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妹妹降生后,小鲍彻底成了这个家庭的“隐形人”,连以前不耐烦听的责骂声都成了奢望……是的,小鲍成了玩笑话里那个“被练废了的大号”。小鲍13岁那年,一直很疼爱她的爷爷撒手人寰,同年又赶上爸爸妈妈闹离婚。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庇护,小鲍在学校也遭到了孤立。同学们嫌她学习不好,不仅不带她玩,还嘲笑她“没人疼没人爱”。无法忍受形单影只的小鲍开始和校外小混混一起玩,不仅交到了“好朋友”,还交了“男朋友”。小鲍以为自己得到了友谊和爱,却全然无法分辨藏在“善意”外衣下的恶。再后来,她偷偷辍学,只为能整天和“朋友们”待在一起。小鲍的父母此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不停责骂女儿,希望以此唤回迷失的小鲍。但漫长无休止的争吵与指责,不仅把女儿推得更远,也让父母彻底死心——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重新培养。

前几天的微博热搜榜上,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关键词:“17岁少女因渴望父母关注而吸毒”,热度久久不降,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1)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2)

“既然没人在乎我,那我吸毒又怎样?”

接受浙江司法厅和媒体记者回访这天,小鲍穿了条红色连衣裙,白色娃娃领和蝴蝶结衬得她格外青春活力,出生于2000年,今年刚22岁的她已经结婚生子,丈夫体贴、女儿乖巧。

只是如今这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平凡生活,是小鲍花了常人数倍的气力,才得到的。

小鲍13岁那年,一直很疼爱她的爷爷撒手人寰,同年又赶上爸爸妈妈闹离婚。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庇护,小鲍在学校也遭到了孤立。同学们嫌她学习不好,不仅不带她玩,还嘲笑她“没人疼没人爱”。

无法忍受形单影只的小鲍开始和校外小混混一起玩,不仅交到了“好朋友”,还交了“男朋友”。小鲍以为自己得到了友谊和爱,却全然无法分辨藏在“善意”外衣下的恶。再后来,她偷偷辍学,只为能整天和“朋友们”待在一起。

小鲍的父母此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不停责骂女儿,希望以此唤回迷失的小鲍。但漫长无休止的争吵与指责,不仅把女儿推得更远,也让父母彻底死心——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重新培养。

是的,小鲍成了玩笑话里那个“被练废了的大号”。

妹妹降生后,小鲍彻底成了这个家庭的“隐形人”,连以前不耐烦听的责骂声都成了奢望……

“男朋友”见状,开始怂恿小鲍吸毒。小鲍当然知道毒品有害,却也还是迈出了这一步,带着些破罐子破摔的报复意味:“既然没人在乎我,没人看见我,那我吸毒又怎样?”

直到2017年,小鲍父母发现此事,直接将女儿送去强制戒毒,此时的小鲍,尚未成年。

事情好像一发不可收拾,小鲍发现是父母把自己送进戒毒所,负面情绪达到顶峰,甚至产生了幻听幻觉,靠咬自己的手臂来发泄极端情绪。

戒毒所医生、民警的关心都被小鲍拒绝了,“她像小刺猬一样把自己柔软的部分全都藏起来,缩成一团,只留根根尖刺对外,拒绝他人靠近”。

直到有一次,小鲍爸爸来探望女儿,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转过身哭个不停。那个玻璃窗外微微颤抖的背影终于把小鲍的心门撬开一道缝。

在民警的鼓励下,小鲍和父母参加了戒毒所的家庭治疗项目。当治疗师构建了小鲍妈妈推门离开的场景时,小鲍失声痛哭:“原来我这么渴望被家里看见!原来我如此需要爱和被爱!”

找到问题根源,事情就变得容易处理起来。多次治疗以后,小鲍和父母的相处模式终于不再是“指责——叛逆”,家庭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小鲍的人生也渐渐回到正轨。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3)

“请你时刻注意我”

小鲍的经历固然是极端案例,但孩子渴望被父母看见,却是再朴素不过的育儿真相。

邻居家的小月月3岁时非常喜欢重复干某件事,同一集动画片反复看,同一本绘本反复讲,连一个玩具都会反复玩很久。月月妈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里问了我一百零八回:

“我需要坚持读新绘本、播放新动画片吗?”

“是智力发展有什么问题吗?”

“是遇到什么问题了没办法求助吗?”

“这集动画片、这页绘本是在给我什么信号吗?”

我原本没太当回事,小孩子有重复行为再正常不过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也叫做“常同行为”,因为认知能力发展有限,孩子就用重复的方式吸收、学习,每次重复也都会给孩子带来新的认知和感悟。

我正准备这样宽慰月月妈时,突然发现月月的重复行为只发生在妈妈陪伴她的时候,一旦妈妈离开,月月就很少重复。

显然,这不是单纯的常同行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人们会寻求“社交需要”的满足,比如亲情、爱情和友情。

家庭当然是寻求这种满足的第一环境,对于孩子来说,被父母看见,就证明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

比起看动画片和绘本,月月更在意妈妈的陪伴——“给我讲故事”背后,真正的需求是“请你时刻注意我”“请你爱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看见”,不能夹带评判与审视。

前文小鲍父母最初对女儿的“看见”,就是明晃晃的失望与指责,因为你没有长成我期待的样子,所以我不爱你,我要再生一个能满足我期待的孩子。

被忽视、被拒绝、被评判,幼小的孩子既无法直接离开,也没有能力改变环境,只能忍着、受着,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请求有罪》一书的主角,田中幸乃,就是这样。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4)

永远不被爱不被需要的女孩

24岁这年,田中幸乃被判处死刑,罪名是纵火烧死前男友的妻与子。

后来查明凶手另有其人,但当时的幸乃却没有作任何辩解,从容赴死,为什么?

一切要从幸乃的妈妈——田中晶说起,自记事起阿晶便一直遭受着来自养父的性暴力,阿晶的妈妈,也就是幸乃的姥姥美智子,对女儿的求救信号视若无睹,后来更是借着离婚就突然消失,完全不管阿晶。

后来阿晶沦为陪酒女,怀上幸乃时不过17岁。她四处寻找能做流产手术的诊所,却因为医生一句“哪怕只能得到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小孩也是可以走上正途的”,扭转了心意。

“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不断地对她说‘我需要你’,不会对她视而不见,我绝对会一刻不停地看着她。”

阿晶决意把自己没有得到的爱与需要,悉数赠予幸乃。可惜幸乃八岁那年,阿晶意外离世。乖巧懂事的幸乃还想要去安慰悲痛的继父,却被一巴掌扇开:“我需要的不是你!”

或许也是从此开始,“被需要”就成了幸乃一生中逃不掉的魔咒。

先是消失许久的姥姥美智子突然出现,一句“我能依靠的人就只有你了”,让幸乃心甘情愿换了座城市生活。可一旦美智子有了新的伴侣,她就会对幸乃的存在充满敌意,“真是个碍眼的孩子”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

初二时去逛喜欢的书店,结果同行的好姐妹突然去偷钱,被抓以后请求幸乃顶罪:“你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吗?你现在还是十三岁吧?我不能没有幸乃,求你帮帮我。”幸乃答应了,她对自己说:“一直以来都这么照顾我,现在又是如此需要我。”

成年后,幸乃结交的男友嗜赌成性,言语间常常流露出对幸乃的不屑一顾,有时还会抓住她的头发教训她。但即便如此,幸乃也不肯分手:“我真的就只有他了,只有他还需要这样的我。”

直到男友想要与幸乃分手,明明是他劈腿爱上别人,却偏要朝着幸乃最在意之处狠狠扎上一刀:“我已经不需要你了,求你闭上嘴从我面前消失吧。”

幸乃患上抑郁症,她认定自己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意义,甚至很感谢这莫须有的纵火杀人罪名——她终于可以离开人世了。

幸乃这短暂又辛苦的一生,始终渴望被爱被需要,不惜讨好乞求,却几乎从未被满足过。如果在她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哪怕只有一个人,能真心实意地、长久地爱她需要她,这出悲剧或许都不会发生。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每个)(5)

心理学者武志红曾说:

“有一种目光,注视着你,审视着你,是为了看你是否符合他对你的期待;另一种目光,注视着你,是想看见你的真实存在。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活出你自己,而当你能够被看见的时候,你的真实自我会被照亮,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

愿我们都能被看见也愿我们都能看见孩子,真实自我值得被照亮、被温柔相待。

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

并给出积极、及时、真诚的回应

爱与被爱,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只需19.9元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轻松应对各种育儿场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作者介绍

王美文儿,努力多写美文儿的大老王,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本文首发于“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