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长期颠沛流离的他,伴着孤灯读佛经,汲取佛教精神营养,参悟历史的无常、人生的真谛,逐渐消除内心的痛苦,思想境界开阔提升,于荒茫中见深邃,于悲凉中见雄浑,于苦难中见喜悦。《陋室铭》中的刘禹锡志气高洁,看起来很有性格,其实他如此的性格和他的漂泊生涯、乐观心境不无关系。本来按照规定,通判应该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因为和州知县对刘禹锡落井下石,逼迫刘禹锡从城南搬到城北,又从城北搬到城中,房子面积也从三间变成一间半,最后只给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半年内,被迫搬了3次家,面积还一次比一次小,一直随遇而安的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当年的和州知县万万没想到,本来想通过“逼迁”刘禹锡来打击他,却适得其反,成就了刘禹锡和他的经典著作《陋室铭》——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陋室铭》流传至今,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成为形容高手在人间、卧虎藏龙的千古名句。

其实,这句诗不仅寄托着刘禹锡低调中的自信和优越感,而且对现代的买房一族有着启示作用。

创作背景:屡遭贬谪,等待春天

刘禹锡21岁进士及第,怀抱高昂的入世热情,积极投入王叔文领导的 “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永贞革新失败后,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本来按照规定,通判应该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因为和州知县对刘禹锡落井下石,逼迫刘禹锡从城南搬到城北,又从城北搬到城中,房子面积也从三间变成一间半,最后只给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半年内,被迫搬了3次家,面积还一次比一次小,一直随遇而安的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当年的和州知县万万没想到,本来想通过“逼迁”刘禹锡来打击他,却适得其反,成就了刘禹锡和他的经典著作《陋室铭》——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陋室铭》中的刘禹锡志气高洁,看起来很有性格,其实他如此的性格和他的漂泊生涯、乐观心境不无关系。

长期颠沛流离的他,伴着孤灯读佛经,汲取佛教精神营养,参悟历史的无常、人生的真谛,逐渐消除内心的痛苦,思想境界开阔提升,于荒茫中见深邃,于悲凉中见雄浑,于苦难中见喜悦。

从当时他写的诗里不难发现,刘禹锡的文采豪情、思想深度已到达中唐大历十才子所不及的境界。

在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中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他开朗豁达、昂扬向上、情趣高雅的志趣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

他以一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先表达对自己遭贬谪的辛酸、愤懑和无奈,再以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喻沉舟、病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不甘沉沦、豁达乐观、满怀憧憬的情怀。

其实,刘禹锡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明主,一直在心里渴望着政治生涯能迎来新的春天。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刘禹锡一贯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态度。就精神而言,他的这篇代表作与《陋室铭》所表达的内容是相通的,这也是“陋室不陋”的真正原因。

陋室不“陋”:隐于乱世,清高自赏

在我看来,“陋室”中的“陋”既表达了简陋的意思,也可以被理解为隐僻、偏远。

在古代典籍当中,以“陋”指代偏远的用例颇多。如《左传·成公九年》中写道:“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指的是人所居住的地方偏远,因此不愿意修城郭。

《新唐书·李靖传》:“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陋远”在此处是一个同位短语,都是指的偏僻边远之义。

所以,《陋室铭》中呈现的刘禹锡,是一个与世隔绝、自高自赏的古代隐士形象。在魏晋时期,名士风度最为人们所崇尚,当时的文人大多以清高自居。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便是当时争相竞逐的一种生活追求。而乐在其中的刘禹锡,显然深得精髓,在遗世独立的地方,过着孤芳自赏的清高生活。

虽说刘禹锡当时是因为被贬谪、被针对才需要搬到如此陋室,可是我们不难从《陋室铭》中看出,在他随遇而安的表面下,满满的是对自己的自信和憧憬。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3)

首先,刘禹锡以仙藏于深山,龙隐于深海自喻,暗示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自己住在简陋而偏远的斗室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指山的高与低,水的深与浅,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里面住的人或物。

那么,住的屋子是否隐僻是否偏远,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屋子的主人拥有高尚的品德。

紧接着出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谓前后照应,和我们所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个道理。

其次,刘禹锡用自己的“陋室”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诸葛庐指的是诸葛亮的住所,他在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所住的屋子远离世俗,加之诸葛亮本人名气甚大,所以他的旧居扬名于世也属情理之中。

而子云亭指的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住所,所处之地也是偏僻难行的边远地区。

所以,刘禹锡借此二者与自己的“陋室”类比,其用意如何,可见一斑。

另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也正是“陋室”的清静高远与远离尘嚣世俗。

以陋室铭谈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陋室里往来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大家还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阅读佛经。

能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做共同热爱的事,这是何等让人向往的高雅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和“草色”绘制出了“陋室”的偏僻、甚至“万径人踪灭”的人烟稀少,正正符合刘禹锡不希望受尘世打扰的心意。

写在最后

刘禹锡自谦家里的房子简陋、偏远,实则借用居所之陋暗喻自己志向高洁、安贫乐道。

所以,对于现在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暂时还买不起房,或者只能在近郊地区买小户型的朋友们说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房不在大,能住就行。

人的这一生,成功与否,并不需要你用拥有多少套房去证明。

我认为,就像刘禹锡所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志趣,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追梦,享受着这个过程,这一生便是无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