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除夕当天,车队的负责人范建忠和张瑾,挨个给车队的驾驶员打电话,不是拜年,是催大家赶快返岗。“当时就想着,春节可以明年再过,但是这种危机时刻,必须得有人顶上去。”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4月28日,这支百人团——京东物流武汉亚一城配青年车队,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车队从武汉送至荆门市的防护服和口罩。受访者供图除夕召集返岗,有员工花两天从四川赶回

按时吃饭成为奢侈,简易速食的干粮和随时倒卧的被褥,成为每个驾驶舱的标配。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期间,一支由99名“火线突击队员”组成的快递“百人团”,从大年初一开始,跑了无数遍武汉。

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分为两支队伍。其中一支负责全国救援物资的配送,另一支负责把站点的民生物资配送到小区。

至3月1日,公司已累计承运到武汉的7000余吨医疗应急物资,“百人团”的负责人张瑾说,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们运抵各大医院。其间90余天,车队99人无一人感染。

4月28日,这支百人团——京东物流武汉亚一城配青年车队,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1)

车队从武汉送至荆门市的防护服和口罩。受访者供图

除夕召集返岗,有员工花两天从四川赶回

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

除夕当天,车队的负责人范建忠和张瑾,挨个给车队的驾驶员打电话,不是拜年,是催大家赶快返岗。“当时就想着,春节可以明年再过,但是这种危机时刻,必须得有人顶上去。”

24小时内,到岗人员已基本满足车辆出勤的需求。到大年初四,包括一线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全员99人全部到岗。 张瑾说,其中包括一名远在四川的成员,路上花了两天时间返回来。

配送的第一批物资,是他们从仓库调拨出来的40万只口罩。第一次出车到医院,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恐惧心理。一名从军队退役的司机师傅主动请缨,成为了第一批配送的队员。

范建忠清楚记得,当时安排了四台配送车辆,分别运输至武汉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人民医院。

打这个的开头后,繁杂的配送任务变得习以为常。

随着疫情发展,防疫物资一度变得极度匮乏。全国乃至全球的援助“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公司紧急开辟了医疗防护物资的应急通道公司,一个中转仓库成了关键的物资中转枢纽之一。因为封城,青年车队成了连接枢纽与各医院、社区和单位中最关键一环。

最初几天,张瑾每天都要处理数百条运输信息,手机里是源源不断的电话和消息。张瑾说,他知道每条信息背后都是一批救命的物资,即便是凌晨两三点,只要有消息来,他也不敢休息。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2)

很多饭店关门,队员出车经常买不到饭,便自备速食食品。受访者供图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3)

从1月21日起,京东物流即开始为湖北当地药企提供紧急药品运输药品。 受访者供图

省交界处设“接力点”,99人无一人感染

封城期间,外地司机进入湖北地区,一方面存在感染风险,另一方面返回当地需接受隔离。

出于这样的考虑,青年车队在湖北省和其他省份的交界处设置了“接力点 ”。湖北省内车辆到达交界处,衔接外省车辆运送来的物资。“如果是挂车,就直接换一个挂头,用湖北的车头把运输物资的车身拉回来,再分送到各个点。

车队驾驶员罗炳子回忆,当时自己每天要往返医院,很担心把病毒带给家人,就在自己家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每天下午6点钟左右,家人会给自己打电话问问情况。如果电话被挂断,就说明他很忙,如果接了电话,家人就会掐着点儿,把做好的饭菜做好送到出租房里。

范建忠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在队员配送前,做好防护检查工作,尤其是针对罗炳子这样将物资配送到医院的司机。范建忠要求队员佩戴好一次性胶皮手套、口罩、护目镜,还要检查他们穿的防护服是否合规,“整个人,都必须包裹得严严实实”。车辆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要做车辆的消杀工作,返回后,还会对车辆进行二次消杀。

由于防护到位,从车队开始配送工作至今90余天,车队的99人无一人感染。

其间执行了多少次运送任务,已经没有人记得清楚。2月2日,青年车队接到任务,将钟南山院士捐赠的100台制氧机运抵武汉汉口医院。将物资送达后,钟南山亲笔写信致谢。

2月5日,武汉住宅小区进入封闭式管理,青年车队也负责配送民生物资,将市民购买的生活物资,配送至各小区。

至3月1日,整个公司累计承运到武汉的7000余吨医疗应急物资,为300多万人次配送了6000吨米面粮油、蔬菜等生活物资。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青年车队完成。

外国支援武汉的防疫物资(武汉转运防疫物资的)(4)

加油站工作人员送给司机的“加油零食包”。 受访者供图

物资直接影响工程进度,24小时待命是常态

其中最焦急的是派送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筑物资。

张瑾说,平常的配送作业中,他们会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在疫情期间,很多物资急需配送,队员都是24小时待命。其中雷神山、火神山建材运送到达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装修进度。

他记得,有一晚雷神山所需的物资要凌晨才到。为了尽快完成交接,司机当晚没怎么休息,只随便吃了些方便面,躺在车厢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开车去了机场。等完成交接返回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那时候也没什么时效考核要求,但只要来了货,我们都会加急去派送。”张瑾说。

随时待命、随时出动,满负荷、无规律的工作状态,让好好吃饭成为奢侈。张瑾说,车队成员们需要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清早7点多出车、凌晨2点多才返回是常事儿,简易速食的干粮和随时倒卧的被褥,已经成为这支车队每辆货车驾驶舱里的标配。

青年车队的车辆管理员夏婷说,按公司正常流程,货物都需要经过转运中心进行货物分配,送达后签收。但此次为了缩短运输时间,他们直接让车队到机场、铁路等地,接收物资后直接运送到医院。这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由于物资信息不完整,她只能根据司机配送到医院的签收单来“手动输入物流数据。”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个月。夏婷记得,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处理一两百单没有物流单号的物资,“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直在输入信息。”夏婷是车队里为数不多的女性,她说作为运送物资链条上的一员,她有一种使命。“我们年轻人,应该冲在前面。”

4月28日,张瑾和夏婷的朋友圈被车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消息刷屏。

张瑾的语气中难掩兴奋,“当初根本就想不到这些。”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实习生 王亚会

编辑 康佳

校对 李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