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真的会渐渐消磨一个人的意志(珍惜身边每一个下厂工程师吧)
工厂真的会渐渐消磨一个人的意志(珍惜身边每一个下厂工程师吧)一切就绪,出发!业务员和司机一起帮忙搬运36℃。集结等待出发的车辆校准需要用到的砝码
相信很多人对广电计量提供的一大特色服务“现场校准”并不陌生,它不仅可以根据企业特定需求进行定点定时计量,还能最大程度避免因为缺少仪器造成的停产。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跑腿”的活儿,拿着标准来,现场对一对,再拿着标准回去就行了——蛤?小编第一个不服!至于为什么?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1.集结出发
8月8日7:40,广州,36℃。
第一次听说要跟随工程师们下厂的时候,小编的心情还是有种小雀跃的,也就因此忽视了旁边前辈们不同以往的关爱眼神。此刻拎包站在计量前台的集合点前看着一字排开的车辆,感受着后颈汗哗啦啦不要钱一样往下流,再次低头确认了下手机里的实时温度。
36℃。
集结等待出发的车辆
校准需要用到的砝码
业务员和司机一起帮忙搬运
一切就绪,出发!
2.入厂校准
经过30公里车程,我们来到了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广州粤华制药有限公司。进厂后,工程师们首先和厂方负责人按照下厂明细单核对了今天的校准任务。
Tips:一般来说,公司派单人员会依据客户在预约服务时注明的仪器名称、型号与数量来决定具体下厂人员,不过也经常会出现客户临时追加仪器的情况。因此在开工前确认工作量、做好计划,才能保证心里有谱~
机械台秤
根据仪器的种类,我们的工程师们兵分三路。苏工负责的仪器包括22台机械及电子台秤、11台电子天平。其中,超过15台电子秤的最大称量为150公斤。
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果一个秤的最大称量为150公斤,就必须用到同等重量的砝码,这还是在不考虑重复校准的情况下。这等于每台电子秤至少要一上一下搬动两轮砝码共计300公斤,15台就是4500公斤……
4吨半啊!!!
回忆起自己当年体育考试握力第一的风采,小编情(bu)不(zi)自(liang)禁(li)伸手拿了一个20公斤砝码耍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想而知夏季高温环境下,一整天的下厂对于工程师来说是多大的体力消耗。如果碰上某一台秤读数不够稳定,还需要多次校准以避免草率地做出“超差”的误判。对此,苏工笑称:“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搬砖工’。”
经过连续数小时艰苦卓绝的劳动,我们终于搞定了“大家伙”,接下来就是“小东西”登场啦!
高精度电子天平
穿过干净整洁的车间,我们换上防护服来到了实验室。由于电子天平比较“娇气”,所以需要用到的砝码也成功“瘦身”,一手就能拎走~
单兵配置:肩背手提仍能脚下生风
水分测定仪,可通过测量样品丢失水分含量与原来重量对比,确定样品含水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电子天平的精度较高,我们遇到的“意外”也多了起来……
▼状况一:
中途有一台电子天平多次出现超差,差点要被宣告“抢救无效”了。不过苏工淡定地看了看实验室周围,发现不远处有一台崩解仪正在工作,当即判断它是主要干扰源。果然,关停罪魁祸首后,天平马上恢复正常,重获清白。
干扰电子天平的崩解仪
▼状况二:
正当小编口干舌燥想找张凳子歇息一会儿时,突然发现角落里孤零零放着一台“可疑”的天平——明明方圆一米没有任何动静,上面的数字却来回闪动变化。配合实验室安静的氛围、空调吹出的冷冷微风,显得十分诡异……
快七月半了,忍不住有点慌……
将这个问题反映给苏工后,他马上给出了科学解释——原来因为电子天平精度高,其传感器应变片十分灵敏,就算上面没有任何样品,也会受到微弱风力和振动的影响导致读数变化。
另外,苏工的细心负责也给小编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仪器使用或校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苏工都会告知客户注意事项,帮助客户保持仪器最佳状态,以免影响生产。
3.标准归位
待所有仪器校准完毕,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我们的工程师再次集结在一起,与厂方负责人再次清点核对仪器,一切无误后签字确认。至此,现场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你以为下厂就这样结束,可以各回各家了吗?
太天真了!
再次回到公司后,一定要做好收尾工作!
①将下厂明细确认单交还前台工作人员以便记录。
②归还标准。
加起来差不多200公斤的砝码,都需要苏工一个人推车运送归还至实验室。
不……不是这个意义上的推车……
这个才对……
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
整理后摆放整齐的砝码
完成所有规定动作后,夜色已深,正是和家人共进晚餐,围桌笑谈的时刻。而此时的广电平云广场却并未沉睡,仍有不少员工坚守岗位,为明天新一轮的工作准备着……
写在结尾的一点碎碎念当小编在中途感慨那么多台秤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时,苏工悠悠开口:“我们做计量的有一句话:‘如果你想快,那就慢慢做。’是不是很矛盾?”
谁说理工男没文艺细胞的,看这话说得多有哲理。
这次下厂,我们在12小时的36℃闷热高温下来回驱车60公里,搬动了超过4吨半的重量。
或蹲或站,或扛或拎。
衣服因为汗水湿了干,干了湿。
于我而言,这只是一次偶尔的体验。
对于工程师们来说,却是日复一日的常态。
一次下厂或许很简单,但三次、五次,每周、每月呢?
酷暑,寒冬,朝发,夜归。
这一份坚守,足以说明一切。
广电计量,做一流的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专业机构
更多与质量有关的资讯,请关注广电计量GRG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