了西方文明,学习被当时人认为的“末技”的西方技术,这正是从这里开始,孕育了以后一个著名的思想启蒙家,他的思想将改变中国。
堂艺局遗址
1877年5月,作为福州船政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23岁的严复被选中来到英国伦敦,同年9月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专业。
和当时很多第一次出国的人一样,身处异国,东西方体制的差异扑面而来,年轻的严复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
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的不同,使得他时时做着东西方的比较,不由得思考为什么西方处处比清朝强。这让严复陷入深深的沉思和烦恼,他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开始去寻找西方强大的根源,他就去图书馆翻阅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巨著,求知若渴地吸取其中的思想,找到西方强大的原因,并找出能改变落后清朝的思想和方法。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严复逐渐进入到大思想家斯宾塞、达尔文、穆勒和孟德斯鸠的世界。他的思考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是看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价值观的天壤之别。他会拷问自己:“西方百姓这样生活 那我国百姓又如何生活呢?”
两年后,25岁的严复以优异的成绩从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后,严复被聘为福州船政局的教习,后来又调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北洋水师学堂
然而,严复对当时的官场腐败风气很不满,许多官员不凭借真才实学让上级赏识,而是溜须拍马,极度谄媚上级获得升官的机会,这让不善言辞的严复,颇有怀才不遇的苦闷。
后来,四弟严观澜告诉他,如果你想施展你的才学,必须升到高位,不然就没有机会,建议严复去李鸿章那里多走动走动,因为李鸿章既权势大,又是直接上司。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
对此,严复后来给四弟的信中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
1894年7月25日,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交战双方中有许多是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日本同学以及他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最后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严复看着自己的学生即使战死也无法改变战争结果,非常痛苦,时常哀声痛哭。
甲午中日战争
正是在这一两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公车上书开启戊戌变法,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严复见这这么多有志之士救亡图存,他接连在报纸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和《救亡决论》,大声疾呼变法图强刻不容缓,如不顺应时代潮流,不效法西方富强之术,不维新变法,中国就摆脱不了“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的厄运,他的呐喊,犹如晴天霹雳,震惊朝野而唤醒世人。一时间,原本无甚功名的严复,俨然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精神导师,举国敬重。
正是在这个时期,严复读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1893年出版的演讲集《进化论与伦理学》,顿感大悟,就着手翻译成《天演论》,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
天演论封面
该书一经出版,风靡全国,《天演论》的出现,无疑引爆了当时国人闭塞的思想,让很多人开始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
此后,严复“专心译书,不问他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陆续翻译了8部重要的西方著作,作为他继续“开民智”的途径。其间,他用了6年的时间翻译了《群学肄言》,即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严复无疑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其中,“逻辑”“数学”“乌托邦”等词,便是“严译”带给世人的。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沿传至今。蔡元培曾说,严复“在那时选书的标准,同译书的方法,至今还觉得很可佩服的”。
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严复为中国文化引入新内涵,开出新生命,为现代中国的思想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严复因为和袁世凯相识的缘故,以及袁世凯把他的名字写入“筹安会”情况下,严复没有对此做出回应,似是默认,遭到很多共和人士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指责,甚至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情况下,严复因怕报复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讨伐袁世凯,指责声更是不绝于耳。
特别是严复在辛亥革命前后都不支持暴力革命,主张和平交接,但巴黎和会上列强们弱肉强食的罪恶嘴脸,重重打击了严复,和平交接是不可能的,只有暴力革命彻底打碎腐朽的一切,才能让中国摆脱枷锁,重新振兴。
1921年10月,严复带着对辛亥革命以来自己所作所为的怀疑,以及人们不谅解自己的指责,痛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7岁。严复虽然晚年做的事情和他本人主张一些思想相违背,更是被无数人指责思想倒退,但他为中国带来启蒙思想的巨大功绩不容辩驳,虽然他在当时被历史潮流淹没,但今天的我们能了他的功绩,他在历史中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