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鲁南会战”的国民党军的部署如下:参与“鲁南会战”的国民党部队总计74个整编师,计31万人。国民党此役集中兵力之多,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空前的一次。陈诚蒋介石也想借军事上的胜利,在3月份即将召开的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取得一定的影响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连败两阵,被坐了冷板凳。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并代替薛岳指挥部队。

宿北、鲁南战役后,尽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但在苏中、淮北方面,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华中分局及后方机关也退到山东临沂地区,国民党军占领了苏皖解放区。

南京国防部认为,虽然在几次战役中,损失了几个师,但占领了苏北的大片土地,并把共军主力赶到了到山东境内,这在总体战略上是一个胜利。

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的陈诚就认为:“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共军经过宿北、鲁南连续作战,伤亡损失一定很大,而且共军部队刚刚集中到鲁南,有不少是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

在陈诚的建议下,蒋介石亲自主持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提出要“15天澄清鲁南局势”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1)

陈诚

蒋介石也想借军事上的胜利,在3月份即将召开的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取得一定的影响力。

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连败两阵,被坐了冷板凳。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并代替薛岳指挥部队。

参与“鲁南会战”的国民党部队总计74个整编师,计31万人。国民党此役集中兵力之多,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空前的一次。

“鲁南会战”的国民党军的部署如下:

以整编19军军长欧震指挥第11、25、59、64、65、74、83七个整编师和7军共20个旅,组成南线突击集团,自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分三路北犯临沂。

中路以整编83、74两个主力师从郯城北上为主攻,由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统一指挥;左路整编11、59、64师由整编11师师长胡琏指挥,右路整编25、65师由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指挥,为辅助攻击部队。

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未整编的第12、46、73三个军,共九个师,由胶济路的明水、张店一线南下,乘虚袭击我后方莱芜、新泰、蒙阴地区,实行南北夹攻。

陈诚同时从陇海线抽调王敬久集团集结于鲁西南地区,阻止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并伺机加入鲁南、鲁中作战。

陈诚采取了“烂葡萄里夹硬核桃”战术,在欧震集团的每一路都插进一支精锐主力作为骨干,中路夹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左路夹了胡琏的整编11师,右路夹了一个黄百韬的整编25师。

1947年1月31日,欧震集团率先北进,国民党军的“鲁南会战”开始了。

早在国民党军策划“鲁南会战”时,陈毅、粟裕、谭震林已经赶到鲁南前线的原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坐镇指挥。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2)

前线指挥的粟裕副司令员

粟裕预先集中了50个团的兵力,并制订了先打欧震集团的初步方案。

然而敌人的“鲁南会战”与宿北、鲁南战役不同。

陈诚把北进的推进阵形改为“稳扎稳打,齐头并进”

国民党军的前进也极为谨慎,情况不明决不轻易冒进,每天只向前推进十余里。

粟裕分析欧震集团的三路兵力,从实力上判断,右路黄百韬部较弱,按照常规,先打弱敌,右路的黄百韬部当然是首选。

可是三路敌军,齐头并进,不仅走得很慢,而且还很难分割。

为了分割敌人,创造战机,粟裕让第三纵队进攻中路的敌军,又让华野其余部队,适当放松阻击,诱使两翼敌军放胆前进,以便可以寻机歼其突出的一路。 可是敌军左右两路不但不冒进,反而立即向中路靠拢,相互紧紧抱成一团。

1947年2月4日,北线的李仙洲集团乘华野全力对付南线的欧震集团,从胶济路南下,进占莱芜,威胁到了华野的后方。

敌军南北夹击,而我军找不到歼灭敌人的机会,形势对我军越来越不力。

面对南线敌人,找不到歼灭敌一部或两部的战机,陈毅、粟裕产生了一个“舍南取北”的全新构想:由南征改北战,与其在南线等欧震集团等得太久,不如索性抛开南线,转兵北上,先把李仙洲给打掉。

就在华野由南征改为北战的同时,华野准备吃掉叛变我军的原“华中民主联军”郝鹏举部。

陈毅、粟裕认为位于海州方向的郝鹏举部实力较弱,打好了能起到了调动敌人的效果。

1947年2月4日,陈、粟下达作战命令:“以韦国清纵队进攻白塔埠附近之郝部,威胁海州,以吸引25师之东援,或74、83及11师等部之北进,而后集全力首先歼灭其好打的一路,再歼灭其第二路。”

驻守在白塔埠以北40里的沙河镇一带的韦国清第二纵队,接到野战军总部命令,要二纵以疾进之势,歼灭郝部,造成威胁海州之敌的声势。

二纵上下士气高昂,用了一昼夜时间,干脆利落地全歼郝鹏举部,俘虏了郝鹏举,歼灭、俘虏敌军5000余人。

但是,国民党军并没有分兵前来增援郝鹏举部,而是加强了各部的防御和配合,仍然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

陈、粟下定决心由南征改北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北线的李仙洲集团。

华野司令部命令:华东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开始秘密向北运动,鲁中、渤海、胶东三个纵队也向莱芜方向集结,准备在北线打仗;

第二、第三纵队在陈士榘参谋长指挥下,伪装成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以南正面防御,我军公开在沂河和临沂至卞庄的公路旁大挖工事,显出于敌在临沂决战的态势;

由鲁南地方武装打出主力部队的旗号,在运河上架桥,到处号房子,征粮草,,并派一部攻打兖州,显示出西进的态势。

华野的一系列疑敌行动,使南京国防部果然误认为我军要死守临沂,在临沂与国民党军决战,如守不住临沂就向西转移,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1947年2月12日,南线欧震集团的三路国民党军开始进犯临沂。

中路的整编74、83师担任主攻。

整编74、83师在坦克、飞机和炮火支援下,向我三纵8师的李家庄、八里屯一线发起进攻。

我军顽强抵抗,以各团轮番作战的方式,保持旺盛的斗志。

坚守临沂的华野二纵、三纵打了整整一天,大量杀伤敌军后,夜里主动向后转移,且战且退,到2月14日,临沂我方人员已全部转移,临沂已是一座空城。

1947年2月15日,张灵甫、李天霞指挥整编74、83师进入了空空荡荡的临沂城。

欣喜若狂的国民党鼓吹取得了“临沂大捷”,认为其“鲁南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军队你吹我吹,最后传给蒋介石和陈诚战报是:“在临沂外围歼共军16个旅。”

“小委员长”陈诚被“临沂大捷”的搞膨胀了,他一面命令南线部队继续北进,一面命令王耀武的部队从北线配合往南压,企图将华野的部队压缩在沂蒙山区,彻底消灭。

久经沙场的王耀武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从攻占临沂和“围歼共军16个旅”战报的背后,发现了一个细节:欧震集团在占领临沂之前,“围歼共军16个旅”,并没有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临沂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华野主力要是仍在临沂,双方必然要大打一场,战斗怎么可能不激烈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粟裕的主力不在临沂,北上来包围他的部队来了。

王耀武立即调阅了近期的空中侦察情报,果然发现华野有频繁移动的迹象,他当机立断,命令李仙洲集团全线后撤。

“鲁南会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南北对进,把华野给夹住,现在欧震集团已拿下临沂,王耀武却要往后缩。

陈诚严令王耀武回到原地,不得擅自撤退,王耀武只好又命令李仙洲返回。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3)

王耀武

1947年2月17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桂军韩练成的46军返回新泰,韩浚的73军主力返回颜庄。重新南下进攻

1947年2月19日,华野各部队已秘密接近莱芜两侧,即将完成战役包围。

王耀武也发现了华野一纵1师已在莱芜以西了。

此时,王耀武、李仙洲才判明了华野的真实作战意图。

精明的王耀武判断:共军正集中兵力准备消灭73军和46军,立即命令已经到达颜庄的46军火速撤回莱芜,与73军合力固守,同时命令73军的77师经博山南下归还建制。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4)

莱芜战役示意图

46军军长韩练成当晚就指挥部队缩回了莱芜城,莱芜城一下聚集了国民党两个军。

敌变我变,粟裕马上调整部署,命令一纵进攻莱芜李仙洲总部及73军,四纵进攻颜庄的46军,六纵进攻吐丝口镇的新36师,八纵主力和九纵一部在博山以南的和庄设伏消灭77师,十纵攻占锦阳关,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

20日拂晓,八纵、九纵分别进入和庄地区,向由博山南下的敌73军77师发起攻击,华野八纵、九纵在和庄一带歼灭敌77师大部,击毙73军77师师长田君健。

20日黄昏,叶飞命令一纵1师、3师分别向莱芜城西、城北国民党军外围阵地发起攻击。

当天夜里,一纵3师7团猛攻莱芜城西的小曹村,敌73军193师顽强抵抗,一夜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5)

莱芜战役

韩浚命令73军集中炮火轰击城西我军,并在21日晨派部队出城增援。在国民党军优势火力下,3师白天进攻没有得手,退出小曹村阵地。与此同时,1师2团向莱芜城北的矿山阵地进攻,苦战一夜,占领矿山制高点三个碉堡。73军在21日上午以密集炮火配合步兵进行反击,我军展开困难,暂时撤离矿山制高点。在城北的马家庄和小洼村,我军进攻顺利,占领了这两个村庄。

莱芜城北通向吐丝口镇有两条平行的道路,东边经过北铺镇,西边经过矿山。小洼正处在两条道路之间,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两边是高地,后面是矿山。

为了保持莱芜北面公路的畅通,为国民党大军保留退路。

21日早晨,李仙洲命令韩浚指挥73军向城北的小洼和矿山进攻,韩浚派出一个团,向小洼我军阵地发起进攻,华野一纵1师1团一个连在小洼一带防守。

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扫射,敌军开始分几路纵队出城,向小洼扑来,经过一番激战,1连长牺牲,1连坚守小洼村五个小时,挡住了国民党军十倍以上兵力的轮番进攻,国民党军没敢再进攻,撤回了莱芜城内。

22日,73军的一个团又向莱芜城西北的安乐山阵地进攻。莱芜城西北有两个山头,中间呈马鞍形,安乐山是西边的山头。一纵1师的8连坚守阵地,扼住国民党军突围的通道。国民党炮兵向山头打了500多发炮弹,飞机扔下燃烧弹,将整个山头包围在烟雾之中。8连战士组成战斗小组,组织火力,轮番到前沿战斗,打退国民党军多次冲锋。国民党军留下一大片尸体,就是占领不了山头。

8连战士浴血奋战,将莱芜的国民党军队又拖了一天。

一纵的三天战斗,打得极为艰苦。他们拖住了莱芜城内的四万蒋军,保证华野的各主力纵队赶到预定位置,对国民党军进行围歼。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6)

莱芜战役

就在一纵进攻莱芜,牵制李仙洲集团时,王必成指挥六纵进攻吐丝口镇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中。

吐丝口镇处于明水、博山通向莱芜公路的交叉点,李仙洲集团的后方基地设在这里,储存了上百吨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

拿下吐丝口镇,就切断了李仙洲集团的退路和济南方向的增援。

陈、粟把攻占吐丝口镇的任务交给王必成的六纵,王必成命令六纵16、18师担任口镇攻坚,17师阻击青石桥方向之敌。驻守吐丝口镇的国民党军新36师战斗力虽不很强,但很善于死守。

2月20日夜里,六纵18师派48团一个突击连隐蔽接近吐丝口镇,以偷袭动作向里插。靠近口镇围墙外的一个小房子时,敌人尚未察觉。当敌军哨兵发现喊起来时,我军已爬过围墙,十分钟后突进一个营的兵力。敌人也转入阵地向我军射击,我军向南门方向运动,并沿小巷向镇子纵深发展。敌人在南门楼上用迫击炮轰击我后续部队,并用机枪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用炮火进行压制,再派47团进入突破口,与48团突进部队汇合,消灭南门敌军,巩固阵地。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7)

莱芜战役

47团一个营在进攻西门外铁厂战斗中,遇到敌军顽强抵抗。我军用迫击炮轰击,消灭一个排敌人,但仍有部分敌人死守不退。这时天亮日出,国民党军飞机前来袭扰。六纵暂时停止战斗,进行防空和巩固阵地。

21日白天,驻青石桥的敌军出动,一方面增援吐丝口镇,也企图吸引我军分散兵力。六纵17师在阻击的同时,六纵夜里16、18师于夜里由西向东对吐丝口镇之敌发起攻击。

敌新编36师师长曹振铎据守城东北角关帝庙核心阵地,有地道与碉堡联接。依仗充足的弹药,他一面指挥用密集火力阻止我军,一面向莱芜的李仙洲求救。

因吐丝口镇内地形狭窄,我军无法展开大部队,打了一夜,占领口镇大部街道房屋,只有东北角敌师部阵地攻不下来,双方形成对峙。

王耀武接到李仙洲的告急电报,亲自乘飞机到莱芜上空观察。看到共军有大部队运动,莱芜、吐丝口镇都很危险。

王耀武向李仙洲下达了撤退命令。

接到王耀武的电令后,李仙洲召集官佐们一起研究。李仙洲主张固守而不主张撤退,认为在解放军包围下,撤退很不利,如果不撤,只要临沂的欧震集团跟踪而来,便可起到内外夹击之效。

除了李仙洲,多数人认为困守莱芜粮食弹药都成问题,再加上两个军挤在一座城里,城小人多,军心慌乱,坚持撤退。

23日李仙洲下令:73军为左路,46军为右路,他的指挥部随46军行动,向吐丝口镇方向撤退。

粟裕得知莱芜的敌人准备撤退,立即向各部队下达命令:以一、二、七纵队组成左集团,由叶飞统一指挥;以四、八纵队组成右集团,由王建安统一指挥;从两面强攻莱芜城。如敌军先突围,则两集团即歼敌于莱芜与吐丝口之间。

国民党桂军46军军长韩练成早与我党有联系,一直拖延时间,寻找机会起义,正好给我华野各纵队提供了宝贵时间,使各纵队能及时赶到集结地域,等待李仙洲集团的撤退。

23日早晨,莱芜城中国民党军开始准备撤退,李仙洲准备出发,与46军军长韩练成一起从指挥部来到东门外集合,这时46军军长韩练成突然失踪了,46军无人指挥,韩练成已在我地下工作者的协助下,脱离国民党军队,投向解放区了。

早上8时李仙洲下达出发命令:73军在左路,46军在右路,两个军平行前进。

李仙洲为保自己安全,让73军派一个团掩护指挥部随46军行动。

从莱芜到吐丝口镇距离15公里,李仙洲集团的五万多国民党军,带着全部火炮、卡车、辎重,拥挤缓慢地在公路上行进。

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亲自坐镇,指挥20多架飞机为地面部队保驾。

中午时分,当李仙洲集团的部队完全离开莱芜城后,华野四纵一个师迅速冲进莱芜城,占领了莱芜城。

埋伏在沿途公路两侧芹村、张家洼、高洼、矿山的我军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李仙洲集团发起猛烈进攻。

韩浚的73军左侧护卫萧重光师、46军右侧护卫海竞强旅,开始还组织部队向我军反冲击。

萧重光师向叶飞的一纵阵地冲击,叶飞命令集中炮火向密集的国民党军轰击,造成敌人的重大伤亡。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8)

莱芜战役

敌军丧失斗志,陷入混乱。

李仙洲命令少数部队保护辎重,其余均投入战斗。李仙洲呼叫王叔铭指挥飞机轰炸扫射,为地面部队开路。

时任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的王叔铭与李仙洲是山东老乡,两人又同是黄埔一期生,私交不错。

王叔铭用无线电话告诉李仙洲:地面上共军部队甚多,突围不易;建议李仙洲退回莱芜,占据有利地点固守待援,他愿负责空投接济。

李仙洲回答:部队已经出来,回去更无希望;不如一鼓作气冲出重围,到吐丝口就有希望了。

粟裕命令四纵、六纵不要顾忌敌机轰炸,坚决冲上去,靠近敌人。我军从四面八方冲上前去,将五万国民党军包围在南北20里、东西五六里的狭长地带,与敌军展开近战肉搏。

莱芜战役作战区域(鏖战华东五莱芜战役)(9)

莱芜战役

在我军的强大突击下,李仙洲的行军纵队陷入一片混乱。辎重、车辆、人员挤成一团,许多国民党士兵疲劳不堪地躺在地上说:“老子不走了,被共军打死倒好了!”

李仙洲、韩浚还想作最后挣扎,收拢了几千人的队伍,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李仙洲腿部负伤,因失血过多从马上摔到沟里,被我军俘虏。

73军军长韩浚与部分残兵在青石关,被我九纵包围,只得放下武器投降。

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华东野战军歼灭李仙洲集团两个军、七个师(旅),毙伤10000人,俘虏46805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7人。

莱芜战役结束后后,王耀武哀叹道:“5万多人,不知不觉在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哪!”

莱芜战役后,华野收复了周村、博山等县城13座,控制了胶济铁路中段。

莱芜战役后,国民党统帅部被迫修改战略方针,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文史观天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