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产业发展需求(天津市东丽区加大创新引领)
东丽区产业发展需求(天津市东丽区加大创新引领)而此时,赛特测机又承担起国家测绘领域关键产品国产化技术攻关项目,开始了新一轮技术攻关,包括光学镜片、抗紫外线塑料支架研发,使国产化率从过去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产品质量又一次大幅提高,成本则下降20%左右。最近,赛特测机的产品编码又调整为81号,标志着产品已经完成了第81次技术迭代,尤其近4年,平均每2个半月就完成一次产品技术升级。电子经纬仪调试中电子经纬仪调试中凭借超强的技术实力,经纬仪、水准仪、激光标线仪这三大主导产品,尽管价格平均高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但依旧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今年,企业承接的日美和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上世纪90年代,赛特测机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精密测绘仪器生产基地。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能作为国外老牌企业的代工厂,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其生产的产品利润也非常有限。以水准仪为例,国际市场每8台就有一台是赛特测机生产的
东丽区制造企业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面前,用全球化的视野打造自身发展优势,通过从“东丽制造”到“东丽创造”的提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努力构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制造业新高地。
电子经纬仪调试中
眼下,天津赛特测机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为新一批经纬仪出口做着精度测试。对于精度提高0.1毫米都是一件世界难题的装配技术,赛特测机却把精度提高到微米量级,精度误差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从装配到下线,一款经纬仪的精度需要多达8次的重复检测,制造难度被业界称为“测绘金字塔”。
“我们这一个产品生产周期是10天,这道工序要检测3次,下一道工序要检测5次,10天当中它都在接受不断地检测。”企业员工董秀娟说。
电子经纬仪调试中
凭借超强的技术实力,经纬仪、水准仪、激光标线仪这三大主导产品,尽管价格平均高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但依旧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今年,企业承接的日美和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上世纪90年代,赛特测机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精密测绘仪器生产基地。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能作为国外老牌企业的代工厂,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其生产的产品利润也非常有限。以水准仪为例,国际市场每8台就有一台是赛特测机生产的,企业从这些单价都在成千上万元的产品中获得的利润却仅有几百甚至几十元。“赛特制造”虽然声名远播,但只是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企业意识到要独立跻身国际市场,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到“创造”根本性转变。2012年,企业技术中心应运而生,累计完成水准仪补偿精度提高、克服激光仪制动微动相互干扰等30多项新工艺开发和国际前沿技术攻关,一跃成为行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拥有的自主品牌产品迅速跻身国际测绘领域高端市场,获得高额市场回报。
电子经纬仪调试中
而此时,赛特测机又承担起国家测绘领域关键产品国产化技术攻关项目,开始了新一轮技术攻关,包括光学镜片、抗紫外线塑料支架研发,使国产化率从过去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产品质量又一次大幅提高,成本则下降20%左右。最近,赛特测机的产品编码又调整为81号,标志着产品已经完成了第81次技术迭代,尤其近4年,平均每2个半月就完成一次产品技术升级。
“有的部件看起来跟别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我们的精度是要求微米级的,举个例子,像这样的机器零件的中心轴精度就是一两个微米,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产品始终保有生命力。”天津市赛特测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宝姝告诉记者。
像赛特测机这样的东丽区目前已拥有各类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400多家,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中心100多家,197项前沿技术与企业对接,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双创”空间,106个创新团队,正在交叉攻关100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将在“十四五”内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水准仪检验中
目前,东丽区创新力量不断崛起壮大,共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瞪羚企业15家,近10家制造业全国单项冠军企业,超过1000家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2家,依托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许多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用全球化视野打造自身发展优势,“东丽制造”和“东丽创造”在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全区外贸企业数量在2500多家基础上,又新增出口型企业49家,今年前4个月,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全区对外经济依旧保持25%的高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