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写作的方法(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名家学写作的方法(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现在看来,这个办法让人觉得无语,其实我小学升初中,算是求学生涯中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自然不能怠慢,那时候订了优秀作文选刊,考试前,语文老师选定几个极有可能考中的作文类型,将某些地方稍作修改,然后让我们死记硬背了十来篇。如此,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大家作文了。上周,跟好朋友夕颜吃饭,一起的还有她儿子的同学江江,十三岁的可爱小女生,有时候也会看我文章,还打赏。江江笑嘻嘻的问,江徐,文章怎么写那么好。我说,感觉吧。这是实话,因为在我这里没有技巧嘛,也不讲章法。江江说,为应付考试,老师出了一招,各个题材的范文选定几篇,让他们背下来,算是有备无患。在周总发来消息之前,刚巧有个读者,加了我微信,说很喜欢我的文章,想请教一下,如何把握文章的节奏以及怎么过渡。没有回她。并非不乐意分享,而是压根没有答案。平时收到些消息,怎样才能写文章啦,有什么方法或者技巧啦,能够教教我吗,能够帮我修改一下文章吗,诸如此类问题,
前任boss发来消息,说有个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希望我能用心教。
当时正路过人民公园,看到赤身裸体的思想者坐在雕塑上,托腮撅屁股的,倒是让人联想到马桶和便秘。四周的桂花香得腻腻歪歪。
公园中间有一土丘,我拾阶而上,站在亭子中间,闲看路人。池水墨绿,换个角度俯视,比平时多出一番韵味。面前有一棵榆树,挺高大,蚂蚁在树干上来来回回穿穿梭梭。一棵树对于它们而言,大概就像地球之余人类,是整个世界了,够它们忙活一辈子。
人需要适时地独处,或者到自然里去发一会儿呆,心才能静一下。后来我回复:思考再三,恐难胜任,谢谢周总。
在周总发来消息之前,刚巧有个读者,加了我微信,说很喜欢我的文章,想请教一下,如何把握文章的节奏以及怎么过渡。没有回她。并非不乐意分享,而是压根没有答案。
平时收到些消息,怎样才能写文章啦,有什么方法或者技巧啦,能够教教我吗,能够帮我修改一下文章吗,诸如此类问题,让我觉无从讲起,就像有人提“有什么好看的书,推荐一下呗”这样的问题时,我要是推荐《红楼梦》,对方十有八九是不会看的,说不定还会觉得我在搪塞敷衍。一个真正想看书的人,不可能不清楚自己想要看什么书,应该看什么书,所谓的推荐,应该是针对某个领域或者类别而言。
上的虽然是师范,且是小学语文,但有限的教学实践也是来自实习时候的两三个月,实在怕误人子弟。因为我知道,所谓的学写作,指的其实是学技巧,套路,或者模式。不管是作文还做人,这些,我都不擅长,也不喜欢。一直觉得,要是哪一天,技巧性的东西少一些,世界才会好起来。
上周,跟好朋友夕颜吃饭,一起的还有她儿子的同学江江,十三岁的可爱小女生,有时候也会看我文章,还打赏。江江笑嘻嘻的问,江徐,文章怎么写那么好。我说,感觉吧。这是实话,因为在我这里没有技巧嘛,也不讲章法。江江说,为应付考试,老师出了一招,各个题材的范文选定几篇,让他们背下来,算是有备无患。
现在看来,这个办法让人觉得无语,其实我小学升初中,算是求学生涯中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自然不能怠慢,那时候订了优秀作文选刊,考试前,语文老师选定几个极有可能考中的作文类型,将某些地方稍作修改,然后让我们死记硬背了十来篇。如此,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大家作文了。
社会上的作文培训班层出不穷,有培训小孩子的,也有培训大人的。对此,我一直不太理解。
孩子作文也好,大人写作也罢,无不是在用心生活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然后把所思所想诉著笔端。对于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思考,哪里用得着特意培训呢?各类培训机构所能教授的,在那里所能学到的其实都是技巧性的知识。技巧让写作这种本该有关心灵的事情变成一项缺乏温度没有感情的技术活。
这难道不算舍本求末?
相对于各种技巧而言,我认为真诚才是首要。小学阶段,包括中学,每一次考试,作文一栏都有一个要求,就是真情实感。当时觉得 “真情实感”四个字委实有点可笑,既没经历,对生活又没什么感悟,能够有多少 真情与实感呢?所以小小年纪,写起作文来总是喊假大空的口号。作文,也就真的很作。
如果非得说有什么经验,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小学时候的方法,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真有道理——
多看。多读。多想。多写。
看,确切说是观察。很多时候,我们的看见并非真正的看见,要用心去看,看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观察大自然里各种。用眼睛,不同感官去感知世界 。
读,阅读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读,其实还是在看,用心看,看别人文字下的世界、人生、思想,在此基础上引领想象,激发思考。
想,也就是思考。思考比看和读都要重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只能源自思考,否则积累再多,也不过是搬运工和邮差。所以,当别人对我说“你写的真好”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是想的好。
写,是一个练习的过程。有些朋友表示,长时间不写,再拿起笔,一时会感到生涩,无从下手。如果将写视为一种习惯,写手顺了,也就容易驾驭文字。
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成为出色的考试能手,如果你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爆文写手,不妨去多学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作为工具。
如果你希望孩子或者自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从各种美中获得快乐,就应该带孩子去玩,去看,去观察,去倾听,去抚摸,去大自然里发现和感受,去生活里体验和感知。
从长远角度来看,做一个心思细腻而灵敏的人,要比学习如何过去如何休息重要得多,也美好的多。
关于孩子的教育和学问,龙应台在一篇文章里写有几句话,能够为每一位父母,或者每一个渴望生活的的人带来启发:
上一掰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孩子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
作者简介:江徐,集少女心与老灵魂于一身的写作者。喜静,爱自由,有时闭门读书,有时出门云游。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