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心理学必看的书(每天学点心理学人们对心理学的5个误解)
想学心理学必看的书(每天学点心理学人们对心理学的5个误解)很多人对催眠术感兴趣,觉得它很玄妙,再加上几部颇有知名度的“心理电影”的误导,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让人们觉得心理学家能催眠。其实,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混淆了。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所谓“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通的人。很多人觉得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心,他们认为“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别人的所思所想。其实,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的,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内心。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
很多人对心理学还比较陌生,而且觉得它略带有一点神秘色彩。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心理学。
在心理学上,有些事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俗话说“面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心理学能了解大家认为不可知的“心”。这让许多人觉得心理学很神秘,也因此对心理学产生了种种误解。排除对心理学的误解,学好心理学的前提,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误解都是什么。
误解1: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很多人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学,这也是一种误解。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从而更幸福地生活下去。心理咨询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处理了。
误解2:心理学家知道我内心想什么很多人觉得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心,他们认为“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别人的所思所想。
其实,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的,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内心。
误解3: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变态的人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需要很大勇气,可能还有过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有精神病?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误解:进行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所以与心理学有关系的非专业人士都不正常。
其实,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混淆了。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所谓“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通的人。
误解4:心理学家会催眠很多人对催眠术感兴趣,觉得它很玄妙,再加上几部颇有知名度的“心理电影”的误导,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让人们觉得心理学家能催眠。
其实,催眠术只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误解5:心理学就是解梦这种误解的产生和弗洛伊德有很大关系。对于多数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解梦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挖掘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而梦被当做透视内心世界的一扇“天窗”。
由于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许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同于梦的分析,进而使解梦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好莱坞的电影在这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最后分析,是很多人最初了解心理学的起因。《爱德华大夫)》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票房成绩斐然,精神分析题材的电影开始盛行。这部影片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解梦,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也是许多人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口头禅:“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
”其实,解梦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仅仅是心理学知识森林中的一棵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