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究竟干了什么事(为劳荣枝洗白的人)
劳荣枝究竟干了什么事(为劳荣枝洗白的人)被捕后,案件重启,劳荣枝年轻时的照片和逃亡经历再次被呈现在众人眼前,可能是因为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40岁时也称得上风韵犹存,有人开始被她的“美貌”打动。当杀人犯的形象并不符合大众心中刻板印象,甚至可以用漂亮形容时,很多人的三观开始跟着五官走,残忍的犯罪行为也被认为是有“难言之隐”,那些追捧劳荣枝的人便属于这类情况。粉丝们在网络上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对劳荣枝的喜爱,用“她肯定是受胁迫”的说辞,将劳荣枝残忍至极的杀人手段一笔带过,言语里满是对她的崇拜和同情。这种追捧杀人犯的扭曲心理到底是从何而来?人们只是在简单地推崇暴力吗?或许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得到一些答案。她好“无辜”
来源:十点人物志(ID:sdrenwu),作者:杜鹃。
还记得去年被判死刑的劳荣枝吗?1999年前后,她和法子英以“仙人跳”的方式先后残害7人。法子英于1999年7月落网,被判死刑,而劳荣枝因法子英的无效供词侥幸逃脱,20年后才在厦门的一家商铺里被捕。
2021年9月,经过两年的案件审理,劳荣枝一审被判死刑,她在法院声泪俱下要求上诉。近期,二审判决已下,法院称择期宣读。
逃亡20年的嫌犯被判死刑,本该是个大快人心的结局。但让人无法理解,乃至深深震惊的是,在网络上竟诞生了一批劳荣枝的粉丝,如追星一般为劳荣枝“应援”,随着人数逐渐壮大,大有“成团”的趋势。
粉丝们在网络上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对劳荣枝的喜爱,用“她肯定是受胁迫”的说辞,将劳荣枝残忍至极的杀人手段一笔带过,言语里满是对她的崇拜和同情。
这种追捧杀人犯的扭曲心理到底是从何而来?人们只是在简单地推崇暴力吗?或许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得到一些答案。
她好“无辜”
当杀人犯的形象并不符合大众心中刻板印象,甚至可以用漂亮形容时,很多人的三观开始跟着五官走,残忍的犯罪行为也被认为是有“难言之隐”,那些追捧劳荣枝的人便属于这类情况。
被捕后,案件重启,劳荣枝年轻时的照片和逃亡经历再次被呈现在众人眼前,可能是因为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40岁时也称得上风韵犹存,有人开始被她的“美貌”打动。
还有人亲昵地给劳荣枝起了小名,称死在她怀里也算如愿以偿。
更离谱的是,有人居然爱上了劳荣枝,想娶她生孩子。
而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堂而皇之表达对劳荣枝喜爱,还因为杀人事实问题。据劳荣枝供述,在整起案件中她一直是被法子英胁迫,她跟法官倾诉,真实的她是个“傻白甜”,胆小、单纯,“连一只鸡都没杀过,怎么可能杀人呢?”
但据《合肥晚报》透露,在杀害熊某一家后,她为了怕留下指纹等细节,曾3次向法子英建议一把火烧掉熊家。唯一的幸存者刘某,身上至今都留有被她用铁丝捆绑的伤痕。
但“劳粉”们完全忽视了这些情节,执意在内心中杜撰出一套“美貌女子被社会大哥胁迫走上犯罪道路”的滥俗戏码,试图利用劳荣枝的性别弱势地位博取同情,在网络上大言不惭地说“她好可怜”“她好无辜”。
无独有偶,前有愿意为爱搏命的“劳粉”,后有北大弑母者吴谢宇的“谢粉”。
2019年,当北弑母者吴谢宇被抓时,一些网友的初始反应是带着戏谑意味的调侃。
在警方披露的信息中,吴谢宇利用活性炭等除臭物质将母亲的尸体保存了近半年之久,期间还模仿母亲的行径向亲戚们借了140多万。消息一出,北大“高智商犯罪”者的形象就立住了,也不知是戳中了谁的少女心,引发了一场大型的“犯罪崇拜”。
更有过度投入的“粉丝”,在贴吧里给吴谢宇写过一封长信,将吴谢宇的童年细节串联起来,为杀母的吴谢宇添加“合理动机”,企图将这个故事改写为受母亲长期压迫的高智商少年,失手杀人,可悲可泣。
煞有介事地分析吴谢宇的动机和想法,还称其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信件部分截图
尚不说吴谢宇的杀人动机连警方都还没弄清楚,单看信中提到的“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便足以让人感到不适。只怕这位“粉丝”当时还不知道,“追求完美主义”的吴谢宇经常去嫖娼。
崇拜杀人犯现象的背后,是一种对暴力病态的追捧。娱乐至死的看客们,将罪犯吹捧成明星,为杀人者杜撰出受害者的视角,企图颠倒黑白完成一次“英雄式的意淫”。
爱上杀人犯,是一种病
网络上的看客们对杀人犯无脑追捧,现实中也有人“钟情”杀人犯,甚至不惜赌上一生,与他们结婚生子。
医学上将这种痴迷于与杀人犯恋爱的行为,称之为邦妮和克莱德症,简称“坏男孩”症。
在上世纪30年代,金发碧眼的富家女邦妮在探访生病朋友时偶遇一名以抢劫维持生计的“坏男孩”克莱德,两人一见钟情,陷入热恋。知道克莱德所作所为的邦妮并没有被吓跑,而是觉醒了自己深藏已久的犯罪血脉,从此两人化身“雌雄大盗”,到处杀人掠货。一年后,两人最终在身边亲人的告密下,在公路旁的一辆汽车里,被警方用枪打成筛子。
案发现场
“邦妮和克莱德”一词便用来形容那些对超级罪犯易产生崇拜之情的人。心理学家埃林·安伦在《爱情上高度敏感的人》一书中对这类人群做了归纳总结:她们或是具有高度敏感性格,易对罪犯产生同情的“圣母心”代表;或是从小受到虐待和侵害,习惯性寻求暴力庇护的弱势群体。
罪犯们的反社会型人格天生具有操纵别人的能力,而这类患者渴望与之建立关系,从而获得一种扭曲的安全感。
2012年8月,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制造者周克强在逃亡中被警方击毙,警方在调查案件时惊讶的发现,这个导致11死5伤的杀人魔身边有一个比他小20岁的女友张贵英。周克强犯下的多起抢劫案中,张贵英都扮演着助攻角色,她曾帮助周克强乔装逃避追捕、储蓄赃款,死心塌地的跟着一身血债的危险男人。
张贵英图片
随着张贵英本人早期的生活经历曝光,她如此无脑追随杀人魔的缘由浮现在大众眼前。张贵英出生时大病缠身,亲人形容她:“放在箩筐里,看着都快死了,后来硬是活了过来。”初中时,张贵英被确诊癫痫病,多次病发导致她智力下降,很快因为成绩太差而辍学。
自卑孤僻的张贵英也需要养活自己,便在按摩店当起了坐台小姐。直到遇见“足以给她安全感”的周克华,她才觉得生活中似有一束光照进黑暗。周克华出手阔绰满足她的虚荣心,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抚平了她童年备受冷眼的伤痛。于是她心甘情愿的为爱付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张贵英因悲惨童年而对“英雄气概”的错误认知,成为了她助纣为虐的借口。从她爱上暴戾的周克华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挫骨扬灰的灾难。
不过,也有一些人追捧杀人犯单纯只是为满足猎奇心理,她们仅从新闻报道中的只言片语中便展开对犯罪分子的热烈追捧,为无聊麻木的生活寻求一丝刺激。
活跃于1973年至1978年的知名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共犯下30多起奸杀案,受害者多达35人,他会将受害女性的头颅割下焚烧,手段残忍让人不寒而栗。但因其外表英俊,照片一经披露收获不少粉丝,庭审时有大量女性(未成年居多)在法院外声援:“看到他的眼睛,我就知道他一定不是坏人。”
泰德邦迪庭审时,粉丝在法庭外应援
疯狂涌进狱中的粉丝告白信,让泰德·邦迪在服刑期间结了婚,死刑执行之前当了爹。
同样因杀人被判无期徒刑的日本杀人犯市桥达也,在狱中将自己的逃亡故事集结成书,竟引发全民追捧,赚了1100万日元。
许多女孩自发走上街头为市桥达也应援,大喊:“就算是杀人犯,也是史上最帅杀人犯”“非市桥达也不嫁。”做法可笑又愚蠢。
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邦妮和克莱德”症患者,还是仅为了追求新鲜刺激应援杀人犯的无脑追随者,其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人要通过伤害他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走出一些不为人知的阴影、甚至仅为了满足一丝不可控的欲望,那么他在各个层面上都不值得可怜,更不值得崇拜。
对罪犯的盲目追捧,我们该反思什么?
为什么总会有人对杀人犯保持共情?现象背后究竟是一小撮人的狂欢,还是一个深扎在社会的认知问题?
粗浅总结下来,有两点不容忽视:犯罪类文化的影响和媒体对于案件报道的倾向。
在影视剧中,为了营造角色魅力,常把杀人犯打造成举止优雅的社会精英人士,巧妙的用设计出来的高品位、高智商将连环杀手们暴虐、残忍、冷酷等真正品质掩盖过去,让公众们更容易“接受”杀人犯的存在。
或者给杀人犯们编撰一个悲惨的过往,合理化他们杀人动机,弱化了他们作为施暴者的残忍程度。
像美剧《汉尼拔》里举止优雅,一边放着交响乐一边享用人肉的麦斯·米克尔森就成为了无数少女们魂牵梦绕的理想对象。
来自美剧《汉尼拔》
华丽的布景和高智商犯罪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陷入错误认知,认为连环杀手们都充满着智慧、个性,还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反叛精神,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斯文败类”的气质。
殊不知对“斯文败类”形象的过度推崇,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扭曲,既是败类,任何前缀形容词都无法为其洗白。
而当下娱乐与现实难舍难分,堪比真人秀的社会新闻报道更为追捧杀人犯的火热添了一把柴。
从劳荣枝案件展示的表象来看,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大众对于罪犯们的警戒性。
在众多媒体的文字中,大肆渲染了劳荣枝与法子荣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博人眼球。
这也给了好事的看客们编故事的空间,一个“靓丽女子被社会大哥胁迫卖淫,迫不得已杀人敛财”的故事变得越发栩栩如生,让劳荣枝绝对弱势者的地位坐稳,这个细节点也是劳荣枝在申诉中一直不肯放过的借口。
媒体们太知道观众想看什么,话题尽量劲爆,细节尽量丰富,可如此时间一长,会导致人们对杀人案有一种难以置信的冷漠。人们只会像等着一个连续剧一样期待更新与反转,生出一种代理满足,无法从案件中获得警示与反省。
不仅如此,网络社会的无下限,正在让一些灾难被戏谑。俄乌战争时,人们开着玩笑要去拯救乌克兰女孩,四川因高温限电,网络上衍生出的是一个又一个段子。
看客们戏谑苦难,崇拜暴力,唯独忽视了经历苦难的人。
崇拜杀人犯,是一种心理畸形和人性病态。轻视杀人者的恶劣影响,把无知当有趣,娱乐至死的态度除了对本身麻木空洞的灵魂产生轻微的刺激,创造不出丝毫价值,只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冷血和悲剧。
不以悲剧未降临在自己身上而沾沾自喜,不为无端的暴力行为辩白,是每个正常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拒绝杀人犯崇拜!
参考资料:
X博士《给劳荣枝洗白的人是怎么想的?》搜狐新闻《监狱怪现象,许多杀人犯在监狱结婚》
来源:十点人物志(ID:sdrenwu),作者:杜鹃。在此致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