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屋和茅草屋(别了溜索别了)
泥土屋和茅草屋(别了溜索别了)即将搬进新居前,且沙次干特意来到西溪河边看了一眼溜索(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且沙次干背羊过溜索(2005年6月5日摄)。新华社发(林强 摄)今年喜事连连,且沙次干的三女儿且沙么惹子成绩优异考取会理实验中学就读初一;阿布洛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3套安全住房也已分房,且沙次干分得一套80平方米两层钢混结构的小楼房。且沙次干赶着马匹,驮着从老屋整理出来的谷物和家什,告别住了十多年的土坯房,乐滋滋地搬进新家。坐在崭新沙发上的且沙次干也在谋划自己的新生活:想考个驾照,买辆摩托车,做点小生意,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拼版图片:上图为且沙次干、阿达么日杂夫妇俩在阿布洛哈村3组老屋土坯房前留影(6月27日摄);下图为且沙次干一家人在集中安置点新居前留影(6月30日摄)。
6月28日,且沙次干在即将搬进新居的时候,特意去看了一眼伴随了他40余年的西溪河上的溜索。
今年41岁的且沙次干住在四川省布拖县阿布洛哈村,这个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进出仅有两条路:一条是往上徒步约4公里,翻越落差约1000米的山崖路,到通车的村子;另一条是往下走到谷底,通过溜索前往河对岸。道路的艰险,制约了阿布洛哈村的发展。且沙次干十多岁的时候才吃上白米饭,衣服是大人穿破了改小的,鞋子是轮胎做鞋底的……且沙次干一家和其他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从2005年开始,阿布洛哈村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建起了小学校,且沙次干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走进了一年级。且沙次干也在破旧的茅草房旁建成了土坯房。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阿布洛哈村条件一天天改善。6月30日,一条3.8公里的通村公路建成通车了,且沙次干从家门口坐车10多分钟即可出村,两个小时就能到县城。
今年喜事连连,且沙次干的三女儿且沙么惹子成绩优异考取会理实验中学就读初一;阿布洛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3套安全住房也已分房,且沙次干分得一套80平方米两层钢混结构的小楼房。
且沙次干赶着马匹,驮着从老屋整理出来的谷物和家什,告别住了十多年的土坯房,乐滋滋地搬进新家。坐在崭新沙发上的且沙次干也在谋划自己的新生活:想考个驾照,买辆摩托车,做点小生意,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背羊过溜索(2005年6月5日摄)。新华社发(林强 摄)
即将搬进新居前,且沙次干特意来到西溪河边看了一眼溜索(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把两袋谷物放在马背上(6月27日摄)。当日,且沙次干和妻子阿达么日杂把老房子里的粮食、家什等收拾一番,准备搬进村集中安置点的新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阿达么日杂夫妇俩在老房子里收拾制作的泡菜(6月27日摄)。当天他们把老房子里的粮食、家什等收拾一番,准备搬进村集中安置点的新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阿达么日杂夫妇俩赶着马,驮着粮食、家什,准备搬进村集中安置点的新居(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二女儿且沙土杂抽到了六号房,是一套80平方米两层钢混结构的小楼房(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阿达么日杂夫妇俩背着政府赠送的四件套准备放进新居(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阿达么日杂夫妇在悬崖峭壁上挖了几株野生的地涌金莲花,准备栽种在新居门前(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且沙次干手捧自己背羊过溜索的老照片在新居门前留影(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