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
键盘侠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席瑞:侠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也想过要像钢铁侠、像蜘蛛侠这样的大侠每天飞来飞去,解决各种问题,可是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只当一个用键盘守卫正义的小侠呢?所以你看正方就站稳了键盘侠群体里抒发“个人正义感”的一类人,更强调言论可以有正面的力量,更强调对他们的期许,而键盘侠到底做过什么恶,先不管。拔高键盘侠的同时,把“侠”的定义降低,所有抱着正义感的人,致力于用言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都可以称作“侠”。所以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呢?今天也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奇葩说》毕竟不全是专业辩手,他们在辩论的时候,会出于娱乐综艺的考量,放大辩论赛的某些特质,他们会用极端的、甚至哗众取宠的表现方式,去着意渲染、放大有利于持方的论点,而选择性忽视不利于自己的论据。有时候他们的观点很单薄很乏善可陈,比如这一场的欧阳超,又是歇斯底里怒吼,又是各种模仿印度舞,模仿日本英语,可是他讲了多少观点你还记得吗?乍看好像挺逗,看多
前不久《奇葩说》第五季出了一道辩题:
键盘侠:本意指在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占据道德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现在衍生为平时躲避社会群体,一旦脱离人群,独自面对电脑敲键盘,或用手机进行网络评论及聊天时,毫无顾忌、对社会各方面评头论足的人。
反方认为,键盘侠是一股走low系路线的黑暗势力,肆无忌惮地在网上传播谣言、躲在面具背后尽情地发泄恶意,攻击一切,他们是网络暴力的发动机,不正之风的助推剂,必须被严厉抨击,不配拥有侠的名义。
而正方认为,键盘侠起码比敢怒不敢言的人要好,他们关心世界,心怀热血,想要用微薄之力,推动世界向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发展,好像也没什么错,也确实因为他们,一些不法分子被举报,忽视的问题被讨论,邪恶势力被削弱,键盘侠这三个字,可以变成一个好称号。
所以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呢?今天也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奇葩说》毕竟不全是专业辩手,他们在辩论的时候,会出于娱乐综艺的考量,放大辩论赛的某些特质,他们会用极端的、甚至哗众取宠的表现方式,去着意渲染、放大有利于持方的论点,而选择性忽视不利于自己的论据。有时候他们的观点很单薄很乏善可陈,比如这一场的欧阳超,又是歇斯底里怒吼,又是各种模仿印度舞,模仿日本英语,可是他讲了多少观点你还记得吗?乍看好像挺逗,看多了就觉得,实在太油腻了。
李诞说《奇葩说》本身就是一档键盘侠节目,其实我挺认可的,这些奇葩们善用各种煽情泄愤的表达方式,无所不用其极,不过是为了煽动人心拉票。
所以你看正方就站稳了键盘侠群体里抒发“个人正义感”的一类人,更强调言论可以有正面的力量,更强调对他们的期许,而键盘侠到底做过什么恶,先不管。拔高键盘侠的同时,把“侠”的定义降低,所有抱着正义感的人,致力于用言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都可以称作“侠”。
席瑞:侠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也想过要像钢铁侠、像蜘蛛侠这样的大侠每天飞来飞去,解决各种问题,可是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只当一个用键盘守卫正义的小侠呢?
花希:我非常害怕对方持的一个观点是,他们将侠和英雄定义得太过完美无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如果你一旦将侠和英雄定义得特别完美,形象定义得特别高大,他将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非常喜欢的神话体系是希腊神话体系,因为里面的每一个神都有人身上的缺点,因为当人从神的身上看到人性时,人才有可能从自己身上看到神性。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侠和英雄,但是我们不能动手,因为我们动手就违法了,但是我们心中的正义感如何抒发,我们该如何表达,你说我匿名,我就用实名在网上传达我的看法,你该如何评价我?在深夜的时候有一个人给我发私信说他今天过得很不好,我一句加油,有可能帮他度过这个难捱的黑夜,但如果我一句你矫情什么,他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你发现了没有,我们不光是侠,我们的一招一式,都可以救人于水火,或者杀人于无形。侠不一定要非常完美,因为他要靠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才有可能靠近那个你想要的侠。
而反方就更简单了,直接把键盘侠那些龌龊的、卑劣的言语攻击拎出来,强调键盘侠的光说不练不作为、躲在键盘后面匿名,
陈铭:我完全承认,键盘侠当中有一拨人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不是对应“侠”这个称号的,侠是另一波,侠是有几个基本的特质,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第一个勇,侠出门要佩剑,不带毛笔,侠为什么要佩剑,告诉大家这是勇的象征,这是侠的标志,侠的剑是有名号的,这个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担当。……
对于侠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声名有的时候比生命还重要,侠爱惜羽毛,爱惜那份江湖中的荣耀,这是他誓死捍卫的东西,键盘侠叫什么名,马甲,实名都不敢一个,你的勇在哪里,侠的核心,勇,键盘侠的核心,怯,键盘不是键盘侠的工具,是键盘侠的墙壁,他要躲在那个键盘,躲在那个屏幕后面,他害怕大家看到自己。他害怕大家知道到底是谁在说,谁在骂,这也能叫侠吗?核心特质有冲撞,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勇,一个怯,还有最核心一点,侠为义,而键盘侠大多时候,为了爽。侠要干嘛,其实也很简单,你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遇到不公时候的勇,校园暴力,公车上看到钱包被偷,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小小的不公,你是马上掏出手机在网上骂,还是马上迈出一步,制止那件事情,这就是你做一个普通的好人和一个普通的侠的区别。
这一期节目的一辩二辩都比较一般(正方的秦教授、席瑞明显较反方好),基本上能量密度最高的精华都集中在三辩陈铭和花希的陈词及攻辩环节身上。可以说,陈铭和花希的表现,好歹也为昏昏欲睡的第五季奇葩说提升了一点水平,挽回了一点颜面。
那我们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
我觉得不是。
节目里,双方理论过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投机取巧、让人不以为然的地方。
从题干来看,键盘侠的“个人正义感”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占据道德高点”,你一定对下面的场景不陌生:
国庆节了,某某明星发了自家孩子的照片,键盘侠就行动起来了:国庆节居然不给祖国送祝福,不爱国!垃圾!
地震了,A明星捐了一百万,键盘侠又出现了:隔壁B明星捐了五千万,你只捐了这么点,你他妈还是人吗?垃圾!
郭靖战死襄阳,杨过夫妇隐居,键盘侠们恨不得把古墓给掘了:郭大侠都牺牲了,你们还躲在古墓玩玉女心经?你配当神雕大侠吗?你怎么不去殉国呢?你这个杨康后人,垃圾!
看到没,有些键盘侠或许是有正义感的,但是键盘侠最擅长嘴上正义,最擅长宽于待己、严以待人,他们的口头禅是何不食肉糜,价值观是你不行也得上啊。正方批判反方把“侠”想得太过高尚了,事实上,最以“高尚”苛求人的,正是键盘侠本人。
反方为了条分缕析区分键盘侠与“侠”,提出了勇,提出了要有作为,这我很同意。但他们也下了很多无谓的定义,什么有装备,有技能,爱惜声名,光明正大——这恰恰不是侠的必要条件,反而容易授人以柄。
我们知道从匪徒手下救了小胡斐的平阿四没什么武功,我们知道萧十一郎其实是声名狼藉的大盗,有些侠客就喜欢深藏功与名,那些并不是跟键盘区分开的特质。
包括薛兆丰教授在点评时,认为键盘侠不是侠,理由之一:键盘侠秉持的正义并不一定是正义,因为那种正义没有正当的程序,不是经过充分验证的事实。
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比如说当年的凌潇肃所谓的出轨事件、潘粤明所谓的家暴事件,键盘侠们容易被正义感冲昏头脑,容易被一面之词带跑偏,他们没有求证的耐心,一窝蜂全去攻击凌潇肃、潘粤明,结果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剧情居然出现反转了——原来姚晨、董洁早有新欢啊。
但是键盘侠才不管那么多,反正追逐热点的保质期不过三天,他们很容易选择性失忆。
但那些饱受千夫所指误解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薛兆丰的这个观点乍看有理,却恰恰与自己的论点相违背,反而贴近了键盘侠与侠的距离,因为侠客本身也存在这个问题,王朔骂金庸时说这叫道德杀人。
不是每个侠客都能像楚留香这么有法制意识,绝大多数大侠们基本不顾法律程序,动用私刑,杀了也就杀了。
可是赵敏郡主告诉我们,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归辛树夫妇误杀吴六奇就是血淋淋的代价,独孤求败大侠也误伤过义士,完了还得说,卧槽都怪我的紫薇软剑,误伤义士不祥啊,扔了扔了,“乃弃之深谷”。
丘处机和江南七怪这两组热血智障要不是运气好,基本上郭靖杨康早夭折了。
《奇葩说》节目的正方在辩论时,似乎没有想过这个角度:侠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高尚的称号,它允许有瑕疵。
但归根到底,侠的词性还是褒大于贬,它更倾向于是一种赞誉,一种认可。所以键盘侠压根承担不起这种赞誉。
为什么呢?
反方的二辩未来星举了一个例子挺好,键盘侠五十个高频词,包括傻逼、去死、滚犊子等等,却没有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善意的词汇——其实还可以展开来,键盘侠归根到底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个群体的大多数。
我们先看网民结构组成的一组数据:
我们看到网民的群体分布,最多的那群人,学历较低,集中在初高中,职业是学生或自由职业者,收入一般,多在2000-5000月薪左右,年龄也多为20-29岁,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却缺乏社会阅历,缺乏经验学识,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话语权——这就是网上发声的大多数,他们必须找存在感。尽管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指望他们发言的专业性。
要知道,在网络上发声,动机不外乎几种:
●寻求帮助——寻人启事等等
●商业诉求/职业需要——比如你发一条软文,贴一则公关,召集一群水军
●出于正义感或同情心——你转发一条寻人启事,你抨击抨击有人杀狗、有人劈腿、有人深夜聊剧本
●交流意见观点、表明主张立场——上逼乎,发现更大的世界
●维权或试图了解真相——比如当年遮遮掩掩的人大leiyang案件始末,比如近期的假YI苗事件
●相对剥夺感:因处境不如他人所产生的不平衡感
●心理缺陷
最后两个是不是很常见?
各种对富豪的逼捐门,各种无端的谩骂,与其说是正义感作祟,倒不如说是相对剥夺感或心理不健全使然。他们发言,就是为了自由,为了痛快。
我认为键盘侠与其说是侠,不如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一定有其正外部性,他们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他们将魏*西事件、将DD空姐事件掀起狂澜,通过骂专家傻逼将不生二胎征税的政策建议顶撞回去,他们迫令当局不得不如履薄冰,迫令低效的政府不得不自我检视、重整旗鼓。
这是群体意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没有人会将这种群体意识称为“侠”——除了一种“道路以目”的极端情况:政府失灵了,周围环境陷入了一种政治恐怖的状态,这时候敢于为民众发声的人就是侠。因为侠一定是自发的、有所作为的、具有反抗意志的——但这种极端情况不应该列入讨论的范畴。
公众舆论的负外部性更是可怕,事态发酵程度等外部环境与自身性格、处境会共同影响到键盘侠的情绪波动程度,所以我们看到无缘无故的对喷、侮辱,有些甚至外化成线下的行动。没经历过网络暴力的人,不知道网络暴力的恐怖。
我有个朋友曾经被键盘侠人肉出全家,寄送威胁生命的可怕东西。甚至被陌生人围堵,险些回不了家。
这种集体施加的暴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事人所能承担、所应承担的。
键盘侠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正义一时爽,别人全家火葬场。
归根到底,群体意识不是无端端自行产生的,信息的海洋里,总会有一个意见领袖(KOL)释放消息源、然后去统领号召,有时候需要媒体去推波助澜。最终形成一致的公众舆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低龄低智、价值单纯、盲目轻信的个体就容易化身为随风摆动的集群,互联网加剧了这种群体意识积聚的效率,匿名的机制降低了发声成本,群众被键盘武装,就愈发肆无忌惮,这群人缺乏判断力,分不清真假,擅长被KOL洗脑煽动。而真正独立思考的理性个体,面对浩瀚的人潮翻涌,则容易陷入沉默的螺旋中。
商业社会的自由市场中,仗义执言的KOL固然有,但完全没有利益相关的KOL实在太少了。
于是群众成了群氓,成了民粹,成了小资键盘侠最擅长引经据典的《乌合之众》——是的,勒庞写的那本。有时候还会拉上沃尔特·李普曼写的那本。
键盘侠还喜欢鼓吹言论自由,高晓松反驳薛兆丰时认为:人都有说错话的权利,所以键盘侠评论发言时,不一定非得要求他们多专业、多理性。
这句话不错,然而,我固然捍卫你们的言论自由,但我不能因为你们那些自由的言论,就要献上“侠”的道德奖赏,这可能是矫枉过正。
自由的人不一定是侠客,勇敢赋别人以自由的人才是。
扫描二维码,关注言少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