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三万年笔记49:(西方艺术三万年笔记49:)
西方艺术三万年笔记49:(西方艺术三万年笔记49:)“水晶宫”内部伦敦“水晶宫” 外观,1850而水晶宫里的展品,最吸引人的当然就是那些全新的发明:蒸汽机,马达,气锤,车床,织布机等等, 然而,当这些东西让大众惊喜赞赏之时,知识分子们看到的却还是问题。
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冲击
源起于英国18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无疑对西方对全球的改变都特别大,对艺术的冲击当然也特别大。
就社会人群来说,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是不抵触的,人们只要衣食住行有提升,就欢天喜地,而艺术家思考的角度不同,精神上的抵触就在所难免。
1851年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隆重开幕,它的巨型展厅居然全是用金属肋拱和玻璃搭建的,造型新颖而璀璨,它因此获得了“水晶宫”的美誉。它的登场让随便什么人都能看出来了,整个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伦敦“水晶宫” 外观,1850
而水晶宫里的展品,最吸引人的当然就是那些全新的发明:蒸汽机,马达,气锤,车床,织布机等等, 然而,当这些东西让大众惊喜赞赏之时,知识分子们看到的却还是问题。

“水晶宫”内部
问题在于,工业革命所发明的机器虽然相当管用,比如可以冲压,切割任何坚硬的材料,把以前手工制作中困难的部分变得特别容易。但是设计却跟不上来,许多机器产品的造型很难看,而且往往因为“不搭”显得特别可笑。
比如,缝纫机上加了一个爱神丘比特的造型,或者金属做的台式座钟却要去模仿木头外壳的样子,居然还很繁琐地配上哥特式的装饰。
材料和设计“不搭”的座钟

眼看着工业革命不仅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割裂了机器制的生活用品和传统装饰纹样的关系,这种割裂是那么刺目、那么的不协调,这就让英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家大受刺激。其中有一个人,受刺激之后,就动手进行改变。
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这个人就是英国建筑师、设计师、诗人莫里斯(1834-1896)。他是在大学毕业后,做建筑设计,也画画,然后结婚成家,在1859买下一块地,自己设计盖了一栋红砖的房子,房子设计很好,式样很有品味,被称为“红屋”(red house),现在成为伦敦的一处文化遗产。
莫里斯设计建造的“红屋”,1860
但是他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突然发现满世界都找不到令他满意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市面上有的全是没品味的,不搭调的东西,让他非常震惊。怎么办呢,他只能自己亲手来设计家具和用品。
设计完成后的家具和用品亲朋好友都反映热烈、非常赞赏,这样许多人都想委托其设计,于是莫里斯就跟几个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一起开了个“莫里斯设计事务所”,设计家具,墙纸,窗帘靠垫,彩色镶嵌玻璃等等。
他和同伴所做的事等于是为当时只忙着发明机器的社会做设计上的补救,就是这么个小小的种子却生长为载入艺术史册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然而,莫里斯他们纠正工业制品低劣审美的设计,是提倡返回中世纪,用复古去消解工业化的机器制作。
莫里斯把眼光投向中世纪,是看到中世纪工匠们完全没有那种材料和造型分离的问题,他们对手中制作的东西有兴趣还有爱,因此材料和手工天然协调一致,功能和设计一定也合理,也就有美感。那种物品人用起来才会有感觉,才会滋养人性,最后才会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莫里斯设计的椅子
莫里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可贵,在设计上的贡献其实还不那么重要,但他吸收自然花草的形态,设计出的植物花纹为主题的装饰纹样的确很美,因此也开始流行,后来欧洲的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在他这个方向上简直天才辈出,更做得美轮美奂。
莫里斯设计的织物
莫里斯设计的墙纸,1862
如此,由莫里斯和他小小的“莫里斯设计事务所”开创的工艺美术设计,在当时的全英国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导致19世纪后半期英国众多的工艺美术设计行会出现。并在1888年于伦敦成立了工艺美术展览协会(the 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通过定期做展览,向全社会大众展示什么是好的设计和好的品味。
新艺术运动和塔赛尔饭店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在全欧洲都引发反响,都开始追随效仿,结果是在19世纪末期,欧洲有许多天才的头脑进入设计,出现了各种设计流派,在巴黎有“新艺术画廊”,奥地利有“维也纳分离派”1898,德国有“青年风格” ,意大利有“自由风格”,西班牙则有“现代风格”……
于是从设计家具和椅垫子那种小地方开始的一件事,很快遍及各种领域:建筑、家具、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开启了一场在1890-1910之间遍及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巴黎1901年“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细节
“新艺术运动”求新求变的一个基本走向是清晰的,那就是先向自然学习,因为自然物无论长成什么样,本身绝对没有不协调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以有机形态和曲线为特色。
最能代表新艺术运动曲线特点的杰出作品,是一位比利时建筑师霍尔塔(Victor Horta 1861-1947)1895年在布鲁塞尔所建的塔塞尔饭店(Hotel Tassel),那个风格新颖的建筑设计一出来立刻就引起轰动。
从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的,带有怀旧气息的自然纹样,在霍尔塔的手中发展成一种与现代的铸铁材料完美结合的曲线装饰语言。现在去看这个塔塞尔饭店,它因挤在一群楼房中,可能在外观上还感觉不出它有多突出。
霍尔塔设计的塔塞尔饭店外观
但进入到内部,马上就会被它轻盈流畅的内部结构所打动,因为建筑师霍尔塔不光是把建筑的结构框架,无论是梁架、柱子还是楼梯,全设计成曲线。
霍尔塔设计的塔塞尔饭店内部
而且他把那些曲线和现代的铸铁材料结合得非常完美,结果就是让那个建筑内部空间获得了轻盈的诗意,给人感觉真的有如一首小夜曲那么轻松优美。
霍尔塔设计的塔塞尔饭店内部
所以后人评价说,这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建筑中难得出现的一个根本性改变,因为传统建筑的样式和材料决定了建筑内部是做不到那么玲珑剔透的,因此塔塞尔饭店的新颖建筑框架和装饰风格,打开了人们的思路,被很多人学习。
虽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出现在比利时,但“新艺术运动”的领导者是法国。比如法国人吉马德(Hector Guimard 1867—1942)设计的巴黎地铁站,正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代表,如今这种铸铁的曲线盘花的巴黎地铁入口,已经成了巴黎城的一道风景。
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巴黎地铁站
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世博会,为大会搭建的入口和装饰也全部采用了这种曲线纹样,这就更让曲线设计成为当时的一种时髦,人们于是就把这种席卷全欧洲的设计趋势以“新艺术运动”来命名了。
1900年巴黎世博会入口建筑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
然而,新艺术运动在1910年后就慢慢衰落了,它的消失是因为说到底,曲线装饰虽然可以用铸铁的方法做出来,但毕竟还是很费功夫的事,而且它终究没有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对装饰的留恋做出切割。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装饰的留恋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真正要从机器和实用出发,曲线依然显出是一种奢侈,唯有直线和简洁的几何形才更符合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做起来也省时省料。那就是建筑和设计的改革该走的下一步,放弃求美的曲线,采用更实用性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