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学海无涯(菁英学员专访康建)
康建学海无涯(菁英学员专访康建)对于曾经可以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来打游戏的康建来说,现在看会儿短视频已经是少有的放松时刻。“之前我也是个爱玩游戏爱刷抖音的年轻人,如果一年前你告诉我要彻底把这些个娱乐戒了,我只会觉得你在开玩笑。”91年生人的康建很年轻,身材健硕,皮肤有些黝黑,正在低头看着视频的他,第一眼印象是个再典型不过的90后。服务分校:合肥2分校报考科目:一级建造师考试成绩:2021年一次通过
学天教育菁英学员报道
学员:康建
年龄:30岁
岗位:施工主管
服务分校:合肥2分校
报考科目:一级建造师
考试成绩:2021年一次通过
91年生人的康建很年轻,身材健硕,皮肤有些黝黑,正在低头看着视频的他,第一眼印象是个再典型不过的90后。
对于曾经可以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来打游戏的康建来说,现在看会儿短视频已经是少有的放松时刻。“之前我也是个爱玩游戏爱刷抖音的年轻人,如果一年前你告诉我要彻底把这些个娱乐戒了,我只会觉得你在开玩笑。”
康建目前是一家施工单位的施工主管,平时工作虽然枯燥但也很重要。“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把控,协调各班组之间的关系,保证工地正常运转,施工工序有序推进……”他事无巨细地陈述着工作的每个环节和背景,透着股工程人特有的朴实劲儿。
他也分析过自己以前沉迷打游戏这回事:日常工作生活乏善可陈,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就想打会儿游戏。“好像只有赢的时候,才会给到我一些成就感。”
他渴望“成就感”,渴望“赢”,但更多时候,这个年轻人会怀疑,自己在做的事到底值不值得,包括考建造师。“第一次考二建,出来成绩我顺利通过了,但当时我谁都没告诉,包括学天教育的小虞老师。因为我考前特别没有自信,害怕过不了丢人,我甚至没告诉周围的人我去参加考试了。”
几个月后,康建才给他在学天教育的课程顾问虞铭娟老师发去了微信。
“小虞老师,我二建考过了,你没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过吧?也没见我在朋友圈里打卡学习过吧?”
“似乎没有。”
“嘿嘿,我要悄悄地变好,然后惊艳四座。”康建在句尾加上了一个捂嘴笑的表情。
玩笑归玩笑,在2020年的冬天,康建不仅通过了二建,某种重要但细微的变化也在他的未来规划中确定下来——我要继续学习,去变得更好。
考一级建造师被迅速提上了日程。白天,他跑工地,整理数据,忙着把控工程的进度;到晚上,他短暂地从“测量”“立方”这些词汇构成的职场中抽身,坐到书桌前,学至深夜。
时间可能不会在成功的高光时刻多停留一秒,但总会在付出努力的人身上留下痕迹,方向和自信被逐步建立起来。
康建不止一次想过,我考证的作用是什么呢?“工作需要是一方面,更多的,我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证明我能行。”
“别人在玩游戏,我在看书学习,就会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两个维度的。”康建说:“学习这个事情并不是一个很热闹,或者像打游戏一样能让你马上收到正反馈的事情,往往很孤独,很需要你去坚持。”
(学天菁英学员:康建)
妻子的陪伴
他把学习形容为“一种类似苦行僧却能自得其乐的状态”。除了妻子,周围人得知他要考一建,尽皆投来冷嘲热讽。但在康建这儿,人言不足畏成为了一种顽强的激励和动力。这种动力有部分来自于他的妻子,妻子告诉他,不要被外界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康建真就把手机丢一边,专心看书去了。
2021年4月,一建差不多进入最后阶段学习的时候,却是康建“最难熬的时刻”。
“差不多4月底5月初的时候,遇到过一次瓶颈期,那段时间,自己特别浮躁,焦虑的很,工作不行,学习不行,生活更是一塌糊涂。”
孩子渐渐长大,工作、学习、生活三头折腾,康建很多时候就选择在宿舍看书,有时就没法照顾家里。4月时他的工作遇到困难,学习也难以取得进展,很多时候,他就一天都闷在宿舍里呆着。
“真正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呢?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想啊,就是晚上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做一桌菜,聊聊天,向往一下以后的生活……我喜欢这样其乐融融的日子。”
可如今,妻子怪他回家太少不能陪她和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她问康建一天天看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她和孩子过得好,可是她们现在就不开心。在妻子看来,丈夫在家的位置无比重要,结婚以来,康建始终把控着这个小家的前进方向。在她看来,如果有康建在,很多事情不必如此复杂,他是一个靠谱、有能力的丈夫。
有一天,妻子发来一条长信息,开头第一句是“人生不止是学习,还有生活……”,字里行间有动人的诚挚,也有一丝无奈。康建这才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情绪之中,“我想自己是挺努力的一个人,恰恰又遇上那段时间,学得怎么样没有人在乎,当时就有点黯淡、灰心的那种感觉。”
“后来在老婆的陪伴下,我把节奏放慢了一点,晚上没有那么执着于学习,有空经常出去跑跑步,一起看看电影,散散心,后来慢慢好起来的。”这段时间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学得累了,她会把一杯水放在他面前,晚上想吃什么,也会提前把所有食材都备好。
学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学习一定会扰动到爱人、朋友,乃至家庭之间的关系。康建不吝对妻子的赞美:体贴、细腻,很能共情。
“我最多的一次,一天在书桌前坐了十几个小时,最少也得坐七八个小时,老婆怕我学习学傻了,天天喊我出去玩,不让我学。理由是,别证书没考到,把人搞傻了。对她而言,有个健康的老公比证书更重要。”
家庭、爱情和梦想。这几个词共同组装成打开未来人生大门的钥匙,日复一日,康建用努力给时间赋予意义,同时,妻子也深深懂得他这种学习热情背后涌动着的特有欲望。
就这样,康建慢慢发现,压在身上的一些东西好像消失了,那份重量逐渐减轻了。他不再急着去证明什么,也不再困扰于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我想每个有家庭的考生,可能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对于康建而言,这是他的一次治愈。因为妻子,他懂得了,往前看,不单是追求未来的能力,更要有暂时放下的勇气。
烙印
讲述康建的故事,就是在讲一个年轻人,怎么获得成功,以及在获得一次成功后,怎么继续未来的路的轨迹。他的成绩是特别的,同时他的一些困惑又是普遍的。
在起伏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是康建这一代年轻人共同要面临的问题,他选择了把考证作为一种可靠的路径。虽然说学习的过程很重要,但考试毕竟还是一件用结果衡量过程的事。以合格线为分割,成功和失败泾渭分明,拿了证,付出便是值得,过往的坎坷都变成了成功路上的插曲;至于过程中的痛苦、压力、枯燥,则是每一个考生都需要独自面对的敌人。
康建把证书比作“金钥匙”,说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沙子里淘金的人,花时间去筛取金色的颗粒,再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打开未来的“金钥匙”。
考出一建,意味着暂时从学天教育“毕业”,但在学天学习的痕迹,仍然以另一种方式鲜明地存在于康建的身上,比如他习惯引用陈晨老师告诉他的那句话: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魏国安老师总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刘志彤老师说,所谓的措手不及不是没有时间准备,而是有时间准备的时候,你没有准备。”
“武大大(武海峰)说的就比较直接了,今天学的这些东西,都是明天的钱,哈哈!”
学天教育留给他的“烙印”还有很多,从生活习惯到为人处世,他的很多观念,都来自学天。“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就是跟着学天老师的课程走,然后坚持到底。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习的苦你得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它就来了。”
“魏老师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当时正好我宿舍门口有块地种了稻谷,我就把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记录了,看着稻子一天天成熟,也是提醒自己,要每日精进。”
(康建记录的作物生长)
对于康建来说,如果学习成为一种长期的习惯,那么便不会觉得苦,“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建考前冲刺一个月,每天只睡几小时,瞌睡了就出来楼下小区溜几圈,然后拿起书在阳台站着复习。
考出了一建,康建依然是那个工作上最努力的人,再回忆那些时光,他怀念:“尽管很苦,但我觉得正是那样的经历,培养了我一种斗志。”
他觉得,并不是非得赚大钱才算成功,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路就已足够。“两年来,我得到的不光是两个建造师证,还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个才是收获最大的,虽然我现在还在现场一线工作,但未来可期,比过去好多了。”
他再也不想,也不会变回以前那个迷茫的自己了,因为向前是唯一的方向。
但向前的这条路还能走多久,康建也说不具体。“你说我一生能考多少有用的证?”他提出了一个问句,但没有期待收获别人的答案。
未来的路还没来得及认真想过,唯一确定的是,他要把现在选择的路,踏踏实实走下去。因为答案,只能自己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