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前有几个妃子(宫女为56岁雍正生下皇子)
雍正登基前有几个妃子(宫女为56岁雍正生下皇子)包衣三旗也就是清代镶黄、正黄、正白包衣三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另一种内务府选秀则不同,每一年举行一次,参加的是包衣三旗出身的女子。清朝从顺治入关开始,就有了选秀的制度,而选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选秀,每三年进行一次,参加的都是满人贵族家庭的女儿。当然,功勋卓著的汉人官员家中女子也是可以参选的。她们是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站在皇帝面前的,大多数都会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是王爷的福晋、侧福晋。
清朝的嫔妃大多都是从秀女当中选的,并且,这些秀女大多都是高门贵族之女,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嫔妃是宫女出身,被皇帝看中,从而步步高升的。
例如康熙皇帝的良妃、乾隆皇帝的令妃、咸丰皇帝的玫贵妃徐佳氏等,都是辛者库出身。
当然,这些只是少数。但是,能从宫女一步步变成得宠的妃子,她们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
在雍正朝,也有这样一位女子,一跃从宫女成为位高权重的妃子,还为已经步入中年的雍正生下了皇子,这位女子便是谦妃刘氏。
飞上枝头清朝从顺治入关开始,就有了选秀的制度,而选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选秀,每三年进行一次,参加的都是满人贵族家庭的女儿。
当然,功勋卓著的汉人官员家中女子也是可以参选的。
她们是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站在皇帝面前的,大多数都会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是王爷的福晋、侧福晋。
另一种内务府选秀则不同,每一年举行一次,参加的是包衣三旗出身的女子。
包衣三旗也就是清代镶黄、正黄、正白包衣三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既有爱新觉罗家族原本就已经存在的世奴家族,又有被罚为奴隶的满洲平民,还有一些战争期间俘虏的汉族人、朝鲜人等。
其中的包衣汉姓人既不隶属汉军八旗,也不同于后来的汉民,仍属于满洲人,曹雪芹便是典型的包衣汉姓人。
这是一个较为卑贱的群体,但也有一些能飞黄腾达,当上妃子、官员或是将军的,甚至位极人臣,毕竟清朝的疆域那么大,全部由满洲人来管理也不现实。
内务府选秀选的是宫女,但哪怕是宫女,也要相貌端庄才能入宫。这些人也有少数能入得了皇帝的眼,被封为妃嫔,刘氏便是这样一个少数的存在。
刘氏出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其父为包衣统领刘满,祖上都是清朝的下人,入宫时,她不过15岁。
一般来说,她注定要在宫中做一名下人,对于这样的命运,她也没什么想反抗的。
可没想到,因为容貌出众,又有汉族女子婉约的气质,雍正一下子就看上了她,把她封为答应。
这虽然是妃嫔中最低的位份,但好歹是个主子,有了步步高升的机会,总比当一个低声下气的宫女要来得强。
野史中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15岁的宫女刘氏有一次身体乏困,稀里糊涂就爬到了雍正帝的龙床上睡着了。
五十多岁的雍正帝觉得这个女孩子十分可爱,不仅没有责罚她,还把她封为答应。
雍正是出了名的极其勤勉的帝王,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在位时间算不上长,但他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国家上。
其他皇帝批阅奏折时,最多写一个“阅”字,他却总会写上几行批注。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很少沉迷女色,后宫中位份较高的妃嫔都是原先在亲王府的旧人。
他上任之后,选秀基本都是给一些宗室子弟选择福晋,自己很少选新人,平日里也很少在后宫内。
雍正登基时,他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个儿子,亲生女儿仅有一个,另外几个都是养女。
相比起父亲康熙帝有多达五十五个孩子,雍正的孩子的确算是很少的。
这样的帝王会在晚年时宠幸一个宫女出身、年纪还比他小得多的汉族女子,实在是令人诧异。
不过,这好像又在情理之中,从他极其宠爱年妃,哪怕年羹尧嚣张跋扈也会因为考虑年妃的心情而没有大力惩处可以看出来,他应该就是喜欢这种较为温婉的汉族女子。
年妃逝世之后,雍正便很少再到后宫去了,刘氏算是他这一生极为宠幸的第二个女子。
总而言之,刘氏年纪轻轻就已经飞上枝头,而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诞下皇子刘氏被封为答应后,短短一年内便连升两级,成为贵人,更是雍正的新宠,一时风头无两,羡煞旁人。
然而,刘氏被封为贵人之后,雍正就病倒了,这一病还十分严重,所有人都以为皇帝快不行了。
雍正生病期间,刘氏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见到他。
所幸雍正的病一年就好了,刘氏本以为他会冷落自己,没想到,雍正帝还是对她疼爱有加,时常让她陪伴在左右。
雍正十一年,刘氏竟为56岁的雍正生下六皇子弘瞻,这是她唯一一个孩子,也是雍正最小的儿子。
因为电视剧的误导,很多人以为果恭郡王弘瞻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孩子,但实际上,弘瞻的生母是汉族女子刘氏。
老来得子的雍正龙颜大悦,刘氏生下孩子之后的第二天,雍正便下旨,将刘氏封为谦嫔,举行了册封礼。
这不仅升了位分,还获得了封号,对后宫的女子来说,可谓是无上的荣耀。
谦嫔也成为雍正登基后入宫的嫔妃中,唯一被册封为嫔的,其他都是贵人、常在和答应。
这时,距离她入宫当宫女不过六年光景。
雍正赐给刘氏“谦”的封号,寓意也是希望她不恃宠而骄,温和待人,而刘氏也的确是安守本分,不管受到多少恩宠,都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
想必正是这种温和、安分的性格,让雍正在人生最后的光景一直对她念念不忘。
身为最小的儿子,弘瞻备受雍正宠爱,而此前,雍正对自己其余几个孩子都是很严厉的。
好景不长,弘瞻两岁时,雍正帝便驾崩了,刘氏和许多嫔妃一样,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古时候,由于宫廷斗争,一些嫔妃在皇帝死后,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但刘氏是幸运的。
也许是雍正生前的嘱咐,乾隆登基后,对刘氏十分恭敬,并尊其为皇考谦妃。
从此,刘氏就在宫中过着平静的太妃生活。
乾隆为其停朝六皇子弘瞻因出生于圆明园,所以乳名叫“圆明园阿哥”。乾隆登基时,他才四岁,而乾隆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很是宠爱。
或许从弘瞻记事起,哥哥弘历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所以哪怕哥哥很疼爱他,他还是很畏惧哥哥。
一次,弘瞻正在圆明园内和太监玩耍,乾隆看见了他,想召他前来跟自己说说话,他却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烟跑掉了。
乾隆不好责怪小孩子,只好把几个太监骂了一顿。
这样的小事情不会影响乾隆对这个弟弟的疼爱,他特地请了著名的诗人、大师沈德潜来当弘瞻的老师。
年幼的弘瞻跟着这样的名师,自是学有所成,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善诗词的弟子,年纪轻轻便博学多识,并收藏了两千多套书籍。
《清史稿》记其府邸可与怡府“明善堂”的藏书规模相比。
等到弘瞻成年后,乾隆便开始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等。
刘氏见自己唯一的孩子学有所成,并被委以重任,内心也是十分欣慰。
乾隆三年,十七叔果亲王允礼去世,由于果亲王生前无子,乾隆就把弟弟弘瞻过继给了果亲王,承袭其亲王之位和所有的遗产。
作为皇帝的长辈和臣子,允礼生前颇受乾隆信任,命他总理事务,赐亲王双俸,在众多亲王中,允礼算是比较富裕的。
弘瞻继承了他的遗产,可以说是多了一大笔财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税所入,给用以外,每岁赢余,不音矩万。”
年纪轻轻便身处高位、身份尊贵,这使得弘瞻变得有些浮躁,开始放纵自己。
他收受贿赂、侵占民田,本来已经很富有,却喜欢疯狂敛财,但有钱归有钱,对外表现得十分抠门。
此外,弘瞻也开始变得不太尊重自己的哥哥乾隆。
一次,他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牒,却要带着玉牒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
乾隆对此非常不满,可弘瞻仗着自己御弟的身份,觉得这些小事情,皇帝不能对他怎么样。
乾隆对弘瞻的不满逐渐加深,终于在乾隆二十八年一并爆发。
当时,著名的“两淮盐引案”被查了出来,高贵妃的弟弟高恒落马,随后牵扯出了亲王弘瞻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便派王府护卫带江起镨到高恒处,托售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的事情。
乾隆帝下旨进一步追查,查出了弘瞻贪污受贿、欺压江南商户、私开煤窑的证据,还毫无顾忌地干预朝政。
乾隆对于弘瞻的行为恼怒得很,认为这是皇室的耻辱,将他这些行径在谦妃的生辰宴上当众揭发了出来,弘瞻因此忿激不满,生母刘氏也多少有些寒心。
刘氏这一年的五十岁生辰时,还有一件有趣的事,那便是崇庆皇太后事前嘱咐弘曕要多准备丰盛的礼物,以表孝心。
这在旁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怎料弘瞻说自己不想跟皇帝哥哥斗富,坚决不准备礼物。
乾隆决心要惩戒一下弘瞻,不过出于皇家颜面的考虑,也只是在乾清宫将其训斥了一番,罚他跪上一夜。但弘瞻不服得很,嘴上颇有微词。
第二天一早,弘曕和弘昼一起到太后宫中请安,磕完头后,弘瞻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因此责备弟弟“仪节僭妄”。
当天下午,乾隆便给了弘瞻严厉的惩罚,将其从亲王降为贝勒,革去所有官职,并罚银一万两,在家中闭门思过,没有旨意便不得出门。
弘瞻受此惩罚,心灰意冷,回到府中之后便一病不起。
病危时,乾隆还特地到他府中看望他,拉着弘曕的手呜咽失声:“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
之后,乾隆恢复了弘瞻的爵位,但弘瞻不久便病逝了,年仅三十三岁。
儿子的逝世让刘氏悲痛不已,乾隆因为心怀愧疚,对她更为尊敬。
但是,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乾隆三十二年,谦妃刘氏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乾隆为此很是悲痛,破例为其停朝三日,以表达对她的哀悼。
此后每年,他都会在寿康宫烧香拜佛,缅怀谦妃。
在史书中,关于谦妃刘氏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甚至还有人会说,是因为她出身卑贱,才导致儿子弘瞻福薄命短。
但回顾刘氏的生平,从一个卑贱的宫女到皇帝宠爱的妃子再到乾隆皇帝对她的尊敬,这是何等传奇的一生。
历史上真实的刘氏,绝非一个平凡的女子。
只是不管如何,她年纪轻轻便守了寡,晚年又痛失独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哪怕飞上枝头,享尽了荣华富贵,倒也不算真正开心快乐,这大概也是古时后宫女子悲惨命运的写照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