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雷锋专职志愿者解莎为上学孩子整理雨伞他有的时候是他,更多的时候是他们。“雷锋专职志愿者”,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桂冠,不是他们的自封亦不是自封,而是来自点点滴滴志愿服务在群众心中积累出来的“高度”。不同的历史时空,同样的炽热情怀。在这个当年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姚圫支部发源的地方,新一代“姚圫人”在新时期从“红色家谱”中不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回忆的镜头拉长,2020年2月的一天清晨6点,天蒙蒙亮,“哨所”上的灯光依旧明亮,时间仿佛静止,一位行色匆匆的“红马甲”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泡面来到“哨所”边,他穿着的“红马甲”边角如同盘玩已久的文玩有了“包浆”一般的厚重。他的到来如同阳光冲出地平线,宁静的早晨也让人觉得“沸腾”。镜头转近,周一到周五每天7点30分和16点30分,在芙蓉区大同第三小学的校门口,熟悉的她和她的红马甲总是“如约而至”。
红网时刻通讯员 孔亚超 长沙报道
从冬到冬,季节飞转,长沙市芙蓉区合平新村社区的雷锋专职志愿者队伍已履职近一年。
那着在身上的雷锋专职志愿者马甲,已不再像前几个月刚刚穿上时那么鲜艳,却渐渐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分量。这“分量”,来自社区全员核酸时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时的忙碌身姿,来自社区平安巡逻中被风雪吹红的面庞,来自校门护学的坚毅目光,来自为居民义务搬物磨出老茧的粗粝双手……
“志愿红”是奉献的红,更是精神的红。
不同的历史时空,同样的炽热情怀。在这个当年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姚圫支部发源的地方,新一代“姚圫人”在新时期从“红色家谱”中不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回忆的镜头拉长,2020年2月的一天清晨6点,天蒙蒙亮,“哨所”上的灯光依旧明亮,时间仿佛静止,一位行色匆匆的“红马甲”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泡面来到“哨所”边,他穿着的“红马甲”边角如同盘玩已久的文玩有了“包浆”一般的厚重。他的到来如同阳光冲出地平线,宁静的早晨也让人觉得“沸腾”。
镜头转近,周一到周五每天7点30分和16点30分,在芙蓉区大同第三小学的校门口,熟悉的她和她的红马甲总是“如约而至”。
他有的时候是他,更多的时候是他们。“雷锋专职志愿者”,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桂冠,不是他们的自封亦不是自封,而是来自点点滴滴志愿服务在群众心中积累出来的“高度”。
雷锋专职志愿者解莎为上学孩子整理雨伞
2020年解莎成为雷锋专职志愿者,因为责任心强,勤奋肯干,很快就如同一片六边形的雪花融入到这个队伍之中。成为雷锋专职志愿者近一年,解莎和队友们400多次来到大同第三小学的校门口。护校、整队、维护秩序、指挥车辆……队友口中的“解姐”渐渐成了孩子们口中的“莎莎姨”。
德叔今年57岁,他却依然有着“诗和远方”。按照地方传统,这样的年纪不过是个中年的汉子,处于小与老的模糊地界。而之所以被大家称之为“德叔”,则是源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他如同一颗“钉子”一般始终以“临战状态”铆在合平安置小区志愿者服务点,为小区720余户家庭,2800余人坚守40余天后居民对他的肯定。
八月初的长沙并没有因为立秋而让人感到凉爽半分,反而让大家感受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来的持续“热情”。8月10日深夜22点德叔还在芙蓉区东合新苑南门,明天这里将作为核酸检测点为“五小门店”经营业主、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等有需要的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一米五一个点位的红色标记能有效保持安全距离,队伍要走‘大S’路锥随着小树放,这边还是要将警戒带拿起来……”他和社区工作人员边在地上做间距标记,边比划着第二天的队伍排法。
11日早上7点德叔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现场,维护秩序、查健康码、量体温……如同一个“陀螺”以满弓状态一直履职到检测结束。
雷锋专职志愿者罗德清(右)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测量体温
“晓玲姐,今天又出来铲牛皮癣了,谢谢你为我们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要向你学习。”“老刘总是麻烦你帮我搬东西,还帮着照看院子。谢谢你!”“笑笑,你这个妹子不错哦。谢谢你,总是来为我这个老太婆做志愿服务。”“莎莎姨,谢谢你每天都来守护我们。”……居民们的一声声“谢谢”如同一个个音符,演奏出“雷锋家乡学雷锋”的激扬乐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长沙是雷锋的故乡,雷锋精神的孕育地。”以自传带动公转,从“孤帆远影”到“团队行动”,雷锋家乡学雷锋,社区常见志愿红。“平均每天有一名志愿者‘入列’。”近一年,芙蓉区合平新村社区通过雷锋专职志愿者影响带动350余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5700余小时。政策宣传、平安巡逻、爱心护学、文明新风、结对帮扶……平凡却能积累出不平凡,他们年纪不同,职业各异,用不同的方式为社区做着不同的贡献,他们拥有同一个称呼——“雷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