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庄子·达生》,即通达生命之意,摒除形形色色的外欲,达到心神宁澈静然,无为而自适,方能"达生"。这篇文章共有十二个故事,训鸡是其中一个,所有故事的主旨都是为庄子的天道无为论服务的,而"呆若木鸡"则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真正无为的境界。其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有一句与此相似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斗鸡也是如此,不管能不能斗得过对方,不管对方在挑衅或者鸣叫,都不理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毫无顾念地战斗。再过十日,周宣王已经开始心急火燎,于是再问结果,谁知纪渻子还是使劲摇头,解释道:"未也,犹疾视而盛气。"还是不行,这只鸡还是没有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转头去看,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说白了,还是会受到外部的干扰。十日又过,周宣王再问:"鸡已乎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1)

"呆"字,给人的感觉仿佛始终都是偏贬义的。字典里解释它有两种意义,一是傻、愚蠢,二是发愣、不灵活。另外,从结构上拆分来看,"呆"就好像是一张嘴顶在一棵树上,立立正正,无法移动,自然显得笨拙。由此衍生出的成语也大多不友好,什么呆头呆脑、目瞪口呆,莫不如此。

呆若木鸡,又是一个用来形容小伙不精神的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痴傻呆愣,或者因惊恐而发愣的样子。假如有人以之形容,说你呆若木鸡,眼睛瞬间就能迸发出仇恨的火花。但小解告诉大家,其实这个成语最开始是极佳的褒义词,是无以复加的顶礼,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它的褒义被偷走了。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2)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是其中讲述的纪渻子饲养斗鸡的故事。话说周宣王平时喜爱斗鸡,便安排养鸡高手纪渻子为其训练斗鸡。十天之后,周宣王询问鸡训好了吗?纪渻子说:"未也,方虚憍(jiāo)而恃气。"不行啊,它正骄矜浮躁,而恃气傲物,这样子去斗别的鸡必定惨败。

又过了十日,周宣王再次询问训鸡结果,纪渻子仍然摆了摆手,说道:"未也,犹应向景。"不行,它还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听到响声就叫,看到影子就跳,喜欢应景而为。暴露出来的破绽是心神不定,这既是浮躁的深层次表现,更是内心胆怯的外显。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3)

再过十日,周宣王已经开始心急火燎,于是再问结果,谁知纪渻子还是使劲摇头,解释道:"未也,犹疾视而盛气。"还是不行,这只鸡还是没有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转头去看,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说白了,还是会受到外部的干扰。

十日又过,周宣王再问:"鸡已乎?"这次纪渻子终于胸有成竹,说道:"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不论别的鸡怎么打鸣,它已经不再关注,看上去像一只木鸡一般。如此一来,它的德行已然完备,别的鸡看到它这个样子便会心生恐惧,不敢应战而掉头逃跑。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4)

在连续经历过了虚憍恃气、犹应向景、疾视盛气之后,这只斗鸡最后所呈现出的状态便是"呆若木鸡",形容的是一种达然通晓的境界,内心足够强大而不受外界干扰,战斗之前始终保持固有的姿态,只有真正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它才会猛然发起进攻。既不慌乱也不畏惧,这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其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有一句与此相似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斗鸡也是如此,不管能不能斗得过对方,不管对方在挑衅或者鸣叫,都不理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毫无顾念地战斗。

庄子关于人与万物相处(别人说你呆若木鸡)(5)

《庄子·达生》,即通达生命之意,摒除形形色色的外欲,达到心神宁澈静然,无为而自适,方能"达生"。这篇文章共有十二个故事,训鸡是其中一个,所有故事的主旨都是为庄子的天道无为论服务的,而"呆若木鸡"则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真正无为的境界。

在庄子看来,"呆若木鸡"就是逍遥游所需要达到的状态,也是他内心对于道最高的追求。现代含义的呆若木鸡是表面现象,而庄子说的则是内心本质。所以,如果在那个时代有谁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你,你最应该感谢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