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考王24次战高考(一顶红冠缨穗垂)
随州地区第一大官方网络媒体,查找随州本地最新资讯请登陆随州论坛网及其两微一端,搜索“随州论坛”关注。
一顶红冠缨穗垂 从此少年振翅飞
秋霜飞晚
2018.09.10

熟悉教育的人一定会对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有着深刻的印象——“2000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18年,“世纪宝宝”长大成人。在这里一代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从国家的意志看,这题目不仅仅是道十八岁的考生必答的作文题,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心作答的时代之问——教育究竟该怎样去立德树人?教师又该如何去潜心育人?为答好这份沉甸甸的问卷,这一次,曾都一中又把教育的初心安放在了紧张备考的高三学子身上,安放在了一场古朴庄严、青春激昂的成人礼上。

9月9日上午,凤凰山下,天高云淡。绿茵操场,彩旗翔舞。2019届高三全体师生、家长共2800多人排列方阵共同见证上千学子的成人之时,共同践行一次古朴肃穆的冠笄之礼,共同启程一场传统文化之旅。

第一课 植家国情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起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庄严的升旗,肃穆的礼仪,磁铁般地粘牢着十八岁的目光——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第二课 师长的叮咛。从这一天起,你的生命即将迎来人生最美好的风华。我们期许阳光普照你所有的日子,花儿开遍你人生的旅途。我们愿你懂感恩,知善良,能担当,去翱翔!




第三课 加冠笄之礼。曾有人言,当今的学生患了三种缺乏症: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和公民素养缺乏症。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就是文化熏陶、生活熏陶。在一读一问中,在一步一趋中熏出气质,熏出素养,熏出人格。冠笄之礼从来就是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民族的重要人文遗产。行冠笄,就意味着承传文化的基因,就意味着承接成长的责任。行冠笄,是对过去依赖生活的告别,是挥手柔弱走向坚强的豪气。一顶红冠缨穗垂,从此少年振翅飞!





第四课 感恩与成长。“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成长是漫长的,长大却只是一瞬间。母女执手,父子相拥。交换互诉心曲的信件,轻轼眼眶的泪花,台上铿锵的誓言,瞬间就是成长的力量。






第五课 青春的赛场。迈一脚童年的好奇,跨一步少年的诗意,回过头,就是一溜青春的足迹。想一个稚气的问题,梦一个惊奇的天地,睁开眼,就是十八岁的期冀。十八岁,我成长;十八岁,我坚强;十八岁,在路上!





第六课 跨过成人门。在司仪的导引下,上千学子头戴鲜红的礼帽身着洁白的上衣与父母手挽着手,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缓缓步入铺满红地毯的成人大道,微笑地跨过成人门,将末来的憧憬投进了时光的邮筒,在巨幅布幔上郑重地签下成人名,留下青春的倩影。







第七课 家校的合唱。家长走进了课堂,坐在孩子的座位上,近距离地分享孩子们成长的喜悦与烦恼。此刻,心与心贴得更近。因为孩子已经明白,家长是照进孩子心灵的第一缕阳光,学校是导引他们走向成功的殿堂!




高一高二的同学留连在签名墙前

走进大学的师姐依旧眷念母校的阳光

活动总设计师又在思索下一个突破

至此,曾都一中已在成长教育的沙场上成功地举行了三大战役——一场以培育毅力与意志的高一三十里远足,一场旨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二武汉研学,一场责任力量青春担当的高三成人礼。一级部一品牌,一活动一主题,它清晰地勾勒出了曾都一中立德树人的足迹,它鲜明地彰显了曾都一中成长理念的魅力。

碧梧青桐金风至,正是学子读书时。这一次次不以提分为目的教育,已将一份份感动化成了种子植入了学子们的心田,在岁月的风雨中,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相信,她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责编:云起风生闻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