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周分封七十一国地图(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分封七十一国地图(西周嫡长子继承制)这个事嘛后来就成了大圣人周公旦的黑点,毕竟自己侄儿尚在年幼,自己本来就是二把手,说一点都不贪恋权势都没人信。结果周公旦用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下来,杀了武庚禄父和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但是,还有一个很头疼的事来了,就是周天子他们家的权力继承问题。周武王死的时候,继任者周成王还处于年幼,于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成为天子了。周公旦的哥哥管叔鲜和弟弟蔡叔度在听到了周公旦摄政为王以后怒了,他们怀疑周公旦居心不良,于是这两人就拉上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一块造反了。

今天接着唠。

昨天的文章《妥协的分封制》扯完了周武王和周公旦两兄弟通过赎买分封的方式确立了诸侯和周天子政治上的依附关系。

周天子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当大哥的感觉还是很爽的,这种分封的方式对周政权的稳固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法理上周天子对京畿以外特别是边疆地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诸侯要是违约,不履行义务,周天子就可以带上他们家的“六师”上门教育。

但是,还有一个很头疼的事来了,就是周天子他们家的权力继承问题。

周武王死的时候,继任者周成王还处于年幼,于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成为天子了。

周公旦的哥哥管叔鲜和弟弟蔡叔度在听到了周公旦摄政为王以后怒了,他们怀疑周公旦居心不良,于是这两人就拉上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一块造反了。

结果周公旦用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下来,杀了武庚禄父和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

这个事嘛后来就成了大圣人周公旦的黑点,毕竟自己侄儿尚在年幼,自己本来就是二把手,说一点都不贪恋权势都没人信。

这事吧,周公旦咋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后来的儒生急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怀疑我们的大圣人呢。

《荀子·儒效》中说:“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

大白话就是,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尚小,周公因担忧天下背叛周人,于是先藏匿了成王而继承了武王的王位。周公旦天天干着天子的事,心里也不觉得羞愧,就觉得应该这样,天下人并没有怀疑周公旦贪图天子的王位。

这话就唠得有点硬了,什么叫天下人都不怀疑,这把周公旦的哥哥和弟弟放那里去了,难道这两个人造反的事是个误会吗?

周公旦哥哥和弟弟造反的事说明了天子权力继承的事解决不好是很麻烦的,这两个对周公旦当天子不满意就搞事,光是他俩就折腾了三年。

万一下回又有人不满意了咋办,总不能这样没完没了吧。

周公旦觉得,管叔鲜和蔡叔度这两兄弟造反,不就是因为觉得他没资格担当天子嘛,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俩造反成功,那又该谁来当天子嘛。

这个时候就得说到了商朝的继承问题,在商汤建国后,商朝一直就没有稳定的权力继承制度。

商朝传了17代30位君主,权力继承方式一般就两种,“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其中哥哥死了弟弟补位的有13位,老爸死了儿子继位的有16位,另有叔叔死了侄子顶上的。

这种传承方式就很麻烦,因为继承人不明确,有机会当大哥的人太多了,比如上一任大哥不光有儿子,还有兄弟,儿子和兄弟也不只有一个,一堆人,谁都有机会,谁上了位都会有人一群人不服,要想让商朝能安定那就有鬼了。

最严重的时候因为争抢继承权,引发了商朝内部的危机,就是历时了100多年的九世之乱。

因为这个原因,商朝被迫多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地后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没有秩序的政治制度就是最糟糕的制度,秩序稳定的独裁远比纷乱不止的民主要好的得多。

西周分封七十一国地图(西周嫡长子继承制)(1)

以周公旦的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解决了他哥哥和弟弟的叛乱后,他搞出来了一个制度,就是宗法制。

所谓宗法就是宗庙之法,就是天地之法,祖宗之法,反正就是上天和祖宗的交代,大家不要违背就是了。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也不复杂,就是一个意思,正妻的长子就是继承人,其他人赶紧玩去吧,别想了。

这个制度为什么能打消其他人的念头,因为它确立了成了继承人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个标准还是唯一的,不会改变,不会逆转,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继承人就是继承人,不会换成别人。

这个唯一的标准就是血缘关系。

像商朝为什么在继承人的确立上会乱,就是因为没有唯一的标准。

你说按才华上位,才华又没有标准,什么样的才华才是继承的标准,根本就没有办法定义,就算有,那万一有这种才华的一大堆呢,还不得靠抢。

按财富,那更乱,财富积累是动态的,今天是首富,万一明天就破产了呢,都一样会乱。

按长相吧,大家审美都不一样,咋确定,一照镜子,都觉得自己满脸帝王之气。

血缘关系就不一样了,正妻就一个,自然她的长子就一个了,哪怕生了双胞胎也有个先来后到,非常容易就把人给确立下来了。

什么都会变,就是人和人之间生物学上的信息是不会变的,就像现在,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改变自己和父母亲之间的血缘关系。

就算你很倒霉,遇到了一个人渣一样的父亲,从小抛妻弃子,从伦理的角度上来看,这人都没资格成为丈夫和父亲,但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掉和他生物学上的信息关系。

所以依据血缘关系的优先顺序来确定继承人,就能找到唯一的一个。

周公旦的脑子就是不一样,这还没完。

上文不是说到管叔鲜和蔡叔度造反吗,也就是天子的叔叔伯伯之类的人以后可能也会造反。

周公旦要做的就是法理上摁住这种可能性。

根据宗法制,天子只能有嫡长子来继承,天子的血缘自成一统,就是大宗,也是宗主。

其他嫡庶兄弟则为小宗,这样就形成了等级之分,天子和其他兄弟不仅血缘大小的关系,更是通过血缘的比较确立了君臣关系。

刚才讲了,因为生物学上的信息不可改变,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血缘关系是不会逆转的,这样就能确保天子的血统永远都是大宗,政治地位自然也是。

这套制度在通过分封制,传达了天下所有的诸侯国,这种用血缘关系来区分政治地位的模式很好地协调了周政权内部的矛盾。

避免了因为继承人的不明确引发的权力纠纷,还一并解决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问题。

像管叔鲜和蔡叔度这种就是小宗,要造反是被天打雷劈的。

但光有一个名分上的大小之分,天子和其他诸侯的等级关系还是比较模糊的,大家总不能天天都把天子挂在嘴边吧,时间久了难免会忘,大家住的又远,天天上门也不现实。

万一有哪个愣头诸侯觉得自己也像天子不就麻烦了嘛,毕竟大家都是人,天子也不是长得三头六臂的。

所以要让诸侯们明白,他们和天子是不一样的,于是,周公旦就搞出来了另外一套制度,用来指导诸侯们的衣食住行,不同的等级规格都不一样,这样就能在日常生活的准则中贯彻了等级意识。

你是谁,是什么等级,就按什么标准来。

这就是礼乐制度,具体的明天再说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