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左卫门的后果(为何左思猛力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不理左卫门的后果(为何左思猛力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陈祚明绘图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咏史》其六)左思《咏史》之所以被称为“千秋绝唱”(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正是这种意志高伟胸次浩荡个人气格的形象表达。左思才高志雄,胸次高迈,其诗多引史事,倾泄不平,格调高亢,气势遒劲,故而锺嵘论其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典”,典雅,指左思多引历史人物及故事;“怨”,怨愤不平,指其诗多借史事来批判现实,抒发自己愤慨不平之气;“精切”指左思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精当恰巧,使咏史与抒怀紧密结合;得讽喻之致”是言其诗具有鲜明的讽刺与批判现实的特征。咏史如: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阁,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此诗对比鲜明,淋漓忼爽,表现出诗人同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一方面是以浓笔勾勒出世族高门的一派繁华;而另一方面,则写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遗世归隐其中“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句,志高词旷,俯
本文系作者小星期待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左思咏史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功成不受爵的高尚情操。这是左思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他赋有高才,“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咏史》其一)。他的功业理想就是保家卫国,“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其一)。他希望实现抱负之后,遂“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高节卓不群”才是最高境界,纵然“连玺耀前庭”,但在作者的心中,却“比之犹浮云”(其三)。左思的咏史诗基调高昂,乐观向上,集中体现了他心中的崇高理想以及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其次,猛力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平。这是左思面对现实、备受压抑的真实感情的宣泄。
左思绘图
代表作为《咏史》诗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全诗比喻形象,对比强烈,前两句写自然现象,中两句述写社会现象,最后两句深化拓展为历史现象,揭示出门阀统治社会的不平等和对寒门庶士的戕害。层次清楚,基调悲慨,真切地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充分认识与万分感慨。最后,表现左思对门阀士族的蔑视以及隐居高蹈、遗世归隐的旷达情怀。这是作者思皓天舒白日,灵景照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想受现实打压之下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咏史
如: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阁,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此诗对比鲜明,淋漓忼爽,表现出诗人同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一方面是以浓笔勾勒出世族高门的一派繁华;而另一方面,则写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遗世归隐其中“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句,志高词旷,俯视一世,气势轩举,壮激悲凉。左思曾慨叹“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史》其七),是将个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即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士不遇”题材给主题化历史化了,而政多倖门、贤人失职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文人抒写内心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的契因。在《荆轲饮燕市》一诗中,左思通过对荆轲的歌颂,抒发了自己蔑视权贵、大胆反抗的精神:“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荆轲剧照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咏史》其六)左思《咏史》之所以被称为“千秋绝唱”(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正是这种意志高伟胸次浩荡个人气格的形象表达。左思才高志雄,胸次高迈,其诗多引史事,倾泄不平,格调高亢,气势遒劲,故而锺嵘论其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典”,典雅,指左思多引历史人物及故事;“怨”,怨愤不平,指其诗多借史事来批判现实,抒发自己愤慨不平之气;“精切”指左思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精当恰巧,使咏史与抒怀紧密结合;得讽喻之致”是言其诗具有鲜明的讽刺与批判现实的特征。
陈祚明绘图
因此,锺嵘称其特色为“左思风力”,即谓左思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借古人之事抒发个人怀抱既继承了建安风骨,同时也创造了咏史诗的范式,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刚健明朗,笔力雄浑。其实,从写法上看,左思诗用典虽多,但不板滞,在注重词藻对偶的同时,更注重借典抒情,以典寓实,因而艺术上十分圆熟。西晋后期,五胡乱华,中原残破,当时“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又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是为“永嘉之乱”,大批人士南渡江表以求偏安。此期诗歌,风格又有新的变化,锺嵘曾评论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乎寡味。”(《诗品》然而国事丧乱激越人心,感情凄楚哀痛能作慷慨之音者,唯有英雄刘琨。
晋书·食货志
刘琨(271~318),字越石,魏昌(今河北无极附近人。少时雄豪,加入“二十四友”,有贵族公子的浮华与放荡。后期受时局影响,国难家仇,激发斗志,遂而成为一名转战抗敌的爱国志士。刘琨曾云:“自倾辀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犹坐,则哀愤两集…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答卢诗序》这种思想的转变体现出有晋志士对玄学清谈求虚尚无之风的反思。刘琨迎战胡寇,为人构陷,死于幽州刺史段匹之手,时年48岁。刘琨今存诗只有3首,即《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都是他在北方抗敌时所作。
刘琨雕像
《扶风歌》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怀恋和对人生艰苦的感叹,悲歌慷慨,豪壮多气。值得注意的是刘琨的绝命诗《重赠卢谌》,用典故,一方面以太公望邓禹、陈平、张良狐偃、管仲等靖乱名臣的事迹为例,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又以孔子不遇于时自拟,写出自己功业未成、英雄失路的凄凉心态。此诗连用四个比喻“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真切地反映出刘琨不甘失败却又无可奈何的实际心情,最后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的名句深刻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愤忧。其诗雅壮而多风,苍凉而悲壮,沉雄变宕,自成绝调,故锺嵘论曰:“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后人感之,有“可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慨叹。
参考资料
·《扶风歌》
·《答卢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