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热血芳华里的周校长(一直不曾忘记你)

热血芳华里的周校长(一直不曾忘记你)尽管时间久远,但是,周校长给我们讲解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名作——《就是那一只蟋蟀》时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之后,每逢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室里都是座无虚席,连班上有几个经常逃课的同学也不再缺席了,都规规矩矩地提前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同学们都觉得周校长上的课很轻松,气氛活跃,很有“听头”,仿佛45分钟的课一眨眼都结束了。尽管我的中学时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周校长那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莘莘学子的谆谆教诲,对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以及他的言传身教和音容笑貌,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是1992年的秋天,正值开学季。那天,上课铃刚响过的时候,只见一位大约50岁年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脚穿平底布鞋的中年人,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他先是用手轻轻示意已经全体起立恭迎老师到来的同学们坐下,然后简短地作了自我介绍,就正式开始给大家上课了。他给我们讲的那第一堂课,真可谓妙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每天清晨,当我迎着晨曦开着汽车赶往坐落在市中心的工作单位去上班的时候,心底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没有周廷泽校长的辛勤培养和谆谆教诲,也许我就会与高等学府和今天在城市里的幸福生活擦肩而过,就会一辈子在偏僻闭塞的大山里面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困生活……

周廷泽校长,是我在家乡的丰都中学念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是学校的时任副校长,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周校长”。

热血芳华里的周校长(一直不曾忘记你)(1)

图为作者高中毕业照,前排右四为周廷泽老师。本文作者供图

尽管我的中学时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周校长那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莘莘学子的谆谆教诲,对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以及他的言传身教和音容笑貌,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是1992年的秋天,正值开学季。那天,上课铃刚响过的时候,只见一位大约50岁年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脚穿平底布鞋的中年人,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他先是用手轻轻示意已经全体起立恭迎老师到来的同学们坐下,然后简短地作了自我介绍,就正式开始给大家上课了。他给我们讲的那第一堂课,真可谓妙语连珠,精彩不断。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算第一次真正见到了心中仰慕已久的周校长,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天晚上,我和同寝室的几个同学,一直围绕着他给我们讲的第一堂课,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卧谈”讨论,大家越谈越兴奋,最后竟一直谈到第二天凌晨东方亮起鱼肚白的时候,一夜无眠。

之后,每逢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室里都是座无虚席,连班上有几个经常逃课的同学也不再缺席了,都规规矩矩地提前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同学们都觉得周校长上的课很轻松,气氛活跃,很有“听头”,仿佛45分钟的课一眨眼都结束了。

尽管时间久远,但是,周校长给我们讲解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名作——《就是那一只蟋蟀》时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周校长在简要地介绍了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后,平时很少在课堂上朗诵文章的他,却合上课本,走到讲台前面,背着双手,踱着小方步,滔滔不绝一字不差地给我们全文朗诵了《就是那一只蟋蟀》。

当时,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全班53名同学,谁都没有说话,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都在全神贯注地静静聆听。大家在为周校长那惊人的记忆力而深深赞叹的同时,都从他那抑扬顿挫酣畅淋漓的即兴吟哦中,无不一次又一次被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

后来,周校长在给我们讲解《阿房宫赋》时,由于天气太热,我有些心不在焉。他一边给大家讲课,一边不时地就刚刚讲过的内容进行提问。当我被提问时,他让我站起来读一遍该文的第二部分。由于我没有认真听讲,就把其中“鼎铛玉石”一词的“铛”字(音chēng)读错了,读成了“dāng”;他又问我该字的意思,我也解释错了,说是“铃铛”的意思,顿时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但是,他没有笑,也没有责备我,只是说:“虽然这个字现在也读dāng,但是,这里不读;这里的意思是平底浅锅。四川人,生得精,认字认半边,但是这里错了啊。”从那之后,每当他上课的时候,我就再也不敢走神了,并特别用心研读课本里的古典文学篇章,尤其是那些生僻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读法和意思。

读高中时,喜爱文学的我一度怀着“作家梦”,经常占用大量学习时间悄悄进行写作,悄悄参加一些作文竞赛,有些“偏科”,以致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这将严重影响将来的高考成绩,甚至名落孙山。周校长知道我的情况后,专门利用周末的一个晚上,在办公室与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他那语重心长饱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一席话,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的耳畔:“喜欢写作是好,但是,要分清主次,不能因为写作耽误了学习时间。目前来说,读书才是我们的主业。你要记住一句话,先有职业后有事业!我们都是农村娃娃出身,考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如果连生活来源都没有,自己都养不活,谈何事业?”

他那娓娓道来的谆谆告诫,于我真是“胜读十年书”,甚至胜读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书。自那以后,我不再沉湎于自己所谓的“作家梦”,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发展方向;终于在高考时得以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从而得以“跳跃农门”,成为一位从偏僻小山村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城里人”。

虽然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如今我已在遥远的异乡落地生根,但是,周校长对我的殷切期望和亲切教诲,我一直不曾忘记,一直期盼着能再次当面聆听他的教导!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生诲人不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的周校长,像蜡烛一样,一直无私地燃烧着自己,默默地照亮了乡村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作者蒋威权 就职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作者:蒋威权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