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妈妈北方婆婆生孩子怎么照顾(两个儿媳同时生产)
南方妈妈北方婆婆生孩子怎么照顾(两个儿媳同时生产)但是女孩就是不愿意,说是不行就要告大儿子强奸,事情当时也闹得很大,警察也出面了,亲戚们苦口婆心的劝都没用,大儿子也跟着要死要活的,说没脸呆在老家了,准备出去再也不回来了。老两口本来是打算过两年就买房,但也是想着在老家当地买房,现在事赶在这当口,想要在南方买房是不可能的,即使首付也是一笔巨款,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老王的两个儿子,长得都是一表人才,家里经济条件也说的过去,没有什么负担,于是有很多好事的乡邻,经常过来打听情况,想牵红线介绍对象,王大妈很想让大儿子早点结婚,奈何大儿子一直在外面打工,年末春节才回来一段时间,小儿子在部队还早,暂时不考虑婚姻问题。日子就这么顺风顺水过着,直到有一年临近春节,大儿子从南方打工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姑娘回来,说是自己女朋友,老两口本来还挺高兴的,儿子有本事,自己在外面谈了一个,结果晚上才知道,女孩是其他省份,两个人是在打工的工厂认识的,相处有大半年了,结果女孩
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通常对子女都会一碗水端平,但总有端不平两难的时候,如果子女谁都不肯让步,那父母着急上吊都没用。
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一个故事,也说给大家听听,大家看看遇到这种事情,自己会怎么办?
老王夫妻两个儿子,小儿子高中没毕业就去北方参军了,大儿子初中辍学,早早跟着亲戚去南方打工了,老两口自己在镇上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时也是勤俭节约,虽然辛苦,但经济上也时有结余,小日子过得也还行。
按照老王夫妻的想法,等再辛苦几年,钱攒够了,在镇上买套大房子,二间三层,到时夫妻俩住楼下,两个儿子结婚一人一层,一家人住在一起,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苦日子就算是熬到头了。
老王的两个儿子,长得都是一表人才,家里经济条件也说的过去,没有什么负担,于是有很多好事的乡邻,经常过来打听情况,想牵红线介绍对象,王大妈很想让大儿子早点结婚,奈何大儿子一直在外面打工,年末春节才回来一段时间,小儿子在部队还早,暂时不考虑婚姻问题。
日子就这么顺风顺水过着,直到有一年临近春节,大儿子从南方打工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姑娘回来,说是自己女朋友,老两口本来还挺高兴的,儿子有本事,自己在外面谈了一个,结果晚上才知道,女孩是其他省份,两个人是在打工的工厂认识的,相处有大半年了,结果女孩子怀孕了,女孩提出要结婚,不然就跟在儿子后面寻死觅活,大儿子没办法只能带回家跟父母商量。
奉子成婚本来也正常,农村里这样的事也有,老王夫妻俩也能接受,但女孩子强调说,自由恋爱,彩礼可以不要,但必须买新房才结婚,而且一口咬死,一定要在南方打工的地方买,说房子首付必须老人出,否则就死在他们家里,一尸两命。
老两口本来是打算过两年就买房,但也是想着在老家当地买房,现在事赶在这当口,想要在南方买房是不可能的,即使首付也是一笔巨款,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
但是女孩就是不愿意,说是不行就要告大儿子强奸,事情当时也闹得很大,警察也出面了,亲戚们苦口婆心的劝都没用,大儿子也跟着要死要活的,说没脸呆在老家了,准备出去再也不回来了。
老王夫妻俩逼的没办法,找亲朋好友借了一圈,小儿子比较孝顺,看到父母为难,也在部队凑了一点钱寄回来,最后房子付了首付是买下来了,大儿子婚也顺利结了,但老两口的钱也被掏了个精光,还欠了一些外债。
婚后大儿子继续在南方打工,还每月的房贷,大儿媳在家待产,老王夫妻俩还接着开超市,因为买房子这个事情,老王夫妻和大媳妇的关系虽然有些嫌隙,但想着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两个老的还是服侍大媳妇,跟伺候自己亲闺女一样,照顾的舒舒服服的,店里的生意也没让大媳妇沾一根手指头,最多就是忙的时候,喊下来帮忙收收钱。
孙女出世后半年多,大儿媳就把孩子扔给两个老的回南方了,说是每个月房贷要还,大儿子一个人上班工资也不高,还贷困难。
老王夫妻俩想想也是,只能随他们去了,自己带孙女,两夫妻的日子过得很是辛苦,还好小儿子比较争气,在部队考上了军校,吃上了皇粮,基本也不用他们操心。
孙女四岁之后,大儿子大二媳才把孩子接到广州,并且让王大娘也跟着一起过去帮忙带孩子,老大爷不愿意去,说还有小儿子没有结婚,任务没完成,自己一个人在老家,继续开超市也能挣点钱。
小儿子结婚比较晚,30岁才在部队驻地北方某市找的一个当地女孩,女孩家境还不错,两个人结婚,女孩家准备了婚房,算是倒插门吧,在当地落了户。
结婚的时候,老王夫妻俩把仅剩的一点存款拿出来,本来和大儿子开了口,想凑一点给小儿子,但大二媳一口回绝了,说当初房子装修从娘家借的钱还没还完,哪有钱出。
最终老两口的钱,小儿子也没要,让两个老的留着自己用,说是结婚的钱,自己都有准备,不用他们操心。
小媳妇婚后不久就怀孕了,大媳妇也同时期怀上了二胎,老王夫妻俩都挺高兴的,两个媳妇的预产期相差两个月,小儿子想让王大娘到时过来伺候媳妇坐月子,因为小儿子丈母娘腿脚有伤,行动不是很方便。
王大娘想着,两个媳妇预产期相差2个月,到时先去小儿媳妇那边,等坐完月子,再回大媳妇那,时间应该可以的,于是满口答应了小儿子。
结果天不遂人愿,小儿媳妇还没有生,大儿媳妇先早产了,而且是大出血,抢救了大半夜,最终母子平安,孩子一出生就进了保温箱,大人也是快去了半条命。
王大娘一边照顾着大儿媳,心里也惦记着小儿媳妇,心里祈祷着,小儿媳最好能晚一段时间生最好,这样大儿媳身体好点,再好赶到小儿子那边。
怕什么来什么,小儿媳正常入院待产,结果头天住进去,当天晚上就生了,小儿子高兴之余,也着急王大娘什么时候能过来,打了几个电话催,王大娘也很为难,和大儿子商量,能不能叫大媳妇的妈妈过来照顾,大儿子说,老二那边是正常生产,我老婆是差点命都没了,你还往外跑,要是出什么事,两个孩子怎么办?你要去就留在老二那边别回来了。
王大娘一听大儿子的话,气的不行,只好又回过头去与小儿子商量,没想到平时很好说话的小儿子这次却发火了说,从小到大,我都从没有和大哥计较什么,他用了你们多少钱?包括我的钱,我也没有意见,毕竟以前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我自己头上我都可以不计较,我也不愿意说老人偏心什么的,我理解老人的难处,但是现在是我老婆孩子头上,我没办法不计较,大哥家的侄女你们从出生带到现在读初中了,我们家孩子刚出生,需要奶奶带一下,如果这样都不行,那我真的接受不了,几十岁的男人边说边哭。
王大娘也是听的眼泪直流,小儿子的话犹如重拳打在她心上。考虑了一个晚上,还是让老头子把店关了到广州帮大儿子,自己买了火车票去小儿子那边。
走的时候,王大娘也是泪眼涟涟,做父母怎么这样难,儿子们的话都有理,偏偏自己不能一劈两半。
我听了这个故事,第一反应是,父母从一开始就没有一碗水端平,老大身上付出太多,老二是运气好,如果运气不好回到老家找个媳妇,也要像老大一样,逼着买一套房,那就是要老人的命,即使不会肯定也是抱怨父母,天天吵架一地鸡毛。
朋友说,十个手指头也都是肉,但还是一样有长短,虽说是要一碗水端平,但怎么可能完全端平,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际遇,注定父母会有所偏颇,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肯定会多照顾一些,好一点的孩子或许关爱就少一些,甚至还会要求过得好的孩子,要多帮衬差一点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之心。
同样都是父母的孩子,过得好的孩子,难道就不该奢望父母一碗水端平吗?我始终觉得,父母的原则还是要坚持,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两个儿媳同时生产,王大娘到底该去那边呢?最后王大娘去了小儿子那边,你觉得做的对吗?
#市井生活百态##情感故事会##父母和子女#