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店的弊端(来说说日本的书店行业)
日本书店的弊端(来说说日本的书店行业)暂把理论放在一边,还是来看看实况。图中的BOOKOFF连锁二手书店,就是笔者最流连忘返的去处。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书架码过去,看着就挺舒服,价格也相当便宜:图中“100”的标识,就是全柜100日元任选的意思,大约只要6.5人民币。这还是按汇率直接换算,如果按购买力平价对比,纳入对物价水平的折算,大概就是1—2元人民币而已。如果是外国人购买,达到一定金额还能像在药妆店一样办理退税!另一方面,虽然是二手书,品相却都在9成新左右,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一手书主就比较爱惜书籍的因素,更重要的可能还是BOOKOFF标准化的收书和上架流程在发挥作用。那么这家书店在哪里可以找到呢?答案是几乎哪儿都可以,无论是电车车站,还是大型商场,甚至在大城市郊区的交通枢纽,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到他家蓝/橙色的招牌。只不过如果是市中心热闹的地方,店面会小一些,专卖书籍,如果是稍偏远宽敞的地方,店面到几百平米甚至几层楼都有可能,而且除
作者 | zephyrsun1982(孔网店铺:zephyrsun1982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说起日本的书店行业,可能本身就是一本书也说不完的话题。远在神保町古书一条街,近在茑屋书店奇迹般的营业神话,从旅游指南到经营分析,随便取一个角度,就能长篇大论一番。好比国内知名的《知日》系列,早在第4期就以《书之国》为名展开专题论述。至于日本自身,且不论专著,以书店/出版业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都不在少数,如《编舟记》《重版出来》《书店女孩》等等。甚至连电影上映、戏剧上演,也会配套印制所谓“场刊”,附上剧情简介、演职人员列表、精彩剧照,还会邀请专业人士发表相关评论、增添阅读趣味。
其实到日本的报亭或便利店看一看,会产生一种纸媒风光仍在的奇妙感觉:无论是时尚杂志,还是文艺时事,无论是漫画连载,还是历史杂谈,怎么就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究其原因,大概一是产业成熟,链条上单位众多,不能轻易一损俱损,只能协力共荣;二是粉丝经济,各类主题追捧、收藏者众多,求全心切;三是市场完善,购入售出渠道通畅,流通无碍。这三点融汇在一起,又进一步促使书籍本身内容充实、设计独到、印制精美,还往往配上各种特典(小赠品),让人都找不到理由不出手,甚至期待新刊发行。
暂把理论放在一边,还是来看看实况。图中的BOOKOFF连锁二手书店,就是笔者最流连忘返的去处。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书架码过去,看着就挺舒服,价格也相当便宜:图中“100”的标识,就是全柜100日元任选的意思,大约只要6.5人民币。这还是按汇率直接换算,如果按购买力平价对比,纳入对物价水平的折算,大概就是1—2元人民币而已。如果是外国人购买,达到一定金额还能像在药妆店一样办理退税!另一方面,虽然是二手书,品相却都在9成新左右,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一手书主就比较爱惜书籍的因素,更重要的可能还是BOOKOFF标准化的收书和上架流程在发挥作用。那么这家书店在哪里可以找到呢?答案是几乎哪儿都可以,无论是电车车站,还是大型商场,甚至在大城市郊区的交通枢纽,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到他家蓝/橙色的招牌。只不过如果是市中心热闹的地方,店面会小一些,专卖书籍,如果是稍偏远宽敞的地方,店面到几百平米甚至几层楼都有可能,而且除书籍之外,唱片手办甚至家用物品也都有了分区。喜欢书的朋友,如果将来有机会去旅行,非常推荐一去,只是时间要留足了~
(一篇果然说不完,下期待续,讲讲几件与书相关的小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