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晚年奉行“三不”,不演讲、不开会、不上电视,很是赞赏人生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他也曾言:“我有一群静悄悄地认真的读者,这是我最高兴的。”后来,又逐渐接触到大师的中国思想史论,更引发了用对中国思想史发展历程、美学精神,与当下现实,以至自我人生的思考与评判。其实,我就是那人群中的一位。大师的这一通俗易懂的中国美学史纲要,让一个来自乡间的懵懂青年,认识到世间还有美学这一门学问,并从此潜移默化接受到到中国美学精神、哲学思想的启蒙。他不愧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记得那时,小伙伴中有人经常去报摊上买一本《美与时代》的杂志,很多人热衷美学、哲学的探讨交流,那真是一个思想活跃、精神开放的黄金时代。

作者 | 西子望月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昨天,著名哲学家、美学大师李泽厚(不管舆论场怎样评价,我以为老人家担得起这个名号)在美国仙逝,引发诸多回声,纪念缅怀这位对一代中国人给予思想启蒙、美学普及的大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校园风靡一本小册子——《美的历程》,让成长中的一代青年认识了什么是“美”。李泽厚曾言:80年代的大学里,每个学生宿舍里,总能翻捡出我的“美的历程”。


其实,我就是那人群中的一位。大师的这一通俗易懂的中国美学史纲要,让一个来自乡间的懵懂青年,认识到世间还有美学这一门学问,并从此潜移默化接受到到中国美学精神、哲学思想的启蒙。


他不愧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记得那时,小伙伴中有人经常去报摊上买一本《美与时代》的杂志,很多人热衷美学、哲学的探讨交流,那真是一个思想活跃、精神开放的黄金时代。


后来,又逐渐接触到大师的中国思想史论,更引发了用对中国思想史发展历程、美学精神,与当下现实,以至自我人生的思考与评判。


李泽厚晚年奉行“三不”,不演讲、不开会、不上电视,很是赞赏人生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他也曾言:“我有一群静悄悄地认真的读者,这是我最高兴的。”


回望美的历程,大师精神永在。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1)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2)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3)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4)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5)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6)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7)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8)

50年代 的美(上世纪八十年代)(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