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铜古剑到底有多可怕(扬州博物馆一件馆藏兵器引发网友争议)

青铜古剑到底有多可怕(扬州博物馆一件馆藏兵器引发网友争议)同时,龚剑和杨勇均认为,这把刀的形制与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一把保存完整的唐刀形态很像。“那把刀的刃型刀尖为剑形,刀尖开反刃,刀茎也呈现圆尾状态,开单孔。单纯从图片上来看,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这把刀形态跟那把刀有些类似。”“从我多角度拍摄的照片看,这件文物的背较厚,而且并非完全的两面开刃,应该是刀才具备的特征。”杨勇表示,简单地说,就是刀的使用技法以单刃劈砍为主,兼顾刺击,而剑一般都是两面开锋的,从这把刀目的形态来看,是一边开刃,然后在刀尖部两刃,也就是反刃。2月15日,记者走进扬州博物馆,一问起这把“铁剑”,保安师傅就告诉记者在三楼。记者走到三楼,在墙上悬挂着南宋时期军事形势图的展柜里,看到了这把外表锈迹斑斑的“铁剑”,其铭牌为“征集‘传扬州朴席乌塔沟河道出土’”,年代宋。剑身有些弯曲,长度在1米左右,尖部呈剑形,开制反刃。既然铭牌上标明为宋剑,为何“易水寒”和一些收藏爱好者执意认为这是一把唐刀呢

日前,新浪网友“易水寒”称,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古兵器可能是珍稀的“唐刀”,而不是博物馆所标注的“铁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青铜古剑到底有多可怕(扬州博物馆一件馆藏兵器引发网友争议)(1)

【网友质疑】“扬博”这把铁剑应该是唐刀

“我是一名古兵器收藏爱好者。此前在朋友圈看到了有人讨论扬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形态很像唐刀的文物,我就想来扬州看一看。”网友“易水寒”介绍,去年“五一”小长假,他专程从武汉开车到扬州来,主要就是为了看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古兵器。

网友“易水寒”名叫杨勇,是武汉中山舰研究会常务理事,收藏中国古代兵器近二十年时间。在扬州博物馆拍了照片之后,杨勇将照片跟圈内好友分享,他和另外一名收藏爱好者龚剑都认为,“这可能是一把唐刀”。

“如果它果真是一把唐刀的话,很可能就是国内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把唐刀。”杨勇激动地说,“龚剑是山西省刀剑收藏协会理事、四川冷兵器收藏协会副会长,对刀剑收藏有一定的研究,他跟我看法一样,也认为是唐刀的可能性大。”

2月15日,记者走进扬州博物馆,一问起这把“铁剑”,保安师傅就告诉记者在三楼。记者走到三楼,在墙上悬挂着南宋时期军事形势图的展柜里,看到了这把外表锈迹斑斑的“铁剑”,其铭牌为“征集‘传扬州朴席乌塔沟河道出土’”,年代宋。剑身有些弯曲,长度在1米左右,尖部呈剑形,开制反刃。

【认定理由】理由1:并非完全的两面开刃

既然铭牌上标明为宋剑,为何“易水寒”和一些收藏爱好者执意认为这是一把唐刀呢?

“虽然是隔着橱窗拍了一些照片,获取的信息也不够细致,但我们凭借收藏知识推测,认为这就是一把唐刀。”杨勇介绍,《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史料中只是记载了唐刀的名称或分类,其形制并无介绍,所以目前对唐刀形制的了解,只能凭借考古实物和存世实物。”

“从我多角度拍摄的照片看,这件文物的背较厚,而且并非完全的两面开刃,应该是刀才具备的特征。”杨勇表示,简单地说,就是刀的使用技法以单刃劈砍为主,兼顾刺击,而剑一般都是两面开锋的,从这把刀目的形态来看,是一边开刃,然后在刀尖部两刃,也就是反刃。

理由2:形态与一把唐刀相似

同时,龚剑和杨勇均认为,这把刀的形制与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一把保存完整的唐刀形态很像。“那把刀的刃型刀尖为剑形,刀尖开反刃,刀茎也呈现圆尾状态,开单孔。单纯从图片上来看,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这把刀形态跟那把刀有些类似。”

“如果它果真是一把唐刀的话,其文物价值就不可言喻了。”龚剑表示,由于唐朝的军事制度的原因,极少有随葬兵器,目前国内考古出现的唐刀有两把,一把是在1992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窦曒墓出土的“水晶缀金字铁刀”,2008年奥运会期间首次在首都博物馆对外展陈;另外一把唐刀是1956年至1957年间,在西安东郊韩森寨的段元哲墓中出土的带环横刀。“从已知的两把出土的唐刀的数据来看,这件文物刀背的厚度和窦皦墓出土的铁刀较为接近。”

理由3:发现地乌塔沟唐朝就有

“不仅从形态上认为像一把唐刀,从铭牌上留下的信息,也可以进行揣摩。”龚剑介绍,通过一些史料查询发现这把刀所在的扬州乌塔沟很可能在唐朝就有。按照《仪征水利志》记载,乌塔沟在唐前已经自然形成。

“单纯从历史背景来分析,此刀从隋至清都有可能,因为历代运河周围的驻军,河道上运输的军人都有可能将佩刀遗落。”龚剑表示,从大范围来看,认为这件古兵器属于隋唐至宋之间的器物。

【“扬博”回应】 从形制和材质判断,应是“宋剑”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请教了扬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说起这件文物的来历,扬州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回忆:2009年前后,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带着这把兵器来到了扬州双博馆,该男子称是在乌塔沟朴席段的河道中发现了这把形态像剑的兵器,对方四处打听询问来历都无人知晓,最终这件文物被扬州博物馆收藏,所以在铭牌上为“征集‘传扬州朴席乌塔沟河道出土’”。

“这件文物长度为98厘米,宽度3.2厘米。对于这件征集文物的鉴定,主要从这把兵器的形制和材质上进行判断,再结合多种因素,最终将其断代为宋铁剑。”扬州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表示,宋元战争时期,兵器管控相对宽松,形制多样,有多种自制兵器。在对这件文物进行断代时,也曾考虑过是否为更久的唐代,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最终断代为宋。

工作人员表示,从形态上看此件兵器前端呈剑形且较长,与日本唐刀并非完全相像。“不过还是感谢热心网友对这件文物的关注,也希望网友提供一些更有力的证据,我们也会进一步关注此事。”

编辑 张婷婷

记者 林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