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要选好‘领头羊’”。瓮安县每年从财政拿出500万元设立“领头雁”工程发展基金,鼓励“四类人员”到村任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围绕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的引领作用,采取“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指导实践的方式,结合村级资源禀赋,帮助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创新“三变”改革,通过兴办农民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以上的村(居)64个,10万元以上的23个,20万元以上的11个。瓮安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成立基层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配备3至5名专职民政工作人员,负责工作的协调、调度,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保障;社区班子设立专职民生主任,实现了社区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1)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2)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3)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4)

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

“瓮字公在上,下边一片瓦。公是公平公正,瓦比万户千家。魏巍大瓮千百年,安在黔山崖。公平公正公理在,安民千万家。”这首唱响千年古邑——瓮安大地的《瓮水长歌》,反映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瓮安经济社会和社会治理发生的深刻变革。

瓮安县地处贵州中部,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辖10镇1乡2个街道100个村,总人口53万人。2017年瓮安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8%,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07年的全省排名倒数第十,到2009年至今8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年9月,省政府宣布瓮安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全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瓮安实现了从“乱”到“治”到“安”的巨变,城乡社区治理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瓮安样本。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5)

教育训练打造平安卫士

强化党建夯实城乡根基

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是关键。瓮安县吸取历史教训,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城乡社区治理的主线,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多样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城乡社区延伸,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瓮安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成立基层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配备3至5名专职民政工作人员,负责工作的协调、调度,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保障;社区班子设立专职民生主任,实现了社区民生工作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要选好‘领头羊’”。瓮安县每年从财政拿出500万元设立“领头雁”工程发展基金,鼓励“四类人员”到村任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围绕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的引领作用,采取“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指导实践的方式,结合村级资源禀赋,帮助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创新“三变”改革,通过兴办农民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以上的村(居)64个,10万元以上的23个,20万元以上的11个。

紧盯民生项目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全国农村低保等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定期对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6)

特警护佑社会平安

明晰权责凝聚治理合力

按照“条块结合、权责明确、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原则,瓮安县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理清基层政府与城乡社区的职责权限,理顺社区内不同组织机构的关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的管理效率。

瓮安县加快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按照转变职能、规范权责、有效衔接、促进自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政社互动”水平。开展了全省唯一整县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下放县直18个部门20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到乡镇。整合县直各部门资源,梳理村级组织的为民服务事项和党委政府委托办理的服务事项,形成村级组织职能职责和为民服务责任清单,全县梳理汇总村级为民服务清单39项,落实到村39项,切实减轻了基层组织的行政压力。

为规范民主选举制度和程序,瓮安县制发了《瓮安县村(居)事务公开工作推进专项计划》等制度,广泛动员组织社区群众依法参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选举。瓮安生态殡葬改革“3347”经验获得民政部高度肯定,被列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全国殡改探路子、做示范。

瓮安县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工“四社联动”,完善多方参与治理机制。坚持以拓展社区建设内容、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社区群众工作服务站、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平安养老中心、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一站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培育、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卫生保洁、生态建设等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服务,在社区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服务。开展“社区医生、社区警察、社区法官、社区律师、社区调解员”等精细化为民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整合全县24369名在册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制定完善社会志愿者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工作办法,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管理体系,推动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成果转化,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常态化、制度化,发挥社会志愿者对社会公共服务盲区“拾遗补缺”的作用。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7)

社会治安网络建设

整合数据提高服务效能

瓮安县依托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契机,整合数据资源,聚焦系统服务、精准服务、综合服务,重构管理流程,发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提高治理效能,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中间一朵“云”,下面一张网的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工作中,瓮安县建立“民生云”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整合民政、公安、教育、卫计等部门资源,加强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统筹运用,初步建立了各类数据的比对机制,设置家庭户、帮扶单位、帮扶对象、电子地图等10个一级菜单,34个二级菜单,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实现民生信息共享、分类,民生管理便捷、高效,民生服务快速、优质,“兜牢”民生底线。目前,实现“民生云”城乡社区100%全覆盖。

以构建网络联通、应用融合、信息共享、响应迅速的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为抓手,对部署在各类社区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民生改善和服务型社区改革。打破部门壁垒、让数据“跑起来”,整合“天网工程”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等数据信息,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调度、数据留痕、责任明晰、奖惩跟进的大数据指挥云。

瓮安县建立“民生云”的关键是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群众,接受监督。坚持政策公开、标准公开、数量公开、管理公开,各类政府有关惠民信息通过“民生云”及时共享。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切实快速、便捷推动精准医疗扶持工作。县财政建立健康扶贫救助基金,整合各部门医疗救助资金,使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达100%,实现救助对象零负担。依托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信息系统,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在建中镇、中坪镇组织开展“童伴计划”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生活困难,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对留守妇女1381人、留守老人2198人实施分类建档,实现建档率100%。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儿童福利等综合性救助政策措施的整体功能,凡是生活困难的留守人员,一律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保障困难留守人员基本生活。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8)

民警走进企业进行法制宣传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9)

交警护学行动

运用网格完善社会自治

遵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基本服务理念,瓮安县探索城乡社区服务新路径,科学划分网格,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推进服务措施具体化,使城乡社区服务内容更为丰富,社区信息更加全面准确,社区服务管理效能更加突出。

瓮安县将社会治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将全县划为13个战区,成立13个一线指挥部,下沉86个驻村工作队,将全县11万余农户按照30—50户为单元划分为3392个网格,由省、州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县下沉的2805名驻村干部及镇村干部担任网格员,实行“局长驻村、常务看家”,县级干部常住乡镇,靠前指挥。下沉人员深度参与所包网格内农户的户籍人口管理、宅基地审批管理、乡村风貌整治等具体农村事务的管理中。

充分发挥好网格员的作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瓮安县将工作对象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到全体农村群众,对全县113804户农村群众以户为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准确采集家庭基本信息、项目覆盖情况、民生资金受益情况以及干部帮扶情况等,形成一户一档,建立“户户清”大数据民情台账App,将全体人员信息录入系统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管理。在全县86个驻村工作队成立党支部,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的部门资源,帮助全县86个村抓好基层服务阵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网格员配合“三书记”在乡村发现人才、培育才人、使用人才,发现和挖掘出农村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人才,将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争取到党员队伍里面来,积极培养成为“堡垒户”,为农村留下一支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农村人才队伍。

瓮安县通过乡村网格化,变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为自下而上的自治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用“三议三公开”工作法,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群众管,推动群众参与村级社会治理。网格员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群众用法治解决问题,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从“我说了算”变成“法律说了算”。

此外,瓮安县充分利用乡村“道德讲堂”和“农民(市民)讲习所”以及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形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在全县网格中实行“示范挂牌”行动,选树产业发展、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庭院清洁等示范户,让农村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瓮安县的发展史(巨变瓮安从乱)(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